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上 (6)
卷上 (6)
1. 針灸
灸治刺血者。非拔本之法。然稱濕痹緩風者。隨症時用亦可。孫真人王燾。專用炳灸。蓋取之於聳動經脈。宣通壅寒。如𤸷痹麻木痿癖緩縱拘急轉筋者。宜灸其腰腳。凡灸而不覺熱者。其毒深也。乃至覺熱益佳。加多無妨。待身體輕利。然後可休矣。楊大受則以砭針出血為第一。各有所見。如其灸法。千金外臺載之甚詳。用者當照看原文。茲揭其穴名。
千金灸穴
風市,伏兔,犢鼻,膝兩眼(在膝頭骨下兩傍陷者宛宛中是),三里,上廉,下廉(以上五穴陽明胃經),絕骨(少陽膽經)
外臺灸穴,
風市,膝目,絕骨,陽陵泉,陽輔(三穴少陽膽經),上廉,條口,下廉,犢鼻(四穴陽明胃經),崑崙,委中,承筋,承山(四穴太陽膀胱經),大沖,復溜,湧泉(三穴少陰腎經),曲泉,中都(二穴厥陰肝經),三陰交,陰陵泉(二穴太陰脾經),少陽維(在內踝後一寸動筋中),太陰(在內踝上八寸骨下陷中),太陰蹺(在內踝下向宛宛中是)
白話文:
灸治和刺血雖然不是根治病症的方法,但對於像濕痹、緩風等病症,根據病情的不同,適時使用也有一定效果。孫真人和王燾都專注使用灸法,認為它能震動經脈,疏通寒氣,對於像痺痛麻木、痿癖、肢體遲緩僵硬、筋攣等病症,灸腰腳部位效果較好。如果灸后沒有感覺到熱,说明毒氣深沉,如果能感觉到热,则说明效果更好,可以多灸一些,直到身體輕松舒服了才停止。楊大受則認為用砭針放血是最佳方法。每個醫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具体的方法可以參考《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醫書,這裡只列出一些常用的穴位。
千金方灸穴:
風市、伏兔、犢鼻、膝兩眼、三里、上廉、下廉(以上五穴屬陽明胃經)、絕骨(少陽膽經)
外台秘要灸穴:
風市、膝目、絕骨、陽陵泉、陽輔(三穴屬少陽膽經)、上廉、條口、下廉、犢鼻(四穴屬陽明胃經)、崑崙、委中、承筋、承山(四穴屬太陽膀胱經)、大沖、復溜、湧泉(三穴屬少陰腎經)、曲泉、中都(二穴屬厥陰肝經)、三陰交、陰陵泉(二穴屬太陰脾經)、少陽維、太陰、太陰蹺。
余家別有打膿之術。施之於三里三陰交。及腰腿肉隙骨間。釀瘡泄毒。凝者散。滯者通。其功優於灸治。屢驗。
白話文:
我家有一種治療膿腫的方法,在三里、三陰交以及腰部和腿部肌肉之間的骨骼之間製造一個傷口來排出毒素。這種方法對於凝聚在一起或阻塞的地方非常有效,而且效果比艾灸更好。已經多次被證明是有效的。
2. 備案
一商人患腳氣。已歷諸醫。又請余。氣急喘悶。上攻已極。氣息奄奄。殆無脈。告不治而歸。家人遮留。曰生死命也。請貺一劑。殘喘尚存。何忍束手視死。余乃再候之。惟面目神光。猶似存生機。手足既厥。線息欲斷。與茱萸湯。入童便如法。告曰。服之。厥回汗出。或得活路。
不然。雖司命。亦地奈之何。因宿其家。屢起診之。及曉大汗出。大熱悶。頃之厥回脈出。困悶頗安。余喜曰。得之矣。既而氣漸復。神漸旺。仍護前方。兼養生丹。調理五日。危候始穩。微喘未除。因轉方。投沉香降氣湯。服之旬有五日。得奏全績。顧幸矣。非余之功。病家之命數未盡也。
白話文:
一位商人患了腳氣病,已經看過許多醫生,卻仍然不見好轉。他後來又來找我,當時他氣喘吁吁,呼吸急促,胸口悶得厲害,氣息微弱,幾乎摸不到脈搏。我判斷他已經無藥可救,便告別回家。他的家人苦苦哀求我留下,說生死由命,請我再開一副藥方。商人雖然氣息奄奄,但還有一絲生機,怎能見死不救呢?
