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邨亮

《腳氣鉤要》~ 卷上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3)

1. 並病

腳氣與諸病相併者。傷寒痢後。瘧後產後。往往發之。蓋五內未調。氣血不健。而生一種水氣者是也。宜照合前款。審病之淺深緩急。而為之處療。此編所舉者。蓋緩治之策也。然忽之。則命亦忽諸。溺之之責。我得辭哉。

崔氏八味丸(金匱),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地黃,山茱萸,薯蕷,澤瀉,茯苓,桂枝,牡丹皮,附子

上八味。案。蓋此方據蘇長史腳氣因於腎虛之說。則當編之於內因中。然功力迂慢。非猛制水毒之劑。仍收入於茲。又案。此方和血滲濕之劑。加以附子之健悍。行地黃之濡滯。使頹惰之氣。斡旋於經墜之中。施之於諸病後。少腹頑痹。腰脛委弱。帶腫氣。淹留彌日者。每見殊效。

如腳氣上入。毒氣撞心。恐非此萬所對也。又案。此方仲景所制。而治腳氣上入者出於崔氏所傳。故標以崔氏。崔氏名知悌著纂要方十卷。見舊唐書經籍志。吳昆方考載。漢武帝病渴。仲景為處此方進之。無稽之談。不足信。又王海藏醫壘元戎。引易老云。八味丸。益火之源。

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語原繫於王大僕素問注語。薛己專取此語。附會八味六味二丸。為補腎益精之說。遂開誨淫誘欲之路。此藥元無壯陽之效。且非所制之本意。甚矣其為惑也。

又按。嚴氏於本方中。加牛膝車前子。名加味腎氣丸。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又張璐玉本方加沉香。治腳膝枯瘦色淡。小腹不仁。腹急疼痛。上氣喘急。

千金一方,治腳氣氣血凝滯者。

大黃,木香,生薑,檳榔,枳實,橘皮,甘草

上七味。案。此方原千金方。山脅氏加桂枝紫蘇。治腳氣兼痞積者。尤有驗。

蘇恭防己湯(外臺),主通身體滿。小便澀。上氣上下。痰水不能食。食則脹者。

桑白皮,大豆,防己,橘皮,茯苓,麻黃,生薑,旋覆花,杏仁,紫蘇莖葉

上十味。小便利。腫氣消。下冷多。加茱萸。熱多加玄參。

烏苓通氣湯(萬病回春)

烏藥,當歸,芍藥,香附,糖球,陳皮,茯苓,白朮,檳榔,玄胡,澤瀉,木香,甘草,生薑

上十四味。惡寒加吳茱萸。案。此方。疝家患腳氣。腰腳麻痹。或下部帶腫氣者。殊有功。

三和散(局方),治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不通。

大腹皮,紫蘇,獨活,沉香,木瓜,川芎,白朮,木香,甘草,檳榔,橘皮

上十一味。案。此方原出於傳家秘寶。名大三脘散。治三焦氣逆。解大便秘滯。下胸脅滿脹。沉陳蘇檳開滯破郁。川芎散血滯。獨活逐水濕。木瓜利筋絡。術甘調和脾胃。夫氣血壅滯。則筋脈不利。三焦不和。則運輸不健。一用此湯。鬱滯開而三焦通。所以有三和之名也。

澤漆湯(聖濟),治痢後腫滿。氣急喘嗽。小便如血。

白話文:

並病

腳氣和其他疾病一起發生的情況,常見於傷寒、痢疾、瘧疾、產後等疾病之後。這是因為五臟內腑失調,氣血虛弱,導致產生一種水氣所致。治療方法應參考前面所述,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本書中所列舉的,大多是緩慢調理的方案。然而,如果忽視病情,後果不堪設想,責任不在我。

崔氏八味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腳氣上衝,下腹部麻木不仁。藥物組成:地黃、山茱萸、薯蕷、澤瀉、茯苓、桂枝、牡丹皮、附子。此方根據蘇長史“腳氣因於腎虛”的理論,應歸類於內因性腳氣,但療效緩慢,並非迅速消除水毒的藥物,故仍收錄於此。此方具有和血滲濕的功效,加上附子溫陽,地黃滋陰,使氣血運行通暢,治療諸病之後出現的下腹部頑固麻痹、腰腿酸軟無力、腫脹等症狀,療效顯著。

但若腳氣上衝,毒氣衝擊心臟,恐怕此方就無能為力了。此方雖為仲景所創,但治療腳氣上衝的記載則出自崔氏所傳,故名為崔氏八味丸。崔氏,名知悌,著有《纂要方》十卷,見於《舊唐書經籍志》和《吳昆方考》。漢武帝因渴病服用此方,這只是無稽之談,不足為信。王海藏《醫壘元戎》引用易老的話說:“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句話出自王大僕《素問》注,薛己以此附會八味丸、六味丸,說其具有補腎益精之效,以此誘導人們產生淫慾之念。此藥原本並無壯陽功效,也不是其原意,實在是誤解之深。

嚴氏在此方中加入牛膝、車前子,名為加味腎氣丸,用於治療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張璐玉則在方中加入沉香,治療腳膝枯瘦、面色蒼白、小腹麻木不仁、腹痛、氣喘等症狀。

千金一方(出自《千金方》),治療腳氣氣血凝滯。藥物組成:大黃、木香、生薑、檳榔、枳實、橘皮、甘草。山脅氏在此方中加入桂枝、紫蘇,治療腳氣兼痞積,療效尤佳。

蘇恭防己湯(出自《外台秘要》),主治全身腫脹、小便澀滯、上氣喘促、痰多不能進食,進食則腹脹。藥物組成:桑白皮、大豆、防己、橘皮、茯苓、麻黃、生薑、旋覆花、杏仁、紫蘇莖葉。小便不利者加茱萸,發熱者加玄參。

烏苓通氣湯(出自《萬病回春》),藥物組成:烏藥、當歸、芍藥、香附、糖球、陳皮、茯苓、白朮、檳榔、玄胡、澤瀉、木香、甘草、生薑。惡寒者加吳茱萸。此方治療疝氣併發腳氣,腰腿麻木或下肢腫脹,療效顯著。

三和散(出自《局方》),治療腳氣上衝,胸腹脹滿,大便秘結。藥物組成:大腹皮、紫蘇、獨活、沉香、木瓜、川芎、白朮、木香、甘草、檳榔、橘皮。此方原名大三脘散,出自家傳秘方,治療三焦氣逆,緩解大便秘結,胸脅脹滿。沉香、蘇葉、檳榔理氣化滯,川芎活血,獨活祛濕,木瓜舒筋活絡,白朮、甘草健脾和胃。氣血瘀滯,則筋脈不通,三焦不和,則氣血運行失調,服用此方,氣滯解除,三焦通暢,故名三和散。

澤漆湯(出自《聖濟總錄》),治療痢疾後腹部腫脹,氣促喘咳,小便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