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祛風之劑第九 (6)

回本書目錄

祛風之劑第九 (6)

1. 豨薟丸

(張詠)

治中風喎僻,語言謇澀,肢緩骨痛;及風痹走痛;或十指麻木;肝腎風氣風濕諸瘡(喎斜語澀,風中於經也;肢緩骨痛,風而兼濕也;風痹腫痛,濕熱流注也,世俗謂之流火,即《內經》所謂行痹、痛痹也;十指麻木,氣血不足,或有濕痰、死血在胃中也)。

豨薟草。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者佳。不拘多少,揀去粗莖,留枝、葉、花、實,酒拌蒸曬九次,蜜丸豨薟辛苦氣寒,其味薟臭,必蒸曬九次,加以酒蜜,則苦寒之陰濁盡去,而清香之美味見矣。數不至九,陰濁尚在,則不能透骨驅風而卻病也。

此足少陰、厥陰藥也。豨薟能祛風散濕,行大腸之氣,加以酒蒸蜜丸,氣味清和,故能補肝潤腎,益氣強筋(濕去則筋強)。然風藥終燥,若風痹由於脾腎兩虛,陰血不足,不由風濕而得者,亦忌服之(唐成訥有進豨薟表,宋張詠進豨薟表云:其草金稜銀線,素莖紫荄,節葉相對,頗類蒼耳,臣吃百服,即至千服,鬚髮烏黑,筋力輕捷,效驗多端。昂按:此藥不但搜風,尤能勝濕,濕去則脾胃健而筋骨強,凡中風挾濕者服之尤宜)。

白話文:

豨薟丸

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言語不清、肢體麻痺疼痛;以及風濕痹痛;或是十指麻木;肝腎風氣及風濕等各種瘡瘍。(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是因為風邪侵犯經絡;肢體麻痺疼痛,是因為風邪兼夾濕邪;風濕痹痛腫脹,是因為濕熱流注,民間俗稱「流火」,即《內經》中所說的行痹、痛痹;十指麻木,是因為氣血不足,或者有濕痰、瘀血停滯在胃中。)

豨薟草,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採集的最佳。用量不限,去除粗硬的莖,保留枝、葉、花、果實,用酒拌勻後蒸曬九次,再製成蜜丸。豨薟性味苦寒,氣味辛臭,必須蒸曬九次,加入酒和蜂蜜,才能去除其苦寒的陰濁之氣,使其變得清香美味。如果蒸曬次數不足九次,陰濁之氣仍然存在,就無法深入骨髓驅除風邪,治癒疾病。

這是治療足少陰經、厥陰經的藥物。豨薟能祛風除濕,疏通大腸之氣,加上酒蒸蜜丸的炮製,氣味平和,因此能滋補肝腎,益氣強筋(濕邪去除,則筋骨強健)。但是,風藥終歸燥性,如果風痹是因為脾腎兩虛、陰血不足,而非風濕所致,則忌服用。(唐朝成訥、宋朝張詠都曾上書推薦豨薟,記載其草莖金黃色如稜線,銀白色莖脈,紫色的葉柄,節節相對的葉片,很像蒼耳。服用數百次,甚至上千次,都能使頭髮烏黑,筋骨強健,療效顯著。按語:此藥不僅能祛風,更能勝濕,濕邪去除,則脾胃健運,筋骨強壯,凡是中風兼夾濕邪者服用尤其適宜。)

2. 牽正散

(《直指方》)

治中風口眼喎斜,無他證者(足陽明之脈,夾口環唇;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陽明內蓄痰熱,太陽外中於風,故牽急而喎斜也。又曰:木不及則金化縮短乘之,木為金乘,則土寡於畏,故口眼喎斜。口目常動,故風生焉;耳鼻常靜,故風息焉)。

白附子,殭蠶,全蠍(等分。為末。)每二錢,酒調服。

此足陽明、厥陰藥也。吳鶴皋曰:艽防之屬,可以驅外風,而內生之風非其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與外感之風不同);星夏之屬,可以除濕痰,而風虛之痰非其治也。三藥療內生之風,治虛熱之痰,得酒引之,能入經而正口眼。

又曰:白附辛可祛風(白附去頭面之遊風),蠶蠍咸能軟痰(殭蠶清化輕浮,能上走頭面,驅風散痰;全蠍直走厥陰,為治風要藥,辛中有熱凡藥辛者必熱),可使從風、蠶蠍有毒,可使破結。藥有用熱以攻熱,用毒以攻毒者,《大易》所謂同氣相求,《內經》所謂衰之以其屬也。

附:改容膏:蓖麻子(一兩),冰片(三分。)共搗為膏。寒月加乾薑、附子(各一錢)。左喎貼右,右喎貼左,即正。或用鱔魚血,或用蜣螂搗敷亦良;蓋三物皆追風拔毒之品也。

白話文:

牽正散

此方治療中風導致口眼歪斜,而無其他症狀者。這是因為足陽明經脈循行經過口唇,足太陽經脈起始於目內眥(眼角)。陽明經內有痰熱鬱積,太陽經外受風邪侵襲,導致經脈牽引緊張而出現口眼歪斜。也有人說,肝木不足則金克木,木受損則脾土虛弱,故而導致口眼歪斜。口眼經常活動,容易受風邪侵犯;而耳鼻通常靜止,較少受風邪影響。

處方:白附子、殭蠶、全蠍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

此方為治療足陽明經和厥陰經的藥物。吳鶴皋說:防風、藁本等藥物可以驅除外來的風邪,但對於體內自行產生的風邪卻無效(肝火旺盛則會自行產生風邪,與外感風邪不同);而蒼術、杏仁等藥物可以去除濕痰,但對於風虛導致的痰飲卻無效。此方三味藥物可以治療內生之風和虛熱導致的痰飲,用酒送服,能使藥力直達經絡,糾正口眼歪斜。

此外,白附子辛溫,可以祛除風邪(尤其能祛除頭面部的遊走性風邪);殭蠶、全蠍味鹹,能軟化痰飲(殭蠶能清化輕浮之痰,上行頭面,驅風散痰;全蠍直達厥陰經,是治療風邪的重要藥物,辛味藥多屬溫熱)。雖然殭蠶、全蠍有毒,但可以破除鬱結。用熱藥攻熱邪,用毒藥攻毒邪,這符合《易經》中「同氣相求」的道理,也符合《內經》中「衰之以其屬」的原則。

附方:改容膏:蓖麻子一兩,冰片三分,搗成膏狀。寒冬季節可加入乾薑、附子各一錢。口眼歪斜向左,則貼於右側;歪斜向右,則貼於左側,即可糾正。或用鱔魚血,或用蜣螂搗敷,效果也很好;因為這三種都是具有追風拔毒功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