我再次診斷,發現他雖然手腳冰冷,脈搏微弱,但面容的神色還透着一絲生機。我便開了「茱萸湯」,按照藥方加入童便。我告訴他,喝下這副藥,如果手腳恢復知覺,出汗,可能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就算命運注定,我也無能為力。
我留在病人家中,反覆診斷。到了早上,病人大汗淋漓,體溫很高,呼吸仍然很急促。不久後,手腳恢復知覺,脈搏也出現了,病人感到比較舒服。我心中大喜,覺得他應該能挺過來。之後,病人的氣色漸漸好轉,精神也越來越旺盛。我繼續給他服用「養生丹」,調理了五天,病情才逐漸穩定下來。他雖然還有輕微的喘不過氣,但我便將藥方換成「沉香降氣湯」,服用十多天后,他的病終於痊癒了。
這真是萬幸!這不是我的功勞,而是病人的命數未盡。
初當告不治之際。豈知有今日哉。
一婦人娩後十餘日。惡露不下。心胸滿悶。煩渴微嘔。前醫以為瘀血。用桃核承氣湯。下利日三四行。瘀血不下。小便益短少。腳腿壅腫。麻木不仁。延予診之。心胸堅滿。動氣泄衣。每動搖。自汗息迫。予謂水毒使瘀血不下。蓋水毒為之源。而瘀血則委也。於是作木防己湯與之。兼服針砂丸。嚴戒鹽味。小便通。瘀血下。經二旬而愈。
一沽豎年二十三。形質肥胖。染疫。舌上黃褐色。其脈弦大。譫語潮熱。時時蹙頻。時時嘔吐。按腹。若腹痛者。用大柴胡加芒硝湯。大下之數日。續下利。裡急後重。腸垢雜下。二十行至三十行。飲啖少進。熱勢大減。始自告所苦。轉芍藥湯。諸候向安。一日忽息迫。不能坐臥。
白話文:
剛開始診斷的時候,醫生認為病人已經無藥可救,沒想到如今竟然能恢復健康。
一位婦女生產後十多天,惡露一直沒有排出,胸悶心煩,口渴想吐。之前的醫生認為是瘀血阻滯,用桃核承氣湯治療,導致病人連續三四天腹瀉,但瘀血仍未排出,小便量也越來越少,雙腳腫脹,麻木無知覺。後來病人找到我診治,發現她胸悶氣短,稍有動作就喘不過氣,容易出汗,我認為是水毒導致瘀血無法排出,因為水毒是病根,瘀血只是結果。於是,我開了木防己湯給她,並讓她服用針砂丸,嚴格忌口鹽味。服用藥物後,病人小便暢通,瘀血也排出來了,經過二十天後,病就好了。
一個酒販子,二十三歲,身材肥胖,染疫生病。舌苔黃褐色,脈搏弦大,神志不清,發熱說胡話,經常躁動不安,偶爾嘔吐。按壓腹部,好像腹痛一樣。醫生用大柴胡加芒硝湯治療,病人連續服用幾天,出現腹瀉,裡急後重,排泄物混雜著腸垢,一天排泄二十到三十次。病人食慾不振,熱症減輕,才開始訴說病苦,醫生便改用芍藥湯治療。病人病情逐漸好轉,可是有一天突然呼吸急促,無法坐臥。
膻中動氣如奔馬。予知其變於腳氣。急疊用蘇長史吳茱萸湯及甘遂大戟之類。不及而斃。按。此症初而疫邪。中變痢。終變腳氣。固雖屬危險。非無可救之術。蓋攻伐屢用。胃元頓虛。遂生水毒。然復以駃藥劫之。我速其死必矣。今而思之。不能無赧然於懷。
一商人年四十餘。患腳氣。其症足脛麻痹屈弱。時不能起。按之有微腫。脈數而有力。膻中無動。小便短澀。至夜微嘔。晝則神色如平。投唐侍中一方。加旋覆花。間三日往診。狀貌依然。又間三日診之。嘔止小便通。如報善候者。但口鼻氣冷。以指候之。舌心愈冷。意謂呼吸者。
白話文:
患者胸部膻中穴气血运行紊乱,如同奔马,我判断他将演变为脚气。于是立即使用吴茱萸汤和甘遂、大戟等药物治疗,但最终还是来不及,患者不幸去世。回顾病程,患者初期感染疫毒,中期转为痢疾,最终演变为脚气。虽然病情危重,但并非无救。因为患者反复服用攻伐之药,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出现水毒。然而,我又使用猛烈的药物去攻伐,加速了他的死亡,实在令人愧疚。
