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鉤要》~ 卷上 (8)
卷上 (8)
1. 內因
求通快。不知暫時取快。真氣愈傷。去死不遠也。亦不哀哉。但其機可以言傳。非筆之所及。臨處之際。須仔細甄別尤審之。徐彬曰。甘遂性苦寒。能瀉經隧水濕。而性更迅速。大戟性苦辛寒。能瀉臟腑之水濕。而為控涎之主。芫花性苦溫。能破水飲窠囊。故曰破癖。須用芫花。
合大棗者。大戟得棗。即不損脾也。
三花神佑丸(宜明論),治一切水濕腫滿。
甘遂,大戟,蕪花(各半兩),牽牛(二兩),大黃(一兩),輕粉(一錢)
右六味為丸。溫水下。至快利。病去為度。按。儒門事親。載神佑丸。無輕粉。玉機微義。作宜明三花神佑丸。此方當以劉氏為祖。蓋此方及舟車丸。皆自十棗湯。而變化之者。
越婢加朮湯。(金匱),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里水主之。
麻黃,石膏,大棗,甘草,生薑,術
右六味,按。微寒熱。舌上有苔而渴。小便不利。腳弱腫滿。是此方之正候也。又案。金匱里水越婢湯主之。外臺引古今錄驗。作皮水。於義似穩。然如皮水。當以甘草麻黃湯為正對。蓋人身之於血氣。莫所不貫通環會。固不可論表裡內外也。蓋麻石同隊。則行水驅飲。其力稍勝。
麻杏甘石湯。越婢加半夏湯。厚朴麻黃湯。小青龍湯。雖各有所主。至其逐水之功則同矣。要在臨病之際。隨其淺深。而斟酌之耳。又案。千金腳氣門所載。越婢加朮湯。加附子。外臺亦同。蓋從胡洽方也。此方加附子。其功更峻。用流走之性。逐周身之水。猶川有堤防。水由地中行矣。
為醫者。玩索方意。運用得宜。亦如禹之行水。聖惠方。麻黃散。治風水遍身腫滿。骨節痠疼。惡風腳弱。皮膚不仁。即本方加甘草防己桑根。
小半夏湯(外臺),文仲療腳氣入心。悶絕欲死。
半夏,生薑
上二味。愚常用此湯。吐仍不止者。加鐵砂。屢取功。趙以德曰。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結。燥可勝濕。用生薑。以利其悍。孫真人云。生薑嘔家之聖藥。嘔為氣逆不散。故用生薑散之。
房侍中療苦腳氣攻心。此方甚散腫氣。極驗。(外臺)
大檳榔,生薑,橘皮,吳朱萸,紫蘇,木瓜
上六味。案。此方為治腳氣正對之方。驅逐水毒。渙散鬱塞。檳榔能分泌水血。導之尿道。木瓜能滲入血液。收斂汗濁。茱萸溫中降氣。蘇橘芬香行氣。眾味合力為功。實為溫利水毒之良方。推其立方之意。則亦足以知腳氣所起之理。散腫氣極驗五字。方中骨子。豈可不深味乎。案此方後人增減頗多。今牽聊。錄之下方。
蘇恭尋常氣滿。三日兩日服一劑湯。於本方。去紫蘇木瓜。加厚朴。又蘇恭腫滿小便少者。紫蘇湯。於本方。去吳茱萸木瓜。加甘草。又許仁則曰。但覺腳腫疼悶沉重。有時緩弱。乍衝心腹滿悶。小腹下不仁。有時急痛。吳茱萸湯。於本方。去木瓜。加桂心。聖惠。治腳氣心腹脹滿。
白話文:
內因
想要快速痊癒,卻不知暫時求快反而會加重真氣的損傷,離死亡就不遠了,也不用哀嘆。但其中的機理可以言傳,卻不是文字所能完全表達的。臨床上,必須仔細辨別,慎重判斷。徐彬說:甘遂性味苦寒,能瀉去經脈和體內的水濕,而且效力迅速;大戟性味苦辛寒,能瀉去臟腑的水濕,是治療涎液過多的主要藥物;芫花性味苦溫,能破除水飲積聚的囊腫,所以稱為「破癖」。使用芫花時,配合大棗服用,大戟配伍大棗,就不會損傷脾胃了。
