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

回本書目錄

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

1. 潔古老人內傷三陰例

論曰:人之生也,由五穀之精氣所化,五味之備,故能生形。經曰:味歸形。若傷於味,亦能損形。今飲食反過其節,腸胃不能勝,氣不及化,故傷為脾。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或失四時之調養,故能為人之病也。經曰:氣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脾胃傷。氣口緊盛而傷者,有多少,有輕重焉。

如氣口一盛,脈得六至,則傷於厥陰,乃得之輕也,檳榔丸主之;氣口二盛,脈得七至,則傷於少陰,乃傷之重也,煮黃丸主之;氣口三盛,脈得八九至,則傷於太陰,乃傷之尤重也,故填塞悶亂,心胸大痛,兀兀欲吐,得吐則已,俗呼為食迷風是也。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則死。

白話文:

古文中說道:人的生命是由五穀糧食轉化的精氣和各種味道的食物共同形成的,所以能夠形成身體。經書裡說:“口味會影響到身形。”如果食物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好,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現在人們在進餐的時候往往超出了適當的程度,腸胃無法承受,消化功能不足,因此就會受到脾臟的傷害。又有一句話叫做“飲食過量,腸胃受傷”。如果不適應四季的變化進行調理,就容易生病了。經書裡還提到:“嘴巴叫作‘坤’,它是脾臟的反映,所以脾臟受傷後,嘴脹、舌頭硬等症狀都可能出現。”

例如,如果嘴巴脅脣脹滿且脈搏跳動每分鐘達到6次以上,那麼就是受到了肝膽系統(即厥陰)的影響,這是一種較輕微的情況,可以服用【檳榔丸】來治療;如果嘴巴脹脹並且脈搏跳動每分鐘達到7次以上,那就是受到了腎臟(即少陰)的影響,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可以用【煮黃丸】來治癒;如果嘴巴脹脹而且脈搏跳動每分鐘達到8-9次以上,那就表示受到了肺臟(即太陰)的影響,這是更嚴重的一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胸部劇烈疼痛以及想嘔吐但吐不出來的感覺,俗稱「食迷風」。經書裡還有這樣一句話:“上半身有脈象,下半身沒有脈象的人應該要嘔吐,否則就有死亡的危險。”

宜吐之,以瓜蒂散。如不能,則無治也。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如傷之太甚,仲景三物備急丸下之。

海藏云:潔古所論內傷三經,蓋出於《內經》,《靈樞》岐伯脈法。

白話文:

如果需要嘔吐,就用瓜蒂散。如果不能吐,就沒有辦法治療了。經書上說,病情重的就應該幫助它往外排泄,病情輕的就應該幫助它慢慢減輕。如果傷勢太嚴重,就用仲景的三物備急丸來幫助排泄。

海藏說,潔古所論內傷三經,都是出自《內經》和《靈樞·岐伯脈法》。

2. 檳榔丸

治飲食過多,心腹膨悶。

檳榔(一分),木香(一分),枳實(半兩,炒),牽牛頭(末,半兩),陳皮(去白,秤半兩)

上為極細末,醋糊丸,桐子大,米飲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飲食過度而感到心腹脹悶,可以用檳榔、木香、枳實、牽牛頭和陳皮各適量,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湯或生薑湯送服,一次二十丸。

3. 煮黃丸

治前症,甚則兩脅虛脹。

雄黃(一兩,研),巴豆(半兩,去皮心膜,研如泥,入雄黃再研勻)

上二味,入白麵二兩,同和研勻,滴水丸桐子大,滾漿內十二丸煮熟,漉入冷漿令沉,每一時辰,浸冷漿下一丸,凡盡十二時也。不必盡劑,以利為度,否則再服。又治脅下痃癖痛,如神。

白話文:

治療初期症狀,嚴重時兩側肋骨會感到空虛脹滿。取雄黃一兩研磨,巴豆半兩去皮心膜研成泥狀,加入雄黃再研磨均勻。以上兩味藥加入白麵二兩,一起研磨至均勻,做成桐子大小的滴水丸,共十二丸。將丸藥放入煮好的漿糊中煮熟,再放入冷漿中使其沉澱。每隔一個時辰服用一丸,共服用十二個時辰。不必一次吃完,以病情好轉為度,如果症狀未消,可以再服用。此方還可以治療腋下痃癖疼痛,效果神奇。

4. 瓜蒂散

治大實大滿,氣上衝,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填塞悶亂者,當吐之。

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分)

上為極細末,溫水少許,調一錢匕,以吐為度。如傷之太重,備急丸下之,此急劑也。經云:其下者引而竭之。此之謂也。

白話文:

治療身體過於飽滿,氣往上衝,上半身有脈搏,下半身沒有脈搏,感到胸悶氣塞、頭昏腦脹的人,應該用藥物催吐。

將瓜蒂和赤小豆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溫水調和成一錢匕的量,服用後催吐,以吐出為度。如果患者因為催吐過度而身體虛弱,就應該服用備急丸來緩解。這是一個緊急的治療方法。經書上說:「對於下半身虛弱的人,要引導其精氣下降,直到恢復正常。」這就是這個治療方法的原理。

5. 備急丸

乾薑(一兩,),生大黃(一兩,),生巴豆(半兩,去心膜,研泥,灘新瓦去油,取霜)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溫水下三二丸,無時,以利為度,以意消息漸加。

白話文:

將乾薑一兩、生大黃一兩、生巴豆半兩(去心膜,研成泥狀,用新瓦片去除油脂,取其霜),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溫水服用三至二丸,沒有時間限制,以排便順暢為度,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增加藥量。

6. 金露丸

治時疾內傷,心下痞氣不降,米不化。

大黃(一兩),枳實(半兩,炒),桔梗(二兩),牽牛頭(末,一分)

上細末,姜糊丸,蒸餅亦得,桐子大。溫水下二三十丸,常服減半。內傷戊火已衰,不能制物,寒藥太多,固非所宜,故以溫劑主之。

白話文:

治療因時令變化導致的內傷,症狀是胸口鬱悶,氣機不降,食慾不振,飯食難以消化。用大黃一兩、枳實半兩(炒)、桔梗二兩、牽牛頭末一分,研成細末,用薑汁做成丸子,也可以用蒸餅做丸,大小如桐子。溫水送服二十到三十丸,持續服用,每次減半。因為這類內傷是因脾胃虛寒導致的,不能用過多的寒性藥物,所以用溫和的藥物來治療。

7. 枳朮丸

本仲景湯也,易老改丸。治老幼虛弱,食不消,臟腑軟。

枳實(三分,麩炒黃色),白朮(一兩)

上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或姜浸蒸餅丸亦得,桐子大。米飲下三二十丸,食後。小兒丸小。

海藏云:潔古既有三陰可下之法也,必有三陰可補之法,予欲舉此內傷三陰可補之劑。未見仲景藥時,人皆不言三陰,即舉仲景藥分而三之,人皆得知有三陰也。古人曷嘗不盡,今人但未讀,而未之知,而不能言耳!

白話文:

這方子是出自仲景的方劑,後人改名為「易老丸」。主要治療老幼虛弱、消化不良、臟腑虛弱的病症。

藥材:

  • 枳實(三分,用麩炒至黃色)
  • 白朮(一兩)

製作方法:

  1. 將枳實和白朮研磨成細末。
  2. 用荷葉包裹米飯,蒸熟後做成丸藥,或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桐子。
  3. 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飯後服用。小孩的丸藥要小一點。

海藏說:

潔古先生說,既然有三陰可下之法,必定有三陰可補之法。我想舉出這個治療內傷三陰虛的方子。在沒有看到仲景的方劑之前,人們都不談三陰。一旦看到仲景的方劑,將其分為三陰,人們就會知道有三陰之說。古人何嘗不盡其精華?只是今人沒有讀過,所以不了解,也就無法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