另一位商人,四十多岁,患脚气,双腿麻木无力,无法站立,按压有轻微肿胀,脉象数而有力,膻中穴没有气血运行,小便短涩,夜间轻微呕吐,白天精神状态正常。我为他开具唐侍中一方,并加入旋覆花。三天后复诊,病情未见好转。再过三天复诊,呕吐停止,小便通畅,看似病情好转。但患者口鼻冰冷,我用手指探查他的舌头,发现舌心越来越冷。我意识到患者已经回光返照,命不久矣。
元氣所通。知是水毒伏心。神機竭於內之候。蓋異症也。大怖辭去其家招一醫。醫來診曰。此腳氣常態。口鼻氣冷者。胃中有寒飲。溫之即愈矣。家人大喜曰。荷再造之恩。服藥一日。小便不通。嘔吐復發。衝心而死。
一士人上自頭腦面部。下至心腹臍下。麻痹不仁。呼吸逼迫。言語蹇澀。小便赤少。腰腿以下如常。時時顛躓不能起。家人大駭。招一友某。某至診不能詳其因。簡余議焉。余往察之。脈緊而有力。膻中生動。有跳騰之勢。謂某曰。病候甚似風痹狀。然非風也。蓋腳氣也。某曰。
何以徵之。曰膻中有動。呼吸息迫。小便赤澀。是不水毒難伏於內。而逼心肺耶。麻痹不仁。腰腳屈弱。是不水毒淫於外。而壅塞表氣耶。是病涉表裡者必矣。曰何藥處之。曰以麻黃加朮湯。發泄其表郁。可使氣血通暢周行。兼以木茱湯。收其水而輸之尿道。則內外並行無相悖矣。
白話文:
病人元氣不通,醫生判斷是水毒積聚於心,導致神氣衰竭。由於病症特殊,家人十分害怕,趕緊將病人送往他處請醫生診治。醫生診斷後認為是普通的腳氣,認為病人口鼻氣息冰冷是因為胃中有寒飲,只要溫暖一下就能痊癒。家人十分欣喜,感激醫生的救命之恩。然而,服藥一天後,病人小便不通,嘔吐加劇,心臟不適,最終不治身亡。
另有一位士人,從頭部面部到心腹臍下都出現麻木無知覺的症状,呼吸急促,說話困難,小便量少且發紅,而腰部及腿部以下則正常。病人時常跌倒無法起身,家人十分驚慌,請來一位朋友診治。這位朋友診斷不出病因,便請教了另一位醫生。醫生診斷後認為脈象緊而有力,胸骨中部位有跳動的感覺,認為是風痹,但實際上是腳氣。朋友問醫生為何如此判斷,醫生解釋說胸骨中部位跳動,呼吸急促,小便顏色深且澀,說明水毒難以留在體內,正在逼迫心肺。而病人身體麻木,腰腿无力,說明水毒侵犯體表,阻塞了表面的氣機。這種病症既涉及體表也涉及內臟,需要内外兼治。醫生開了麻黄加朮湯,用來疏解體表鬱結,讓氣血通暢,並開了木茱湯,用來收敛水毒,引导排出体外。这样内外兼顾,方能有效治疗。
經曰。清陽出上竅。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二便也。蓋體之變異。必徵之於此二者。呼吸與二便。其出入關竅。所以為生之要。曰善矣。乃投所擬。不日而痊。
一士人年強仕。職居繁劇。初覺腳重短息。以鞅掌無暇。置而不療。腫漸增。氣愈急。請余診之。心下堅滿。膻中築築然。余曰。是腳氣也。慊請之遲。趁早療之。何至此。與唐侍中一方。兼服禹功丸。小便快通。諸候殆安。一日召同僚。會飲。犯禁饕餮。息迫復發。小便閉塞。
涓滴不泄。小腹膨脹。苦楚喊叫。抬首擷項。不能安臥。家人吃驚。走僕邀余。至則呼吸短息。時時衝心。作大黃甘遂湯。一瀹投之。庶幾穀道幸開。尿道從通。頻服前方。須臾稀溏數行。呼吸平穩。衝心稍安。然尿道未通。技殆窮矣。其家相議。延蘭醫。醫至。用導溺管。
白話文:
古書上說,清氣從頭頂的孔竅出來,指的是呼吸;濁氣從下部的孔竅出來,指的是大小便。人體的變化,一定會表現在這兩個方面。呼吸和大小便進出人體的孔竅,是維持生命的重要關鍵。
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工作繁忙,最初感到腳沉重、呼吸短促,因為工作太忙,就沒有及時治療。腫脹逐漸加重,呼吸越來越急促。他請我診治,發現他的心口部位堅硬脹滿,胸骨附近有堵塞感。我說,這是腳氣病,你拖延太久了,應該早點治療,怎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我給了他唐代侍中的藥方,並配合服用禹功丸。小便很快就通暢了,其他症狀也幾乎好了。
