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祛寒之劑第十 (3)

回本書目錄

祛寒之劑第十 (3)

1. 當歸四逆湯

(仲景)

治厥陰傷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成氏曰:手足厥寒者,陽氣外虛,不溫四末;脈細欲絕者,陰血內弱,脈行不利。與此湯復陽生陰)。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寒證,手腳冰冷,脈搏細弱欲絕(成氏說:手腳冰冷,是陽氣外虛,不能溫煦四肢末端;脈搏細弱欲絕,是陰血內弱,脈絡運行不利。用這個湯劑可以恢復陽氣、生長陰血)。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三兩),甘草(炙),通草(即木通。二兩),大棗(二十五枚。)仲景又曰:其人素有久寒者,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酒六升。和煮。名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白話文: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三錢)、甘草(烘烤過的)、通草(又名木通。二錢)、大棗(二十五顆。)仲景又說:病人本身已有長久手腳冰冷的症狀,再加入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酒六升。一起煮。叫做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此足厥陰藥也。成無己曰:脈者,血之府也。諸血皆屬於心,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苦先入心,當歸之苦以助心血;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之酸以收心氣;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大棗、甘草、通草以緩陰血(四逆之名多矣,而有因寒、因熱之不同。

白話文:

這是足厥陰藥。成無己說:脈是血液的府庫。所有的血都歸於心,疏通脈絡一定要先補心益氣,苦味先入心,當歸的苦味可以幫助心血;心苦緩,趕快進食酸味來收斂它,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心氣;肝苦急,趕快進食甘味來緩和它,大棗、甘草、通草可以緩和陰血(四逆的名稱很多,且因寒、因熱而不同)。

此則因風寒中血脈而逆,故以當歸細辛血中之氣藥為君;通脈散逆,必先去血中之邪,故以桂枝散太陽血分之風,細辛散少陰血分之寒,為輔;未有營衛不和而脈能通者,故以芍藥、甘草、大棗調和營衛;通草利九竅,通血脈關節,諸藥藉之以破阻滯,而厥寒散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針對因風寒導致血液逆行而引起的症狀,因此,我使用了當歸和細辛這兩種藥材,它們具有補血活血、祛風散寒的作用,作為主藥。

為了讓血脈暢通,必須先祛除血液中的邪氣,所以我用了桂枝來祛除陽明經血分中的風氣,使用了細辛來祛除少陰經血分中的寒氣,這兩種藥材作為輔藥。

沒有營衛失和,脈絡是不可能通暢的,所以我用了芍藥、甘草和大棗來調和營衛。通草可以通利九竅,疏通血脈關節,它可以協助其他藥物一起消除阻滯,緩解厥冷的症狀。

周揚俊曰:四逆湯全從回陽起見,四逆散全從和解表裡起見,當歸四逆全從養血通脈起見,不欲入辛熱之味,恐劫其陰也,蓋少陰臟中重在真陽,陽不回則邪不去;厥陰臟中職司藏血,不養血則脈不起;即遇久寒之人,亦不用幹薑、附子,止用吳茱之走肝者,自上而下,生薑之辛散者,自內達外足矣)。

白話文:

周揚俊說:四逆湯從頭到尾都是在補陽氣,四逆散從頭到尾都是在調和表裡,當歸四逆從頭到尾都是在養血通脈,不用辛熱的藥,怕它傷了陰氣。因為少陰臟裡面最重要的是真陽,陽氣不回邪氣就不走;厥陰臟裡面主管藏血,不滋養血液就不能通脈;即使碰到久寒的人,也不要用幹薑、附子,只用吳茱萸來通達肝臟,下走幫助回陽;用生薑辛散的特性,從內到外的溫散應已足夠。

2. 四逆散

(仲景。此和解之寒劑,因名四逆,附次於此。)

治傷寒少陰證,陽邪入里,四逆不溫,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陽邪傳裡,熱結於裡,故四肢逆而不溫;氣逆挾痰,故咳;氣虛挾飲,故悸;里有結熱,故小便不利,腹痛下利。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至太陰則手足溫,至少陰則熱邪漸深,四肢逆而不溫,至厥陰手足逆冷。經曰: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與此湯以散傳經之熱)。

白話文:

