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邨亮

《腳氣鉤要》~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藥能

薏苡仁

神農經曰。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筋急拘攣者。系風濕痹。乃仲景氏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者。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可以知其然矣。此方去薏,苡。加石膏。治喘急。古人立方之意。不忽諸也。薏苡附子湯。治胸痹緩急。而敗醬散。則於此方中。加敗醬。以治腸內癰腫。馬援在交趾時。餌薏苡仁。言輕身資欲。又勝瘴氣。其避濕邪。可心徵焉。

橘皮

呂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是則名產取對耳。孔安國禹貢注。小者為橘。大者為柚。神農經曰。主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按橘橙柚柑拘櫞之屬。性功相似。時珍說其功。甚精細。然不足盡信也。往初垂仁帝。命田道間守。求非時香於海外。按寒天萬果皆墜。

然橘獨存。非時之名。蓋取之於此。又聖武帝時。播摩直弟兄。始齎甘子。自唐歸。甘子即柑。今則所在繁殖。其皮不乏藥用。青陳之別。因採時老嫩耳。非二物也。其功能開胃驅痰。和中焦。故仲景氏伍之大黃芒硝湯。治胸間宿滯。如橘皮竹茹湯。則專主橘皮治噦逆。芳芬之氣。

開豁肺胃也。

厚朴

張元素曰。厚朴之用有三。平胃一也。去腹脹二也。孕婦忌之三也。試之。二者果如其言。在孕婦不必然也。按。是見承氣湯中有枳樸。便謂枳樸大泄元氣。甚可恐。是所以為是說。吠聲之徒不察。概為瀉泄之物。而不知其辛溫提滯氣。治腹脹也。平脾胃者。健運營也。以故仲景氏。

大小承氣湯。厚朴七物湯。配之於大黃。以盪滌腸胃。後世平胃散。伍之於蒼朮橘皮。以主消導。非專主瀉也。

防己

防己別漢術。而為二種者。出於後世外臺云。漢中木防己。出漢中為上好。蘇頌曰。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然。因知其功。透胸間腸胃。達四肢。開閉塞。泌水氣。實利水之仙藥。無可代之者。故用木防己湯。治膈間支飲。其為喘為痞者。皆因水氣也。防己茯苓湯。

治四肢為腫者。祛水氣也。他如防己黃耆湯。治身重。己椒歷黃丸。利腸間水。要與木通滲泄之劑同焉。

枳實

按。枳即橘柚之屬也。故其形狀似橘。其葉似橙。多刺。周禮云。橘逾淮而北。為枳是也。時珍不辨之。別載於灌木條者誤矣。七八月採者。稱枳實。八十月採者。呼枳谷。寇宗奭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性酷而功速。大則性詳而功緩。宋開寶本草。始出枳殼條。香川太仲非之。

謂不解殼實字義。但唐人詩。處處春風枳殼花。採盡高山枳殼花。然則殼實二字。古不必差別。後世實殼分為二。乃說主治亦異途。可謂泥矣。此方出薩州者。臭橘而非真枳也。凡橘柚柑枳之類。皆有刺棘。而枳最多。因知其性直入腸胃。沖蕩滯畜之汗物。資食物消化之機。

白話文:

藥能

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記載,薏苡仁能治療筋急拘攣,手腳不能屈伸。筋急拘攣是風濕痺證,就像張仲景治療風濕相互搏結,導致身體疼痛所用的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一樣,可以說明薏苡仁的功效。這個方子去掉薏苡仁,加入石膏,可以治療喘急。古人制定方劑的用意,並非偶然。薏苡附子湯治療胸痹的緩急疼痛,敗醬散則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敗醬,用以治療腸內癰腫。馬援在交趾時服用薏苡仁,說能輕身健體,還能預防瘴氣,其能祛除濕邪的功效,由此可見一斑。

橘皮:

《呂氏春秋》記載,最好的水果是江浦的橘子和雲夢的柚,這兩種是著名的產物。孔安國在《禹貢》注中說,小的叫橘子,大的叫柚子。《神農本草經》記載,橘皮主治胸中痞塊、心煩熱、逆氣,還能利水穀。橘、橙、柚、柑、枸櫞等,藥性功效相似。李時珍對其功效的論述非常細緻,但並非全部可信。傳說上古時期的垂仁帝,命令田道間守尋找非季節性的香料於海外,據說寒冬臘月萬物凋零,唯獨橘子依然存在,所以稱其為“非時之香”。又據說聖武帝時期,播摩直兄弟從唐朝帶回甘子,甘子就是柑橘,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其皮也有藥用價值。青皮和陳皮的區別,在於採摘時橘子的成熟程度不同,並非兩種不同的東西。其功效是開胃、化痰、和中焦。所以張仲景在大黃芒硝湯中加入橘皮,治療胸中宿滯;橘皮竹茹湯則專門用橘皮治療噦逆(呃逆)。橘皮的芳香之氣,可以疏通肺胃。

厚朴:

張元素說,厚朴的用途有三:一是平胃;二是消腹脹;三是孕婦忌用。實際應用中,後兩點不見得完全準確,孕婦是否忌用,也未必絕對。據說因為承氣湯中含有枳實和厚朴,就認為枳實和厚朴會大泄元氣,非常可怕。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那些只聽信別人說法的庸醫,把厚朴等都歸類為瀉藥,卻不明白厚朴辛溫,能行氣消脹,治療腹脹。厚朴能平胃健脾,促進營養吸收。所以張仲景在大小承氣湯、厚朴七物湯中,把它與大黃配合使用,以瀉滌腸胃;後世的平胃散,將它與蒼朮、橘皮配合使用,以消導積滯,並非專門用於瀉下。

防己:

防己在漢代以前,只有一種,後來才分成了兩種。《外台秘要》記載,漢中的木防己質量最好。蘇頌說,折斷它的莖,從一端吹氣,氣體會從另一端穿過,像木通一樣,由此可知其功效是能夠通透胸腹腸胃,到達四肢,疏通閉塞,利水氣,確實是利水的良藥,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替代它。所以木防己湯用來治療膈間積水所致的胸悶、喘息,這些喘息、痞塊都是由於水氣引起的。防己茯苓湯治療四肢腫脹,也是因為祛除水氣。其他像防己黃耆湯治療身體沉重,己椒藶黃丸治療腸道積水,都與木通等利水滲濕的藥物有相同的作用。

枳實:

枳實屬於橘、柚這一類,形狀像橘子,葉子像橙子,有很多刺。《周禮》記載,“橘逾淮而北,則為枳”,就是這個意思。李時珍沒有區分清楚,把它單獨記載在灌木條目下,是錯誤的。七八月份採摘的稱為枳實,八九月份採摘的稱為枳殼。寇宗奭說,枳實和枳殼是同一種藥物,小的藥性猛烈,效果快;大的藥性緩和,效果慢。《開寶本草》開始有了枳殼的條目,香川太仲批評這個說法,認為他不理解殼實兩個字的含義。但是唐代的詩句中,有“處處春風枳殼花”、“採盡高山枳殼花”這樣的句子,所以殼實兩個字,古代不一定有區別。後世才把實殼分為兩種,其主治功效也各不相同,這是很糊塗的說法。產於薩州的枳實,是臭橘,並不是真正的枳實。凡是橘、柚、柑、枳這類植物,都有刺,而枳實的刺最多,所以知道它的藥性是直達腸胃,衝蕩積滯,促進食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