有一天,他邀請同事一起喝酒,放縱貪吃,違反了禁令,呼吸困難再次發作,小便閉塞,滴水不漏,小腹脹滿,痛苦地喊叫,抬頭仰頸,無法安睡。家人非常擔心,急忙派人請我。我趕到時,他呼吸短促,時常感到心臟不舒服。我開了大黃甘遂湯,一口氣喝下去,希望能讓肛門通暢,尿道也跟著通暢。他頻頻服用藥方,不一會兒,就排泄稀薄的糞便好幾次,呼吸平穩了,心臟不舒服的情況也稍微緩解了。但尿道依然不通,我的醫術似乎也無能為力了。他家人商量後,請來了擅長導尿的醫生。這位醫生來了之後,就使用導尿管。
猶不能通一滴。無復策可出。又召二醫。蘭醫曰。實芰海蔥疏之。漢醫曰附子溫之。或曰。大黃蕩之。議論坌出。亂投調停者。十餘日。全軀洪腫。短氣息迫。虛里如奔馬。自心下。至少腹。膨脝𪔣然。青筋如貫索。陰囊斗大。陽莖沒其中。又會眾醫商議。而紛然不決。余謂眾曰。
今水路填塞。不泄一滴。滲出之水。不能入脬。氾濫百體。為此洪腫。猶川瀆壅塞。水潰於野。勢將里山。一旦沖丹府。死不旋踵。用慢藥坐待斃。豈如投駃藥乎。或回生於萬一。引本經。證斑蝥利水之效。將用之。眾醫猶疑。余奮曰。孤注視病者。有時不得不敢。執柯伐柯。
白話文:
這段古代醫學文字的意思是:
病人情況嚴重,小便閉塞,一點也排不出來。醫生束手無策,又找來了兩位醫生。一位蘭醫說要用薏苡仁、海螵蛸、蔥來利水;一位漢醫說要用附子來溫暖;還有人說要用大黃來瀉下。各說各話,亂七八糟,胡亂用藥。過了十幾天,全身浮腫,呼吸急促,腹部鼓脹,像是奔馬一樣,從心窩到小腹,都是腫塊,青筋像繩索一樣,陰囊腫得像斗大,陽莖都淹沒在裡面。
醫生們再次會診,卻還是意見紛歧。我對大家說:「現在病人水路堵塞,一點尿液也排不出來,滲出的水液無法進入膀胱,漫延到全身,導致腫脹。就像河道堵塞,水漫到田野,勢必會淹沒山丘一樣。一旦水液衝擊到丹田,就會立刻死亡。 我們如果用緩慢的藥物等待病人死亡,不如試試猛藥,說不定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救活他。根據本經記載,斑蝥有強大的利水效果,我打算使用它。」
其他醫生們卻猶豫不決。我激動地說:「救死扶傷,有時必須大膽嘗試,不能畏首畏尾,猶豫不決。」
前賢所驗。余亦數試用。縱不利於病。必不至裂肝碎腸。決策遂投。其夜溺初通三夕。翌一合五勺。於是用木防己加茯苓湯。仍兼服斑蝥。如是兩三日。小便日通一升五合。既見建瓴之勢。洪腫漸減。氣急亦弛。尚護前方。止斑蝥。飲啖少進。精氣日旺。家族欣然。始動喜色。
自初病起。至此凡五十七日。病已除十之九矣。此役也。凡自通利分消之藥。至攻擊推搬之品。遍用不遺餘力。卒無影響。然一蟲能建奇勳。豈不偉乎。姑錄告同志。使知治法隨時處劑。而不可拘於常套。但大患重恙。變起不測。不可不懼而戒也。
白話文:
前輩們已經驗證過這個方法,我也試用了很多次。即使對病人沒有幫助,也不會造成肝裂腸碎的嚴重後果。我因此決定採用這個方法,當晚病人的小便就開始通暢,連續三天都有排泄。第二天,小便量達到五勺。於是,我用防己配茯苓湯,並同時服用斑蝥。就這樣持續兩三天,小便每天都能排出一升五合。病人的腫脹已經開始消退,呼吸急促也減輕了,情況顯然好轉。我謹慎地繼續護理,停止服用斑蝥,並讓病人少量進食,精氣日漸旺盛。家人欣喜不已,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神色。
從病人發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十七天,病症已經消除了九成。在這次治療過程中,我用盡各種通利、消分、攻伐、推搬的藥物,卻沒有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然而,一隻小小的蟲子卻能發揮奇效,實在令人驚嘆!我將此記錄下來,告訴同行們,治病方法要隨機應變,不可墨守成規。但是,遇到危重病症時,變化莫測,一定要謹慎小心,不可掉以輕心。
