《產論》~ 卷一 孕育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孕育 (9)

1. 三 治術

治術曰:夫妊娠之治,莫要於臨產。而其間,救護居十八,而湯藥居其二焉。故救護失術,則湯藥無效矣。然乃今之醫,徒論湯藥之性,而不知講救護之術。至其產母坐草起居之宜,與生子臨盆死生之候,一任之產婆,漫然不加省。即遇其稍危難者,瞠然疑阻,坐視其子母兩斃。此豈救患濟生者之所為乎?

且夫世所有產婆者,並皆孤嫠寡嫗之不得已為業者,乃無知之一女子,而徒知滌浴拂拭之事而已,豈足與謀死生決成否哉?故救護之術之於妊娠之治也,不可不講者明矣。其術五:一曰坐草,二曰抒倒,三曰整橫,四曰舉孿,五曰回生。

坐草:將分娩疼痛者,當使人以手常上下抑按其腰八髎冗以下,而為之不休。既而其痛稍下,頻欲大便,則令之解衣坐草。其坐法亦宜分開足踵,全出尻外而坐。是時,醫先坐產婦之前,令其兩手憑肩嬰項,以舉體倚任之。而醫於是當以右手裹綿衣,進自婦股間,以其腕骨抵承婦之尾骶骨,而使坐之。而其左手抱持婦,每陣疼至,即以右手昂按迎起,而左手緊抱舉上之。已得陣疼一再至,後則當先去其綿衣,以食中兩指入陰,探之以候其胎橫逆與否。其法當先向肛門而入指頭,卻轉向上探之。是時子宮口尚內斂,兒在其中,而頭尚冒膜,探之若濡帛者,即膜也。如出宮者,則口已張開,而子亦出頂,雖尚冒膜,指頭易探。即未出子宮者,其膜中水漿飽滿,欲迸未迸,使產婦腰股痛殆如裂。醫當待其張時,爪破之。水泄氣達,則其痛減半。母氣已旺,則出娩益易也。胞水已泄,乃為免產之候。醫當自踞小几,以左右膝頭,緊挾婦之小腹,使子胎無地欹側。

仍又右手昂按,左手舉上,如前法。蓋子出子宮,輒已直下,其頭頂倒撐產母會陰,而穀道挺出,眼中火出,痛極脈移,則激轉跳脫而得出於產戶。故世間產婦,有因分娩致陰門下裂者,亦以其激轉脫出之時,產婆不加意按其肛門之過也。是故右手之昂按之者,尤為坐草之緊要矣,不可不審慎用其意也。其左手舉上之法,亦當要每舉上,必使產母下肚與醫人之肩膊相摩切,微帶壓推之意。

前法或又用,使產婆在產母背後,按拒其穀道無挺出;醫在前兩膝挾小腹,用兩手撐側骨,自小腹逼勒起,頻頻為之,而相湊於神闕上。而候子已及肛門,急使產婆疾以兩手指互編相連,自背後承產婦之下肛,以腹抵當而微舉提之,則殊易達生也。但疼痛甚者,唯當用昂按。

其二抒倒:探之子宮中,得子足踵者,醫先以手推入之,仍使婦倚蓐高枕,開股仰臥。而後重捫其足大指,審知是左是右。得左足者,卻更索其右足;得右足者,卻索其左足。既齊得之,則以其手中指兩股間,而各挾捉其左右足,令無所滑脫。而後醫自聳其腰,據膝頭用力。

白話文:

三 治術

治療妊娠最重要的是臨產時的處理,而其中救護佔十八分之十七,湯藥只佔其二。所以,救護失當,湯藥就沒效。然而,現在的醫生只講究湯藥的藥性,卻不懂得救護的方法,至於產婦坐臥起居的適宜與新生兒臨盆死活的徵候,完全交給產婆,漫不經心,不去察看。一旦遇到稍微危急的情況,就驚慌失措,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母子雙亡,這豈是救死扶傷的人應該做的嗎?

而且,世間所有的產婆,都是孤兒寡婦不得已才從事這職業的,不過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女人,只知道清洗擦拭而已,怎能與她商量生死成敗呢?所以,救護術在妊娠治療中,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這是很明顯的。其方法有五種:一曰坐草,二曰抒倒,三曰整橫,四曰舉孿,五曰回生。

坐草:即將分娩疼痛時,應讓別人用手經常上下按壓產婦腰部八髎穴以下的地方,不停地按壓。等到疼痛減輕,頻頻想大便時,就讓她脫衣坐在地上。坐的姿勢也要分開腳跟,臀部完全露在外面。這時,醫生要先坐在產婦前面,讓她兩手扶著醫生肩膀和頸項,讓身體倚靠在醫生身上。醫生則用右手裹著棉布,從產婦大腿之間伸進去,用腕骨托住產婦的尾骶骨,讓她坐穩。左手抱著產婦,每次陣痛來時,就用右手向上托舉,左手緊緊抱著往上提。疼痛發作一兩次後,就要先拿掉棉布,用食指和中指伸進陰道,探查胎兒是否橫位或逆位。方法是先朝肛門方向伸進去,然後再向上探查。這時候,子宮口還沒有完全張開,胎兒在裡面,頭部還被胎膜包著,探查時,如果感覺像濕布一樣的就是胎膜。如果已經出來了,則子宮口已經張開,胎兒頭頂也露出來了,即使還被胎膜包著,也容易探到。如果胎兒還沒有出來,胎膜中的羊水飽滿,快要破裂卻還沒破,會讓產婦腰部和臀部痛得像要裂開一樣。醫生應該等子宮口張開時,用指甲劃破胎膜,羊水和氣體排出後,疼痛就會減輕一半,產婦氣血旺盛,分娩就會更容易。羊水排出後,就是分娩的徵兆,醫生應該坐在矮凳上,用左右膝蓋夾住產婦的小腹,使胎兒沒有地方歪斜。然後再用右手向上托舉,左手往上提,就像之前的方法一樣。胎兒一出子宮,就會直接往下,頭頂會頂住產婦的會陰,肛門會突出,眼睛充血,疼痛難忍,脈搏跳動加快,然後就會迅速娩出。所以,世間有些產婦因為分娩而導致陰道撕裂,也是因為在胎兒迅速娩出時,產婆沒有注意按住肛門造成的。所以,右手向上托舉尤其重要,不可不謹慎。左手往上提,每次往上提,都要讓產婦的下腹部與醫生的肩膀摩擦,稍微帶一點推壓的意思。

上述方法也可以這樣使用:讓產婆在產婦背後,按住肛門防止突出,醫生在前面用雙膝夾住小腹,用雙手撐住側骨,從小腹往上推,反覆進行,直到接近肚臍,然後等胎兒到達肛門時,讓產婆迅速用兩個手指交叉,從背後托住產婦的肛門下方,用腹部頂住稍微往上提,這樣就更容易分娩了。但是,如果疼痛很厲害,只能用向上托舉的方法。

其二抒倒:探查到胎兒的腳跟在子宮裡,醫生先用手推進去,讓產婦倚靠在產床上,枕頭墊高,雙腿分開仰臥,然後再次仔細摸索胎兒的大腳趾,確定是左腳還是右腳。摸到左腳後,再找右腳;摸到右腳後,再找左腳。找到後,用中指放在兩腿之間,分別抓住左右腳,防止滑脫。然後醫生挺腰,用膝蓋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