治療少陰證傷寒,陽邪入侵裡層,四肢逆冷不溫,可能會出現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腹瀉等症狀。(陽邪傳到裡層,熱邪聚集在裡層,所以四肢逆冷不溫;氣逆挾帶痰液,所以咳嗽;氣虛挾帶體液,所以心悸;裡層有熱邪積結,所以小便不利,腹痛腹瀉。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定發熱,到了太陰則手足溫和,到了少陰則熱邪逐漸加深,四肢逆冷不溫,到了厥陰則手足逆冷。經書上說:「熱邪深重,厥逆也就深重;熱邪輕微,厥逆也就輕微。」使用這個藥方來驅散傳經的熱邪。)

柴胡,芍藥(炒),枳實(麩炒),甘草(炙,等分,為末。)水調飲。咳加五味子乾薑,並主下利(五味收逆氣,乾薑散肺寒。肺與大腸相表裡,上咳下利。治法頗同;悸加桂枝引導陽氣);小便不利加茯苓(甘淡滲泄);腹痛加附子(以補虛散寒);泄利下重加薤白(能通大腸以泄氣滯)。

白話文:

柴胡、芍藥(炒)、枳實(麩炒),甘草(炙),等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飲用。

  • 若有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因五味子能收斂反胃的氣,乾薑能散去肺部寒氣。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如果肺部咳嗽,大腸可能會下痢。治療方法基本相同。
  • 若有心悸,加桂枝引導陽氣。
  • 若小便不利,加茯苓,因茯苓甘淡,能滲泄水液。
  • 若腹痛,加附子以補虛散寒。
  • 若泄利下重,加薤白,因為薤白能通大腸,以泄除氣滯。

此足少陰藥也,傷寒以陽為主,若陽邪傳裡而成四逆,有陰進之象,又不敢以苦寒下之,恐傷其陽,經曰:諸四逆不可下也。故用枳實泄結熱,甘草調逆氣,柴胡散陽邪,芍藥收元陰,用辛苦酸寒之藥以和解之,則陽氣敷布於四末矣。此與少陽之用小柴胡意同。有兼證者,視加法為治(陶節庵曰:病在一經,有用熱藥又用寒藥者,如少陰證有用白虎湯四逆散寒藥者,有用真武湯四逆湯熱藥者。庸醫狐疑,詎能措手。

白話文:

四逆湯主要用於治療傷寒邪氣傳裡,導致陽氣衰微,陰氣內盛,出現四肢厥冷、汗出、脈微細等症狀。由於傷寒以陽氣為主,如果直接用苦寒藥物攻下,可能會損傷陽氣,加重病情。因此,四逆湯採用枳實、甘草、柴胡、芍藥等藥物,以和解陽邪,恢復陰陽平衡。枳實具有瀉結熱的作用,可以緩解熱結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甘草具有調逆氣的作用,可以緩解寒邪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柴胡具有散陽邪的作用,可以疏通肝膽之氣,緩解肝鬱氣滯引起的四肢厥冷等症狀。芍藥具有收元陰的作用,可以抑制陰氣內盛,防止陽氣外泄。通過這些藥物的相互作用,四逆湯可以起到溫陽散寒、解熱止痛、和解陰陽的作用,從而緩解四逆症狀。

當患者併發其他證候時,可以在四逆湯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加用其他藥物。如果患者兼有熱證,可以加用白虎湯或四逆散;如果患者兼有寒證,可以加用真武湯或四逆湯。在臨牀應用中,醫師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四逆湯及加減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不知寒藥治少陰,乃傳經之熱證也;熱藥治少陰,乃直中之寒證也。昂按:仲景《傷寒論》陽明證熱藥僅一茱萸湯;少陽證藥主和解,亦有加乾薑者;其餘四經用薑、附、萸、桂者不可勝數,豈必一一皆直中之邪乎。陽明、少陽二經並無熱劑,豈直中者獨不中此二經乎。況仲景書中說傳經者有矣,並無直中字面,何所據而以寒熱分之,故程郊倩以直中寒邪、傳經熱邪二說,雖古來相傳之語,要未可為定論也)。

白話文:

不知道寒性的藥物能治療少陰經的熱證,也是傳經的熱證。用熱性的藥物治療少陰經的寒證,也是直中寒證。我認為:仲景的《傷寒論》中陽明經的熱證,只有一首茱萸湯;少陽經的藥物主和解,也有加入乾薑的。其餘四經使用生薑、附子、肉茱萸、肉桂的藥物很多,難道都是直接命中疾病的邪氣嗎?陽明、少陽這兩經都沒有熱劑,難道直中的病邪沒有在這兩經嗎?況且仲景的書中提到傳經的說法,並沒有直中的字面,他根據什麼用寒熱來劃分,因此程郊倩認為直中寒邪、傳經熱邪這兩種說法,雖然是古來相傳的說法,但不能作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