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上 (9)
卷上 (9)
1. 內因
煩悶喘息。檳榔散。於本方。去吳茱。加豬苓桑根白皮。朱氏集驗。加桔梗。名雞鳴散。治腳氣第一隻藥。不問男女。皆可服。
文仲腳氣冷毒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者。(外臺)
吳茱萸,檳榔,木香,犀角,半夏,生薑
上六味。案。此證有瘀血。與水毒相結。聚心下。迫背膊。故方中伍犀角。
方下云。冷毒。方後云。破毒氣尤良。立方之意。可推知矣。
廣濟療腳氣急上衝。心悶欲死者方。(外臺)
檳榔子,生薑,童子小便
上三味。攪頓服。須臾即氣退。案。人尿性溫味鹹。又主收斂。降逆氣。傷寒論。用之於下利不止。厥逆無脈者。褚氏遺書。用諸咳血殺人之症。
茱萸湯(蘇長史方千金),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方。
吳茱萸,木瓜
上二味。進一服。或吐或汗。或大熱悶即差。此起死人方。按。至脾氣衝心。無藥可療。只此二味。較之諸湯。其效尤峻。足以奏功乎燃眉之際。千金贊之云。此起死回生之方也。殆不誣矣。外臺毒氣攻心。手足脈絕。此亦難濟。不得已作此湯。十愈七八。於本方。加青木香犀角。
聖惠治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於本方。加檳榔生薑。三因茱萸丸等分為末。酒糊丸。即本方。
崔氏療腳氣遍身腫方(外臺)
大豆,桑根白皮,檳榔,茯苓
上四味。案。此方滲利之良劑。治遍身洪腫。煩悸殊甚者。愚每以水四合。先煮黑豆二兩。減二合。內諸藥及郁李去殼一錢。取一合。日三劑。今加郁李仁。據聖濟。
犀角。旋覆花湯(千金),腳氣之病。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或行起澀弱。或上入腹不仁。或時冷熱。小便秘澀。喘息氣衝喉。氣急欲死。食嘔不下。氣上逆者。
犀角,旋覆花,橘皮,茯苓,生薑,大棗,香豉,紫蘇莖葉
上八味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崔氏名小犀角湯。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湯。即本方。加白朮桂心防己黃芩前胡桑白皮。
降氣湯(元和紀用經),定上氣息鳴卒喘。便欲絕者。入口氣下。萬金不傳。
吳茱萸,桑白皮
上㕮咀。分四處。每一。以水二升酒一升。煮三沸取清汁。作三服立驗。每煮成。入生薑汁一匙匕。煮一沸為準。自神龍致仕孟伊陽傳云。用無不效。案。醫心方引葛氏方。生薑同煮。不用汁。並無方名。又萬安方。引可用方降氣湯。治氣虛喘促。及大病後虛喘。於本方。
加五味子。蓋降氣之名。以元和紀用為藍本。和田泰純。於此方中。加犀角茯苓。名豁胸湯。專治腳氣上衝欲死者。又合之於沉香降氣湯。治心下急迫尤甚者。曾聞泰純長於診候。決死生於一視。蓋踵事刓精之所得也。然如其藥方。率屬浮泛。難以為準。獨此方不失古意。其力最峻。
白話文:
內因
悶熱喘息,可用檳榔散治療。此方原方中去除吳茱萸,加入豬苓和桑白皮,這是朱氏集驗方。另加桔梗,名為雞鳴散,治療腳氣是第一良方,不分男女皆可服用。
文仲患腳氣,症狀為寒毒、胸悶、心下堅硬、背痛、呼吸困難,幾乎要死。(出自《外臺秘要》)
此方用吳茱萸、檳榔、木香、犀角、半夏、生薑六味藥。此症有瘀血與水毒相結,聚集於心下,壓迫背部,所以方中加入犀角。
方劑下方寫著「冷毒」,方後寫著「破毒氣尤良」,從這些說明可以推知此方的用意。
廣濟療方治療腳氣急劇衝向上,心悶欲死。(出自《外臺秘要》)
此方用檳榔子、生薑、童子尿三味藥攪勻服用,很快就能使氣息平順。人尿性溫味鹹,能收斂、降逆氣。《傷寒論》中用於治療下痢不止、厥逆無脈;褚氏遺書中用於治療咳血危重症狀。
茱萸湯(出自蘇長史方《千金要方》)治療腳氣入腹,胸悶欲死,腹脹。
此方用吳茱萸、木瓜二味藥,服用一劑,或吐或汗,或發熱胸悶即好轉,這是起死回生的方子。脾胃之氣衝擊心臟,幾乎沒有藥物可治,只有此二味藥,比起其他湯劑,療效更為迅速,足以應付危急之時。《千金要方》讚譽此方為起死回生的方子,的確名副其實。《外臺秘要》記載,毒氣攻心,手足脈搏消失,也很難治療,不得已才用此湯,十個病人能治好七、八個。於此方中,加入青木香、犀角。
《聖惠方》治療腳氣衝擊心臟,胸悶煩亂,神志不清,手足脈搏將絕,在此方中加入檳榔、生薑,並將三因茱萸丸等量研末,用酒糊做成丸藥。
崔氏治療腳氣全身腫脹的方劑(出自《外臺秘要》)
此方用大豆、桑白皮、檳榔、茯苓四味藥。此方是滲利水腫的良藥,治療全身水腫、煩躁不安的症狀。我常用四合水先煮黑豆二兩,減至二合,再加入其他藥物及去殼的郁李仁一錢,煎至一合,每日三劑。現在加入郁李仁,根據《聖濟總錄》。
犀角旋覆花湯(出自《千金要方》)治療腳氣,此病最初流行於嶺南,後傳至江東,發病緩慢,或略感疼痛麻木,或兩腿腫脹,或行走困難,或腹部不適,或時冷時熱,小便不通,喘息氣衝喉嚨,呼吸困難,飲食嘔吐,氣逆上衝。
此方用犀角、旋覆花、橘皮、茯苓、生薑、大棗、香豉、紫蘇葉八味藥。服用後以小便通暢為度。崔氏將此方命名為小犀角湯。如果小便不通,則服用大犀角湯,即在此方中加入白朮、桂枝、防己、黃芩、前胡、桑白皮。
降氣湯(出自《元和紀用經》)治療上氣喘息,呼吸困難,便將要不通,藥物入口後氣息順暢,價值連城,秘而不傳。
此方用吳茱萸、桑白皮二味藥研磨,分四份,每份用二升水、一升酒,煮沸三次取清汁,分三次服用,很快見效。每煮一次,加入一匙生薑汁,煮沸一次即可。據神龍年间致仕的孟伊陽所傳,使用此方無不有效。《醫心方》引用葛氏方,生薑同煮,不用薑汁,也沒有方名。萬安方也引用此方,命名為降氣湯,治療氣虛喘促,以及大病後虛喘。在此方中,加入五味子,因為此方名稱為降氣湯,以《元和紀用經》為藍本。和田泰純在此方中加入犀角、茯苓,命名為豁胸湯,專治腳氣上衝欲死。又將此方與沉香降氣湯合用,治療心下急迫尤甚者。曾聞泰純善於診斷,能於一瞬間判斷生死,這是他多年精研醫術的結果。然而,他的藥方往往比較籠統,難以作為準則,只有此方不失古意,療效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