三花神佑丸(出自《宜明論》),治療各種水濕腫滿。
組成:甘遂、大戟、芫花(各半兩)、牽牛(二兩)、大黃(一兩)、輕粉(一錢)
用法:以上六味藥製成丸劑,溫水送服,直到大便通暢,病情好轉為止。
說明:儒門的《事親》記載的神佑丸方中沒有輕粉,而《玉機微義》則稱之為「宜明三花神佑丸」。此方當以劉氏為祖方,因為此方和舟車丸都源於十棗湯,只是有所變化。
越婢加朮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里水。症狀是:全身面目黃腫,脈象沉,小便不利。里水症候以此方主治。
組成:麻黃、石膏、大棗、甘草、生薑、蒼朮
用法:以上六味藥。
說明:病人稍微有寒熱,舌苔存在並口渴,小便不利,腿腳腫脹虛弱,這是此方適用的典型症狀。又據《金匱要略》,越婢湯主治里水,《外台秘要》則引述古今驗方,將其用於治療皮水,按理說比較妥當。但如果是皮水,則應當以甘草麻黃湯為主方。因為人體的血氣互相貫通聯絡,所以不能簡單地論述表裡內外。麻黃、石膏合用,則能利水消腫,其功效較強。
麻杏甘石湯、越婢加半夏湯、厚朴麻黃湯、小青龍湯,雖然各自主治不同的病症,但它們都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關鍵在於臨床應用時,根據病情輕重,來斟酌用藥。又據《千金要方》腳氣篇記載,越婢加朮湯中加入附子,外台秘要也是如此,這是沿用了胡洽的方劑。此方加入附子,功效更峻猛,利用藥物的快速傳導特性,驅除周身的水濕,如同河川有了堤防,水就只能從地下流動了。
醫生應當仔細揣摩方劑的含義,運用得當,就像大禹治水一樣。
《聖濟總錄》麻黃散,治療風水遍身腫滿,骨節酸痛,惡風,腳弱,皮膚麻木不仁,就是在此方基礎上加入甘草、防己、桑白皮。
小半夏湯(出自《外台秘要》),文仲用來治療腳氣入心,胸悶欲死。
組成:半夏、生薑
用法:以上二味藥。我經常使用此方,如果嘔吐不止,可以加入鐵砂,屢試不爽。趙以德說:半夏味辛性燥,辛能散結,燥能勝濕;加入生薑,可以增強其辛溫之力。孫真人說: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嘔吐是氣逆不散,所以用生薑來散之。
房侍中治療苦腳氣攻心,此方能很好地散除腫氣,療效極佳(出自《外台秘要》)。
組成:大檳榔、生薑、橘皮、吳茱萸、紫蘇、木瓜
用法:以上六味藥。
說明:此方是治療腳氣的正治方劑,能驅除水毒,疏散鬱滯。檳榔能利水消腫,引導水液排出尿道;木瓜能滲入血液,收斂汗液;茱萸溫中降氣;蘇、橘芳香行氣。眾藥合用,共同發揮功效,確實是溫利水毒的良方。從方劑的組成可以了解腳氣的病機。方劑中「散腫氣極驗」五字,是方劑的精髓,豈可不深入體會呢?此方後人增減頗多,現僅錄下以下幾個變方:
蘇恭治療尋常氣滿,三日兩日服用一劑,在此方基礎上去除紫蘇、木瓜,加入厚朴;又蘇恭治療腫滿,小便減少,在此方基礎上去除吳茱萸、木瓜,加入甘草;又許仁則說:如果只是感覺腳腫痛沉重,有時麻木無力,突然胸口滿悶,小腹部麻木不仁,有時劇烈疼痛,則在此方基礎上去除木瓜,加入桂枝。《聖濟總錄》治療腳氣心腹脹滿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