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下 (6)
卷下 (6)
1. 藥能
故古人譬之於沖牆倒壁。可謂善喻矣。仲景氏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用枳朮湯。蓋此證。胃中瘀液滯瀦之所為。乃枳實術俱戮力。衝破結實。使之疏通。四逆散亦配合枳芍。以治胸脅苦滿。心下痞塞。腹痛泄利。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者。用枳實芍藥散。是配酸味收斂之𣏾。
以消導瘀血也。如排膿散亦然。大黃枳實合力。則盪滌腸胃。最猛烈。是以大小承氣。大柴胡湯。皆並用之。調胃承氣湯。除枳實。用芒硝。加甘草。以主緩綏。因此觀之。則破結塞。消脹滿。逐停水。止下重者。皆取功於枳也。
茯苓
氣味甘淡性澀澀。帶脂氣。故滲入血肉。澀澀水氣聚之輸送尿道。通利小便。是以仲景氏。用之於茯苓四逆湯。治汗下後之煩躁。又用之於真武湯。治心下悸。頭眩身瞤動。筋惕肉瞤之症。若衝脈激動。而為悸者。則桂枝甘草湯。所主治也。桂枝條可並見焉。小便不利。厥而心下悸者。
茯苓甘草湯所主也。葵子茯苓散。主頭眩小便不利。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心下逆滿頭眩。二方俱水氣之所為。茯苓滲濕之功。可推知矣。
麻黃
此物纖細勁直。外黃內赤。中空有節如竹。形宛似毛孔。故有疏通之功。因知其氣入腸胃。透徹血脈。遂達肌表。發越閉塞。令邪從汗出焉。又至肌表怯弱。汗自出者。則還收斂其汗。是資表陽之氣。使之適宜也。外感之邪。猛悍剽疾。壅塞表氣。直逼於骨節。為身體疼痛。
逼於肺。為喘為咳。用麻黃湯。發泄郁陽。則疼痛咳喘爽然而痊。麻黃湯症。而壅塞尤劇者。為大青龍湯症。治無汗煩躁。本方加麻黃六兩石膏雞子大。其峻烈可推知矣。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二麻黃一湯。並系纏滯之邪。小青龍湯之兼飲。麻杏甘石湯之兼喘。
葛根湯之兼項背強急。此屬太陽病之治例也。踡臥惡寒。脈沉小者。麻黃附子並用。以鼓舞表陽。是為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之症。此屬少陰病之治例也。蓋汗之與尿。俱津液所化。故麻石同合。則驅水。越婢湯。文蛤湯。厚朴麻黃湯。可以見焉。麻桂同配。則逐汗。
小青龍湯。葛根湯。麻黃加朮湯。桂芍知母湯。可以證焉。蓋仲景氏用麻黃之法。雖有數方。大率無出此範圍。擴充而運用之。則病之宜發汗。又宜利水。皆不得不取法於此矣。或曰。木賊。燈心草。接續草等。皆中空。而仲景氏何獨用麻黃。曰木賊外皮糙澀不滑。燈心內有白穰。
並少透徹之力。接續輕浮。固不堪藥用也。古來說麻黃之功者曰。治衛實無汗。又曰。肺經專藥。後人因更為說。附會不足取。予經驗似有所得。是所以與昔人之解不同也。又案。仲景氏煎法曰。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陶弘景曰。沫使人煩。陶說恐非也。予當觀世之搗紅花制胭脂。
白話文:
藥能
古人將某些藥物的作用比喻為衝破牆壁,非常貼切。張仲景治療心下堅硬,像盤子般大小,邊緣像旋轉的酒杯一樣的病症,使用枳實術湯,這是因為胃中瘀血、水液停滯阻塞所致,枳實和白術共同發揮作用,衝破阻塞,使之疏通。四逆散也配合枳實和芍藥,治療胸脅脹滿、心下痞塞、腹痛泄瀉、產後腹痛、煩悶得不到臥的症狀。枳實芍藥散則加入酸味收斂的藥物,以消導瘀血。排膿散也是同樣的道理,大黃和枳實合用,能強力掃除腸胃,效力最強烈。所以大小承氣湯、大柴胡湯都同時使用它們。調胃承氣湯則除去枳實,改用芒硝,加入甘草,以緩和藥性。由此可見,破除阻塞、消除脹滿、驅除停滯的水分、止瀉,都取決於枳實的功效。
茯苓氣味甘淡,性澀,帶有油脂氣,因此能滲入血肉,收斂水氣,將其輸送到尿道,通利小便。所以張仲景在茯苓四逆湯中使用它,治療汗出後煩躁;也在真武湯中使用,治療心悸、頭暈、身體震顫、肌肉抽搐的症狀。如果衝脈激動而導致心悸,則用桂枝甘草湯治療,此方也可用茯苓。小便不利,且心悸,則用茯苓甘草湯。葵子茯苓散主治頭暈、小便不利;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治心下逆氣、頭暈,這兩個方劑都是針對水氣停滯的症狀,茯苓滲濕的功效由此可見一斑。
麻黃纖細挺直,外黃內紅,中空有節,像竹子一樣,形狀像毛孔,因此具有疏通的功效。因此知道它的藥氣能進入腸胃,貫通血脈,到達肌膚表面,發散閉塞,使邪氣從汗液排出。如果肌膚表面虛弱,汗液自行流出,則能收斂汗液,補充表陽之氣,使之適宜。外感邪氣猛烈迅速,阻塞表氣,直逼骨節,導致身體疼痛;逼迫肺部,則引起喘咳,使用麻黃湯發散鬱積的陽氣,則疼痛、咳嗽、喘息便會很快痊癒。麻黃湯的症狀更加嚴重阻塞者,為大青龍湯的症狀,治療無汗煩躁,此方增加麻黃六兩、石膏、雞蛋大,其峻烈程度可想而知。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二麻黃一湯,都是針對邪氣纏滯的。小青龍湯用於兼有飲邪,麻杏甘石湯用於兼有喘證,葛根湯用於兼有項背強直,這些都是太陽病的治療方法。蜷臥怕冷,脈象沉細者,麻黃與附子合用,以振奮表陽,這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的症狀,屬於少陰病的治療範疇。因為汗液和尿液都是津液所化,所以麻黃和石膏合用,則能驅水;越婢湯、文蛤湯、厚朴麻黃湯都可以說明這一點。麻黃和桂枝合用,則能發汗;小青龍湯、葛根湯、麻黃加朮湯、桂枝芍藥知母湯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張仲景使用麻黃的方法,雖然有多個方劑,但大致不出這個範圍,擴展運用,則病症適宜發汗,又適宜利水,都不得不參考麻黃的用法。有人說木賊、燈心草、接續草等,都是中空的,為什麼張仲景獨用麻黃?因為木賊外皮粗糙,不光滑;燈心草裡面有白色髓心,都缺乏透徹之力;接續草輕浮,不能入藥。古人論述麻黃的功效說,治療衛氣實證無汗,又說它是肺經專藥,後人更為解釋,附會不足採信。我的經驗好像有所體會,所以我的解釋和古人的不同。又查,張仲景煎藥的方法是先煮麻黃,去掉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藥物。陶弘景說,浮沫使人煩躁,陶氏的說法恐怕不對。我觀察世人搗碎紅花製作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