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藥能

人參

人參之說,載在歷代本草,人所共知;而其說曖曃不明。要之,不過補虛益氣之說耳。予初好使用韓產,試之者數百人,其中有害而無益者,十居七八焉。於是檢《傷寒論》,論中用人參者二十有七方;而治心下痞硬者十一,治嘔吐涎沫者十一,是其彰明較著者也。而其量最多者:

木防己湯。主用之者,人參湯。其證曰:「支飲喘滿,心下痞堅。」又曰:「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後發;復與而不愈者,去石膏加茯苓湯。」所謂虛者,非體氣衰憊之謂也;實者,非體氣盛旺之謂也。用木防己湯三日復發者,邪熱既深也;乃非用蕩刷,則不能除之。故曰:「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是人參、芒硝,分治心下痞硬與痞堅也。古人立方,可謂精微矣。赤石脂禹餘糧湯條曰:「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此為粗工,被攻擊,遂致下腸滑脫;以故用赤石脂、禹餘糧之品,固澀收斂之也。又曰:「喜唾不了了者,理中丸。」大病差後,胃中未復,轉輸未健,水飲停滯為痞者,此湯所宜也。

因是觀之,參之主治:沖痞緩硬,行水生津者,可推知也。乃改舊轍,專用官蒔人參不經蒸焙者。其味初苦後甘,是蓋參之正味;而試之於患者,其功效與論中所舉相符。桐、雷二氏之論,不我欺也。且性力敏捷,大勝於韓產。聞韓人貪利之甚,用糞滋之,且多方極製造。

然則今商舶所輸,皆脫真味,何存排闥直入之力?然而尊崇之甚,比之金玉,使人徒費資財耳。夫自甄權始唱補虛,後醫熒惑,牢不可解。至薛己、張介賓、李時珍、王肯堂、張石頑之輩,主張其說,以為續命者;果然則朝饔夕飧,當保數百年而不死。此決無之理,三尺童子猶知之矣。

藥者,毒也;以偏氣救變。無病餌之,其生害必矣。久患長恙、元氣衰憊,及薄稟漸虛之人,豈人參所能使壯哉?越人曰:「攻病以毒藥,養精以穀肉果菜。」有病服藥,固可也;無病則常餌穀肉,省思慮,節飲食,慎起居,遠帷幄,或可以充元氣而壯弱體也。余嘗意:寓內之大,

坤輿之廣,不睹人參之國必有之,而患者未必皆死;則雖無此物,亦不為闕事也。陶隱居曰:「人參與甘草同效。」孫思邈曰:「無人參,以茯苓代之。」據二子之言,則參亦一裨將,豈有統帥之戈乎?故曰:「小寇可拒,大敵非其所當。」是誠知參者,可謂獲我心矣。金元已降,延命長壽之說盛行於世,而蔓延於我邦。

乃今有病之家,每遇危篤,不問可否,必餌之;醫亦容悅用之塞責,終至於使正氣日蹙,自招其死,不亦痛歟!嗚呼!苟志於濟生者,忍乎為之?司命之職,宜猛省焉。

地黃。古方所用,生與干已;其稱熟者,亦不過於用酒灌焙。而後世九蒸九暴,以酒氣損其性,是出於庸醫過鑿。既失真味,豈中於用乎?此物春生苗,其葉毛茸皺文,似車前草而無光澤。花如胡麻,其色有黃、紅、紫之別。黃者為真,大抵莖長數寸,連皮肉皆黃;根發黃色,則結實。

白話文:

藥能

人參的效用,歷代本草都有記載,眾所皆知,但其說法含糊不清,總體來說,不過是補虛益氣而已。我最初喜歡用韓國產的人參,試用於數百人,其中有害無益的佔了七七八八。於是查閱《傷寒論》,論中使用人參的處方有二十七個,其中治療心下痞硬的有十一方,治療嘔吐涎沫的有十一方,這是比較明顯的例子。用量最多的是木防己湯,其主方是人參湯,症狀是支飲喘滿、心下痞堅,又說虛者立刻見效,實者三日後發作,再次服用仍不見效的,就去除石膏,改用茯苓湯。所謂的「虛」,並不是指身體虛弱的意思,「實」也不是指身體強壯的意思。服用木防己湯,三日後復發的,是邪熱已深,必須用峻猛的藥物才能去除,所以說改用加茯苓芒硝湯主治。

所以人參和芒硝,分別治療心下痞硬和痞堅,古人的處方,真是精妙啊!赤石脂禹餘糧湯條說:「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這是粗製濫造,傷了脾胃,導致下腸滑脫,所以用赤石脂、禹餘糧等藥物來收斂止瀉。又說喜唾不止的,用理中丸,大病初癒後,胃氣未復,運化功能尚未恢復,水飲停滯而導致痞症的,

就是這個湯劑的適用症。從這些觀察來看,人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痞塊、緩解堅硬、利水生津,是可以推知的。我改用了舊法,專用官府栽種、沒有經過蒸焙的人參,其味道先苦後甘,這才是人參的正味,用於患者,其功效與論中所記載的相符,桐雷二氏的論述,並沒有欺騙我。而且藥性強勁,遠勝於韓國產的人參。聽說韓國人為了貪圖利潤,用糞便來培育人參,而且多方極力加工製造,

所以現在商船運來的,都失去了真味,哪還有直接奏效的力量?然而人們對它卻極為推崇,如同珍貴的金玉,使人徒費財物而已。自從甄權開始宣揚補虛的理論後,後世的醫生受到迷惑,固執己見,一直到薛己、張介賓、李時珍、王肯堂、張石頑等人,都主張這種說法,認為它可以延年益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每日飲食,就能活幾百年不死,這根本不可能,三尺童子都知道。

藥物就是毒物,用偏性的藥物來治療急症,沒有病就服用,必然會產生危害。久病纏綿,元氣衰敗,以及體質虛弱的人,難道人參就能使其強壯嗎?越人說:「攻治疾病用毒藥,滋養精氣用穀物、肉類、果蔬。」有病服用藥物,固然可以,沒有病就經常食用穀物、肉類,減少思慮,節制飲食,注意起居,遠離醫藥,或許就能充實元氣,增強體質。我曾經想,天下之大,

世界之廣,不見得沒有人參的產地,而患者也不一定都死了,那麼即使沒有這種藥物,也不會造成什麼缺憾。陶弘景說:人參與甘草功效相似,孫思邈說:沒有人參,可以用茯苓代替。根據這兩位醫家的話,人參不過是個輔佐的將領,怎麼會有統帥的權威呢?所以說,可以抵禦小敵,卻無法對抗強敵,這才是真正了解人參的人啊,真是說出了我的心聲。金元時期以後,延年益壽的說法,

盛行於世,並且蔓延到我國。如今家裡有人生病,一遇到危急情況,不論是否合適,一定要服用人參,醫生也樂意使用它來敷衍塞責,最終導致正氣日漸衰弱,自己招致死亡,不是很痛心嗎?唉!如果志在救治病人的人,忍心這樣做嗎?擔任醫生的職責,應該嚴肅反省啊!

地黃,古方中常用,生用和乾燥的都可以用。所謂的「熟地黃」,也不過是用酒浸泡烘烤而已,而後世卻要九蒸九曬,用酒氣損傷它的藥性,這是庸醫過度加工的結果,既失去了真味,還能起作用嗎?這種植物春天發芽,葉子上有茸毛,皺紋很多,像車前草卻沒有光澤,花像芝麻,顏色有黃、紅、紫之分,黃色的才是真正的。莖通常長幾寸,連皮帶肉都是黃色的,根也是黃色的,就表明它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