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邨亮

《腳氣鉤要》~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診法

水毒之發,衝心者為必死矣。不論腫不腫也。而衝心之驗,醫非逆察而處之,則何得救?譬陰雲密布,而雨漸來,人預知之。晴天忽變,風雨驟至,非候天氣者,不能預察之。察衝心之候,專在動氣。動氣得於手,而應於心,則死生判於一診,是我門之真訣。動氣自膻中上雲門,騰驤有勢,而氣息促迫者,其死不旋踵。小便短少,煩渴滿悶者,水毒伏於丙之候,遂至衝心。心下暴悶,氣逆嘔吐不止者危候。言語聲氣不足者凶候。項頸或手足,或胸間,突然發腫氣者,可甚怖之候。腫氣不滿周身,而聚於一偏者,為水毒凝結,衝心之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者,屬不治。服利水劑,小便雖通,腫滿不減者,亦不治。指頭及口鼻氣冷者死候。腫氣堅者難治,軟者易治。堅者肉間之水也,軟者皮下之水也。是診法之大較,如其蘊奧,則不易縷述焉。

白話文:

[診斷方法]

當水毒爆發,如果影響到心臟功能,那就是極為危險的情況,無論患者是否出現腫脹的症狀。這種心臟受衝擊的驗證,醫生必須要提前察覺並採取對策,否則患者很難獲救。這就像陰雲密佈,漸漸降雨,人們可以預先知道;但如果晴天忽然轉變,風雨突襲,不是時常觀察天氣的人,就無法預先察覺。而要察覺心臟受衝擊的徵兆,主要看的是動脈搏動的情況。動脈搏動的情況可以在診脈時從手上得到,並且會反映到心臟上,這樣就能在一次診斷中判斷生死。這就是我們的診斷訣竅,動脈搏動從胸部膻中穴向上到雲門穴。

如果動脈搏動強烈,且呼吸急促,患者很可能馬上就會死亡。如果小便量少,感到煩躁口渴,胸悶,這表示水毒潛藏在身體的丙位,即心臟區域,然後進而衝擊心臟。如果心下突然感到悶痛,呼吸困難,持續嘔吐,這是危險的徵兆。如果說話聲音微弱,這是兇險的徵兆。如果頸部、手腳、胸部突然出現腫脹,這是極為恐怖的徵兆。如果腫脹只出現在身體的一側,這表示水毒凝結,正衝擊心臟。如果小便顏色深紅,排尿困難,大便稀薄,這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療。即使服用利尿藥物,小便雖能排出,但腫脹和腹脹情況沒有改善,也是無法治療的。如果手指、口脣、鼻子感覺冰冷,這是死亡的徵兆。如果腫脹堅硬,病情難以治療;如果腫脹柔軟,病情容易治療。堅硬的腫脹是肌肉間的水分,柔軟的腫脹是皮下的水分。以上就是診斷方法的基本原則,至於更深入的知識,就不易一一詳述了。

2. 治法

病因有三道。如前所說。鬚子細尋來路。自外因者,宜發泄表氣之劑。自內因者,宜開泄壅滯之劑。與諸病併發者,宜隨證之主客,而斟酌療之。是其大概也。來路雖異,末節一歸於奔騰。小便秘澀者,胃元失權也,宜從事淡滲。下脘衰憊者,專從滋補。水毒不泄,勢必衝突,宜瓜茱檳樸之類。至煩悶嘔吐上氣衝心,則非靈鐵鎮墜之方,不能奏偉勳於頃刻之間。楊大受云:腳氣之疾,自古尚疏下,為壅疾故也。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脾胃,使運營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弱。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氣不能消散。要之,體質之強弱,病勢之劇易,水毒之寬猛,尤宜甄別而施治。不明此理而求速效,則補其所不當補,攻其所不當攻,參差錯亂,不能奏效。故雖良方,用之不中,則反致害。甄別之診,其可忽哉!古謂藥不貴執方,而貴合宜。方即兵家之法略,匠氏之規矩也。法可以授人,而不能使之必取勝。矩可以授人,而不能使之必取巧。運用之妙,存於其人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

疾病產生有三大原因,前面已詳細說明,我們必須細心找出病因的根源。若是因外界因素導致的,應使用能發散表氣的藥物;如果是內在因素引起的,則應使用能疏通內部阻塞的藥物;若疾病同時由多種原因引發,治療時應根據主要和次要的病因來調整治療方式。這就是大致的治療原則。

雖然病因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可能導致病情急速惡化。如果小便不通暢,可能是胃部功能失調,應使用淡滲利尿的藥物。若下腹部虛弱疲憊,則需專門進行滋補。水毒無法排出,勢必造成衝擊,可用瓜蔞、茱萸、檳榔、厚樸等藥物來治療。

對於極度煩躁、嘔吐、氣逆衝心的情況,非得用具有鎮定作用的藥物,才能在短時間內發揮效果。楊大受曾說,腳氣病自古以來就主張疏導下焦,因為這是疏通阻塞的疾病。但也不能過度,過度會損傷脾胃,導致營養無法向上運行,反而下流到腳部,造成腳弱。同時也不能不及,不及則無法有效消除阻塞。

總之,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輕重、水毒的猛烈程度,治療方式應有所區別。若不瞭解這些道理,只追求快速見效,可能會補錯地方或攻錯方向,導致治療混亂,無法見效。因此,即使是好藥方,如果用錯了地方,也可能帶來危害。

診斷和判斷病情的精確性,絕對不能忽視。古人說,用藥不應該死板地照著藥方來,而應視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藥方就像軍事戰略或是工匠的規矩,雖然可以教給別人,但不能保證一定會取得勝利或靈巧地完成工作。如何恰當地運用,全看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