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理血之劑第八 (11)
理血之劑第八 (11)
1. 芍藥湯
(潔古)
治下痢膿血稠黏,腹痛後重(下痢皆屬濕熱,赤為傷血,白為傷氣,膿血稠黏,氣血兩傷也,腹痛後重,氣血皆滯也。劉河間曰: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白話文:
治療痢疾膿血稠黏,腹痛後重(下痢都是屬於濕熱,赤色是傷血,白色是傷氣,膿血稠黏,氣血兩傷,腹痛後重,氣血都滯塞。劉河間說:活血則膿血自己會痊癒,調氣則後重自己會消除了)。
芍藥(一兩),歸尾,黃芩,黃連(五錢),大黃(三錢),木香,檳榔,甘草(炙。二錢),桂(錢半。每服五錢。)痢不減,加大黃。
白話文:
芍藥(6公克),紅花、黃芩、黃連(各3公克),大黃(1.8公克),木香、檳榔、炙甘草(各1.2公克),桂枝(0.9公克)。每次服用3公克,如果腹瀉症狀沒有減輕的話,可以增加大黃的用量。
此足太陰、手足陽明藥也。芍藥酸寒,瀉肝火,斂陰氣,和營衛,故以為君;大黃、歸尾破積而行血;木香、檳榔通滯而行氣;黃芩、黃連燥濕而清熱;蓋下痢由濕熱鬱積於腸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澀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調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熱以為反佐也(昂按:此方蓋本仲景黃芩湯而加行血調氣之藥)。
白話文:
這帖藥主要用於足太陰經和手足陽明經的疾病。芍藥味酸性寒,可以瀉肝火,斂陰氣,和營衛,所以作為君藥;大黃、歸尾可以破血積、行血;木香、檳榔可以通滯氣、行氣;黃芩、黃連可以燥濕、清熱;因為下痢是由於濕熱鬱積於腸胃,不得宣通,所以大便重急,小便赤澀。辛味的藥可以宣散,苦味的藥可以燥濕,寒性的藥可以清熱,甘味的藥可以調和。加入肉桂是借用它的辛熱之性作為反佐之藥。(編按:這個方劑是基於仲景的黃芩湯,並添加了行血、調氣的藥物。)
本方除桂、甘草,加枳殼,名導滯湯(一作導氣湯):治前證兼渴者此方今人多用。大法治痢以甘芍和中止腹痛,熱痛加芩連,寒痛加薑桂,以木香、檳榔行氣除後重,氣分加枳殼、滑石寬腸,血分加當歸、桃仁和血,以秦艽、皂子祛腸風,黃芩、黃連清熱毒,以白朮、陳皮調胃,茯苓、澤瀉滲濕,枳實、大黃破積,嘔吐加石膏、薑汁,氣虛加黃耆、參、術,血虛加芎、歸、阿膠、黑薑、柏葉,痢已,後重不解去檳榔,換條芩,加升麻提之。)
白話文:
本方除了桂皮、甘草之外,再加入枳殼,所以叫做導滯湯(也有人寫作導氣湯):治療前面所說的證狀,同時還有口渴的人,這個方子現在的人經常使用。治療痢疾的總體方法是:用甘草和芍藥來調和止住腹痛,如果是熱痛的,就再加黃芩和黃連;如果是寒痛的,就再加生薑和桂枝;用木香和檳榔來行氣,並且解除腹中的墜脹感;如果是氣分所造成的,就再加枳殼和滑石來通利腸道;如果是血分所造成的,就再加當歸和桃仁來調和血脈;用秦艽和皁角來祛除腸中的風邪;用黃芩和黃連來清除熱毒;用白朮和陳皮來調理胃部;用茯苓和澤瀉來去除濕氣;用枳實和大黃來攻破積滯;如果是嘔吐的,就再加石膏和薑汁;如果是氣虛的,就再加黃耆、參和術;如果是血虛的,就再加川芎、當歸、阿膠、黑薑和柏葉;如果痢疾已經好了,腹中的墜脹感還沒有消除,就去掉檳榔,換成條芩,再加升麻來帶動它出來。
2. 蒼朮地榆湯
(潔古)
治脾經受濕,痢疾下血。
蒼朮(泔浸。炒。三兩),地榆(炒黑。一兩。)每一兩煎。
白話文:
蒼朮(用泔水浸泡,炒至微黃。三兩),地榆(炒至微黑。一兩。) 每藥材煎一兩。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蒼朮燥濕強脾,升陽而開鬱;地榆清熱涼血,酸收能斷下;為治血痢腸風之平劑。初起者勿用。
白話文:
地榆和蒼朮都是可以治療脾與胃的藥物。蒼朮可以去除濕氣,使脾臟強健,提升陽氣且消除鬱悶;地榆則可以清熱涼血,酸味可以收斂,可以阻止下痢;是治療痢疾、腸風的平穩藥劑。疾病剛開始發病時,不要使用。
本方加芍藥、阿膠、卷柏,名芍藥地榆湯(河間):治泄痢膿血,乃至脫肛(阿膠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能治熱痢)。
白話文:
這個方劑加入芍藥、阿膠、卷柏,名為芍藥地榆湯(河間):治療腹瀉和痢疾,伴有膿血,甚至脫肛(阿膠補血及體液,是肺和大腸的重要藥物,能治療熱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