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祭神應王文

回本書目錄

祭神應王文

1. 祭神應王文

竊以濟世須醫,去疾先藥,論江方海,眩目駭心。人皆於此泥小技作當塗,視大經為何物,及其臨診,莫知所措。況夫病者虛實互見,寒熱交分,氣運加臨,脈候不應,苟或圭黍之差,已有云淵之失。故有者甚而無者生,輕者危而重者斃,夭橫盈郊,冤枉舉世。每憐孑孑之幽魂,誰聽嗷嗷之夜泣,痛矣如斯,心乎不已,耽嗜數年,裒成此集。

總前聖之嘉言,為後學之法則,雖治傷寒,獨專陰例,列古於前,評今於後,區別餘三十條,收拾過二萬字,不必泛天風、徹海波,盡在乎耳目矣!優而柔之,使自得之,厭而飫之,使自趨之。深有望於好生之君子,於戲欲廣當世,敬以先神,伏冀鑑輝,庶幾綿歷。王好古惶恐頓首謹言。

白話文:

我認為要救治天下百姓,就必須要有醫生,要消除疾病,就必須要有藥物。然而,現在許多醫生只懂得一些小技巧,卻不重視醫學的大道理。當他們遇到病人時,往往不知所措。更何況,病人的虛實狀況往往互相交錯,寒熱症狀也難以區分,再加上氣運的影響,脈象也可能出現不規律的現象。如果只是因為一點點細微的差別,就會造成巨大的錯誤。因此,有的病人本來可以痊癒,卻反而因此喪命;原本病情輕微的病人,卻因此變得危急,甚至死亡;無辜的百姓死傷無數,令人心痛。我每每看到這些無辜的亡魂,聽到他們痛苦的哭泣聲,心中就感到非常悲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多年來用心鑽研醫術,終於將這些心得整理成冊。

這本書彙集了前賢的寶貴經驗,作為後輩學習的準則。雖然主要論述傷寒病,但也包含了陰陽、五行等醫學原理。我將古今醫學典籍加以比較,並整理出三十條重要的原則,寫下了超過兩萬字的內容。希望這本書能夠像天風一樣廣泛傳播,像海浪一樣深入人心,讓所有讀者都能輕鬆掌握醫學知識。我期望這些內容能够使那些愛護生命的人們自發地學習,並樂於將其傳授給他人。我希望能藉此造福世人,並向古代醫學先賢致敬,希望這本書能够得到大家的認可,並能夠流傳後世。我王好古在此恭敬地向大家致敬。

聖賢所言陰證,如岐伯、阿衡、仲景,、叔和,故已備矣;《活人》、許學士、韓祗和、成無己,又甚詳矣。後人尚有采擇未精,覽讀有闕,子所以從而次第之。然今之病者,得之有內外之異,或不與經符,合之有色脈之殊,或不與方契,形候相若,似是而非,眾所共疑,莫之能辨,取其如此者,又從而比類之。非簾視壁聽,彷彿未真也,陰陽寒熱,如辨黑白矣。

使醫者不動聲色,蠲去疾疴,免橫夭以無辜,皆康寧而得壽。予所願也。每慮淺識,或有所遺,敬俟來賢,幸為改正。

壬辰歲夏四月初十日海藏老人古趙王好古序

白話文:

古往今來的聖賢,如岐伯、阿衡、仲景、叔和等人,早已詳盡地論述了陰證的知識。後來的《活人》、許學士、韓祗和、成無己等人,也對此作了更詳細的說明。然而,後世醫者在學習時,仍有取捨不精、閱讀不全面的情況,因此才需要按部就班地整理學習。如今的病患,其病因有內外之分,也可能不符合經書記載,症狀表現也可能與色脈不符,甚至用藥也無法對症下藥,外表看似相同,卻實則不同,眾人疑惑不解,難以辨別。醫者面對這些情況,只能根據類比推斷,就像隔著簾子聽壁,難免虛幻不實。辨別陰陽寒熱,就如同辨別黑白一樣清晰明了。

我希望醫者們能夠不動聲色,消除病痛,避免無辜橫死,讓所有病人恢復健康,延年益壽,這就是我最大的願望。我擔心自己學識淺薄,可能有所遺漏,敬請後來的賢者指正。

壬辰年夏四月初十日 海藏老人 古趙王好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