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理血之劑第八 (11)

回本書目錄

理血之劑第八 (11)

1.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而成血淋(心主血,小腸其腑也,熱甚搏血流入胞中,與便俱出為血淋。蓋小便必自小腸滲入膀胱,心熱者小腸必熱,經所謂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是也,然熱必兼濕。戴氏曰:血鮮者,心、小腸實熱;血瘀者,腎、膀胱虛冷。《準繩》曰:多有熱極而血凝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

小薊,蒲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黃,梔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各五分。)

此手足太陽藥也。小薊、藕節退熱散瘀,生地涼血,蒲黃止血(生行血、炒澀血),木通降心肺之火、下達小腸,梔子散三焦鬱火,由小便出,竹葉涼心而清肺肺為生水之源,凡通淋者必先清肺),滑石瀉熱而滑竅,當歸養陰,能引血歸經,甘草益陽,能調中和氣也。

白話文:

小薊飲子

此方治療下焦(指小腹以下)因熱結而引起的尿血(血淋)。(心臟主血,小腸是心的腑,熱盛傷及血液,血液流入膀胱,與大小便一起排出,就是血淋。因為小便是從小腸滲入膀胱,心臟有熱,小腸必然也熱,經書上說胞宮(子宮)的熱會傳到膀胱,就會出現尿閉和血尿,但這種熱症一定伴隨濕邪。戴氏說:鮮紅色的血,是心和小腸實熱;血色暗瘀,是腎和膀胱虛寒。《醫學衷中參西錄》說:很多情況下,熱極反而會使血液凝固變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虛寒。)血尿疼痛的是血淋,不痛的是溺血。

處方:小薊、蒲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黃、梔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各五分)。

此方出自手足太陽經藥物。小薊、藕節清熱散瘀,生地黃涼血,蒲黃止血(生蒲黃活血,炒蒲黃止血),木通可以瀉除心肺之火,並下達小腸,梔子可以散解三焦鬱熱,從小便排出,淡竹葉可以清心肺之火(肺是水液的來源,所有治療尿路疾病的藥方都必須先清肺),滑石瀉熱利尿,當歸養陰,能引血歸經,甘草益氣,能調和藥性。

2. 復元羌活湯

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可忍者(不問傷在何經,惡血必積脅下,以肝主血故也)。

柴胡(五錢),當歸,栝蔞根,穿山甲(炮。二錢),甘草,紅花(二錢),桃仁(五十個。去皮尖。研),大黃(一兩。酒浸)。每服一兩,加酒煎。以利為度藥(內無羌活。而以名方何也)。

此足厥陰也。原文曰:肝膽之經,行於脅下,屬厥陰、少陽,故以柴胡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以甘草緩其急,為臣,亦能生新血,陽生則陰長也;以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以大黃盪滌敗血為使。氣味相合,各有攸歸,痛自去矣。

白話文:

復元羌活湯

治療從高處墜落,導致瘀血停留在肋下,疼痛難忍的情況(不論傷及哪條經脈,瘀血一定會積聚在肋下,因為肝臟主血的緣故)。

藥方組成:柴胡五錢,當歸、栝蔞根、炮山甲各二錢,甘草、紅花各二錢,桃仁五十個(去皮尖,研磨),酒浸大黃一兩。每次服用一兩,加酒煎煮,以通便為藥效標準。(方中沒有羌活,卻用這個名字命名,原因如下)。

這是足厥陰經的問題。原文解釋:肝膽經脈循行於肋下,屬於厥陰、少陽經,所以用柴胡作主藥引導藥性;用當歸活血化瘀,用甘草緩解急症,作臣藥,也能促進新血生成,陽氣生長則陰氣也得以滋養;用穿山甲、紅花、桃仁破瘀血、潤滑血液,作佐藥;用大黃清除瘀血,作使藥。藥物氣味相合,各司其職,疼痛自然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