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邨亮

《腳氣鉤要》~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並病

澤漆葉,桑根白皮,郁李仁,杏仁,人參,白朮,陳橘皮

上七味。案。本草澤漆味苦微寒。主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凡精氣衰憊。峻猛之劑。恐不能堪。故不得不取之於滲利。

實脾散(本事方),治陰水。

木香,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乾薑,甘草

上七味。案。嚴氏濟生方所載。實脾散。治水腫。比此方。多厚朴白朮茯苓木瓜。蓋嚴氏原於本事。加四味。醫學綱目實脾散。同本事。嚴氏一時太醫。後世以為實脾之祖者謬。

導水茯苓湯,治水腫遍身如爛瓜。喘滿倚息。不能轉側。

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紫蘇,檳榔,桑白皮,木瓜,陳皮,砂仁,木香,燈草,大腹皮

上十三味。愚每用之於水腫腳氣混淆者。加郁李仁更效。然未詳出於何書。姑據方賢奇效良方。並錄於此。證治準繩。醫宗必讀。醫燈續焰。畢載此方。稱其功。

主腳氣大便澀方(千金月令)

大黃(五兩),大麻(三兩)

上二味。羅大黃為末。和麻仁。以蜜為丸。

紅豆煎(家方),治水腫。嚴斷米粟專食菽麥。令疏通水毒。本林一一烏秘方。

起廢湯(家方),腳氣日久。腰腳瘦削。或攣急。或麻痹。或骨痿嚲曳。一切虛羸。用之滋養。

針砂丸(家方),治胃虛一身洪腫者。余家每用鋼鐵。(鐵家所磨鑢細末)

季仲南永類方云。腫藥用鐵蛾及針砂。入丸子者。一生須斷鹽。蓋鹽性濡潤。腫者再作。不可為矣。此說信然。

高蜜丸(家方),治腫滿。

絲瓜(十匁燒存性),巴豆(一匁去皮熬研如脂)

右二味。煉蜜丸如梧子大。強人初服五分。弱者半之。此方原出香祖筆記。元鮮于伯機。記杭醫宗會之者。善治水蠱。以乾絲瓜一枚去皮。剪碎入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用絲瓜。炒陳倉米。如絲瓜之多少。候米黃色。去絲瓜研之。為末。和清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

皆愈。宗言巴豆逐水。絲瓜象人脈絡。去而不用。藉其氣以引之也。予試之。洞瀉如傾。用之於水腫膨脹。間覺有效。但腳氣忌巴豆之說。見於後條。

化毒丸,治痿癖不能起者。

薰陸(一匁),大黃,雞冠雄黃,亂髮霜(各三匁),生生乳(一匁)

右五味糊丸。此藥剛烈。慎勿過用。二三分至四五分。服後有發赤疹者。有為發熱者。皆中肯綮也。宜止後服。若服後覺瞑眩者。宜飲冷水吃冷粥。立定。

友人淺田識此曰。此方原出陳司成黴瘡秘錄。癸字化毒已字化毒之類耳。山脅氏拔其精英。為五味。治諸頑痼沉滯之病。案。生生乳奇功靈驗。不可勝紀。然未詳其所始。蓋起於天宮瘍醫歟。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玄注云。五毒者。五藥之有毒者。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

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是乃生生乳之祖。陳氏曰。如水銀一物。得雲母礜石同煉。其毒即解。不比粉霜輕粉之酷烈也。配風藥而治大麻風。配癆藥。而治傳屍癆。配蟲藥而治諸蟲疾。配膈藥而治噎塞翻胃。

白話文:

並病

以下列出幾種古代中醫方劑,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並病:

第一方: 此方以澤漆葉、桑根白皮、郁李仁、杏仁、人參、白朮、陳橘皮七味藥組成,主治因精氣衰憊導致的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由於藥性峻猛,故選擇滲利之法。

第二方:實脾散: 此方源於《本事方》,治陰水(一種水腫)。與嚴氏濟生方所載的實脾散相比,少了厚朴、白朮、茯苓、木瓜四味藥。嚴氏方雖承襲《本事方》,但後世將其視為實脾散的祖方,並不完全正確。

第三方:導水茯苓湯: 此方治水腫遍身,症狀如爛瓜,伴有喘滿、呼吸困難,無法翻身。方中包含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紫蘇、檳榔、桑白皮、木瓜、陳皮、砂仁、木香、燈草、大腹皮十三味藥。作者經驗,若用於水腫腳氣混淆的症狀,加郁李仁效果更佳,但此增補並非出自哪部典籍,僅據方賢奇效良方記載。此方亦載於《證治準繩》、《醫宗必讀》、《醫燈續焰》等書。

第四方:主腳氣大便澀方(出自《千金月令》): 此方用大黃和大麻組成,將大黃研末,與麻仁混合,以蜜製成丸劑。

第五方:紅豆煎(家方): 此方治水腫,需嚴格限制米和穀物攝入,多食豆類和麥類,以利水毒排出。

第六方:起廢湯(家方): 此方用於治療久病腳氣,導致腰腳消瘦、攣急、麻痺、骨痿等症狀,以及一切虛弱症狀,具有滋養功效。

第七方:針砂丸(家方): 此方治胃虛導致的全身水腫,作者家中常以鋼鐵(鐵器磨成的細末)入藥。據《季仲南永類方》記載,腫病用鐵蛾和針砂製成丸劑者,一生都應忌食鹽,因鹽性濡潤,易使腫症復發。

第八方:高蜜丸(家方): 此方治腫脹。以燒存性的絲瓜和去皮熬研成脂狀的巴豆煉蜜製丸。此方出自《香祖筆記》,元代鮮于伯機記載於《杭醫宗會》。此方善治水蠱,作者親自試用,效果如傾瀉般,對水腫膨脹有一定療效,但腳氣忌用巴豆。

第九方:化毒丸: 此方治痿癖,無法站立的症狀。方中包含薰陸、大黃、雞冠雄黃、亂髮霜、生生乳五味藥,藥性剛烈,需慎用。服藥後出現發赤疹或發熱屬正常反應,若出現昏眩,宜飲用冷水冷粥。此方源自《陳司成黴瘡秘錄》,山脅氏選其精華,治頑固沉滯之病。生生乳功效神奇,但來源不明,可能出自宮廷瘍醫。古法治療瘍瘡常用五毒攻之,鄭玄注云五毒指五種有毒的藥物。 古代治療瘡瘍,會將石膽、丹砂、雄黃、礜石、磁石等置於爐中燒製三日三夜,收集其煙氣,用雞羽掃取,塗於創口,以排出惡肉和碎骨,此乃生生乳的原始方法。陳氏認為,水銀遇到雲母和礜石同煉,毒性會減弱,不比輕粉那樣劇烈。生生乳可配伍風藥治麻風,配伍癆藥治肺癆,配伍蟲藥治蟲疾,配伍膈藥治噎塞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