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邨亮

《腳氣鉤要》~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外因

名護屋丹水曰。今腳氣痛風。及鶴膝風。舍之用獨活寄生湯。當歸拈痛湯劑。其效力甚鈍。誰知之用之耶。嗚呼。當時醫道未闢。丹水發此言。可謂卓識矣。

六物附子湯(三因方),寒濕腳氣。疼痛不仁。兩尺脈來沉細者。

附子,桂枝,防己,術,茯苓,甘草

右六味。案。此方即仲景甘草附子湯。加防己茯苓者。孫氏四物附子湯。方後云。體腫者。加防己。悸氣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七味附子湯。方後云。濕痹緩風。身體疼痛。欲折肉。如錐刺。濕緩異名。其為腳氣則一也。陳氏概謂之痹症。

蠲痹湯(楊氏家藏方),治風濕相搏。身體煩疼。項臂痛重。舉動艱難。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

當歸,羌活,薑黃,芍藥,黃耆,防風,甘草

右七味。入薑棗。案。此方治痛痹之套法也。歸黃能入血分。和經遂。羌防耆姜。逐水氣。斂肌表。芍甘緩筋絡。利關節。眾味湊合。通暢血氣。羈持經絡。或加附子薏苡。其力更捷。

礬石湯(金匱),治腳氣衝心。

案此方渫腳之法也。以其出金匱。姑附於斯。然非仲景原方。千金論腳氣云。魏周之代。無此疾。出後世。可以證矣。腳氣涉日者。間有效。屬衝心者。實非此方所及也。

白話文:

外因

以前治療腳氣、痛風、鶴膝風等症,有人使用獨活寄生湯、當歸拈痛湯,療效卻很差。當時醫學尚未發達,能提出這個問題,真是有遠見卓識。

三因方裡的六物附子湯,用於治療寒濕腳氣,症狀是疼痛麻木,寸口脈沉細。藥方包含附子、桂枝、防己、白朮、茯苓、甘草六味藥。這個方子其實是仲景的甘草附子湯加了防己和茯苓,也叫孫氏四物附子湯。方子說明,如果身體腫脹,就加防己;如果心悸、小便不利,就加茯苓。七味附子湯的說明是治療濕痹緩風,症狀為全身疼痛,像針刺般,肌肉像是要被撕裂,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腳氣的一種。陳氏把這些都歸類為痹症。

楊氏家藏方的蠲痹湯,用於治療風濕交感所致的全身煩痛,頸項、手臂疼痛沉重,行動困難,以及手腳冰冷麻痹、腰腿沉重、筋脈無力。藥方包含當歸、羌活、薑黃、白芍藥、黃耆、防風、甘草七味藥,再加生薑、大棗。這個方子是治療痛痹的常用方法。當歸、薑黃能活血化瘀,調和經絡;羌活、防風、黃耆、生薑能祛除水濕,收斂肌表;白芍藥、甘草能緩解筋脈,使關節暢利。所有藥材配合使用,能使氣血通暢,經絡舒展。也可以加附子、薏苡仁,療效會更好。

金匱要略的礬石湯,用於治療腳氣衝心。這個方子是治療腳氣的局部療法。因為它出自金匱要略,所以列在這裡。但這不是仲景的原方。千金要方提到,魏晉時期沒有這種疾病,是後世才有的,可以作為佐證。腳氣如果是久病,這個方子有時有效;但如果是腳氣衝心,就不是這個方子所能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