藥者毒也。不可輕用。蓋養胃莫粱肉若焉。攻病莫藥石若焉。粱肉猶禮樂也。藥石猶攻伐也。人有病。不得已用藥。無病而服之。必惹利害。崔置政論有云。蓋為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治疾也。
以刑罰治平。是以藥石供養也。近坊富家之子某。其質嬌軟。年甫十九。乃翁太鍾愛焉。時屬仲秋。某遊郊。帶醉散步。渴多飲水。明日脛生微腫。而其所親狎醫某。不學無術。奉承為業。視之曰。腳氣腫滿之漸。雜藥亂投。腹滿微嘔。醫駭曰。恐為衝心。於是。家人煌惑。
白話文:
藥物其實就是毒,不可輕易使用。就像養胃最好的方法是吃米飯和肉,治病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藥物。米飯和肉就像禮儀和音樂一樣,藥物就像攻打和征伐一樣。人若生病,不得已才用藥,若無病而服藥,必會招致禍患。崔置政論中說:治國的法令就像養生之道,平時要以德教滋養,生病時就要用刑罰治療。刑罰是治亂的藥物,德教是安邦的糧食。用德教去除殘暴,就像用米飯和肉治病一樣。用刑罰治理太平,就像用藥物養生一樣。
附近富裕人家的小孩某某,天性嬌嫩,年僅十九,父親非常寵愛他。當時是仲秋,某某到郊外遊玩,喝醉了散步,口渴就喝了很多水。第二天小腿就有些腫,他常去的醫生某某,醫術不精,只會拍馬屁。一看就說:“這是腳氣腫脹的症狀。”隨便抓了一些藥給他吃,結果肚子脹痛還想吐。醫生嚇壞了,說:“恐怕是衝心了。”家人因此非常慌張。
招數醫乞治。余亦見延。診之。其脈緩。氣息如平。膻中無動。又無麻痹。但腹中有飲。按之漉漉然。蓋腸間之水耳。無腳氣可徵。余曰。是湯液過飲所致。蓋軟脆之質。不慣行步。煩渴飲水。因發微腫。今吐水者吉兆。胃惡濕。欲排泄之耳。紅豆粥代藥。不出數日。應自愈矣。
翁陽諾陰疑。余亦不強而去。眾醫日夜環守床褥。甲曰。宜逐暑邪。乙曰。宜滲利。丙曰。宜溫補。爭欲效功。前藥未行。後藥繼至。各陳臆說。湯液丸散。種種怪藥。疊進頻服。嗟呼。軟脆腸胃。何堪多藥之毒。某遂斃於藥。可憐也哉。要是出於醫人貪利之不仁。而世俗不解藥之為毒之過也。
富家死於藥。往往有焉。況王公貴人。為臣子者。可不鑑戒哉。
白話文:
一位老先生找我治病,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緩慢,呼吸平穩,胸部沒有起伏,也沒有麻痺的症狀,但腹部有積水,按壓時能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應該是腸道積水。他不像有腳氣的徵兆。我判斷他是因為過度飲用湯水導致的,因為他體質偏虛弱,不善於運動,又容易口渴,所以喝了太多水,才會導致輕微腫脹。現在他吐水是好事,因為胃裡積了濕氣,想要排泄出來。可以用紅豆粥代替藥物,不出幾天應該就會痊癒。
老先生雖然有些懷疑,但我沒有強求他用我的方法。其他醫生日夜守在床邊,甲說應該驅除暑邪,乙說應該利水滲濕,丙說應該溫補氣血,每個人都想要立功。前一個藥還沒吃完,後一個藥就來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各種各樣的藥物,湯劑、丸藥、散劑,奇奇怪怪的藥物,層層疊疊地服用。唉,虛弱的腸胃怎麼能承受這麼多藥物的毒性呢?這位老先生最終因為藥物過多而死,真是令人惋惜!這都是因為醫生貪圖利益,不仁慈,而世俗不懂藥物也有毒性的道理。
富貴人家死於藥物的情況很多,何況是王公貴人,做臣子的應該引以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