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補養之劑第一 (3)
補養之劑第一 (3)
1. 六味地黃丸
朱丹溪曰:君火者,心火也,人火也,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當從其類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知柏八味丸與桂附八味丸寒熱相反,而服之者皆能有功,緣人之氣稟不同,故補陰補陽,各有攸當,藥者,原為補偏救弊而設也。
《醫貫》曰:左尺脈虛細數者,是腎之真陰不足,宜六味丸以補陰;右尺脈沉細數者,是命之相火不足,宜八味丸以補陽;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宜十補丸,此皆滋先天化源。自世之補陰者,率用知柏反戕脾胃,多致不起,不能無憾,故特表而出之。又曰:王節齋云,凡酒色過度,損傷肺腎真陰者,不可過服參耆,服多者死,蓋恐陽旺而陰消也。
自此說行而世之治陰虛咳嗽者,視參耆如砒鴆,以知柏為靈丹,使患此證者,百無一生,良可悲也。蓋病起房勞,真陰虧損,陰虛火上故咳,當先以六味丸之類補其真陰,使水升火降,隨以參耆救肺之品,補腎之母,使金水相生,則病易愈矣。世之用寒涼者,固不足齒,間有知用參耆者,不知先壯水以制火,而遽投參耆以補陽,反使陽火旺而金益受傷,此不知後先之著者也)。本方加桂一兩,名七味地黃丸,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
本方加五味三兩,名都氣丸:治勞嗽(益肺之源以生腎水。再加桂,亦治消渴)。本方加五味二兩、麥冬三兩,名八仙長壽丸。再加紫河車一具,並治虛損勞熱(河車名混沌皮,本人之血氣所生,故能大補氣血)。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兩,治腎虛腰膝痠痛。
本方去澤瀉,加益智仁三(兩鹽、酒炒),治小便頻數(益智辛熱,澀精固氣)。本方用熟地二兩、山藥、山茱、丹皮、歸尾、五味、柴胡各五錢、茯神、澤瀉各二錢半,蜜丸,硃砂為衣,名益陰腎氣丸(即明目地黃丸,東垣):治腎虛目昏(加柴胡者,所以升陽於上也)。附桂八味丸加車前、牛膝,名腎氣丸(《濟生》):治蠱脹(別見濕門)。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
朱丹溪認為,君火(心火、人火)可以用水來滅,也可以直接抑制,黃連等藥可以制之;相火(天火、龍雷之火、陰火)則不能用水來抑制,需用同類藥物來潛伏它,只有黃柏等藥可以降伏它。知柏八味丸和桂附八味丸寒熱相反,但服用者都能見效,是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所以補陰補陽各有其適宜的藥物,藥物原本就是用來補偏救弊的。
《醫貫》記載:左寸脈虛細數,是腎之真陰不足,宜用六味地黃丸補陰;右寸脈沉細數,是命門相火不足,宜用八味丸補陽;如果兩寸脈都微弱,是陰陽俱虛,宜用十全大補丸,這些都是滋養先天之本的藥方。世人補陰多用知柏,反倒傷了脾胃,導致療效不佳,令人遺憾,所以特地提出說明。又說:王節齋說,凡是酒色過度,損傷肺腎真陰的人,不可過服人參、黃耆,服用過多會致死,因為擔心陽氣旺盛而陰氣消減。
自從這種說法流行以來,治療陰虛咳嗽的人,都視人參、黃耆如同砒霜毒藥,而把知柏當成靈丹妙藥,導致患這種病的人十死無生,實在令人悲痛!其實,病因多起於房事勞損,真陰虧損,陰虛火旺而致咳嗽,應該先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補益真陰,使陰陽平衡,然後再用人參、黃耆等藥物救治肺氣,補益腎臟,使金水相生,這樣病才能容易痊癒。世人用寒涼藥物,本就不值得一提,偶爾有些知道用人參、黃耆的人,卻不知道先滋補腎陰以制約相火,就貿然使用人參、黃耆補陽,反而使陽火旺盛,肺金更受損傷,這就是不懂得順序的重要。本方加桂枝一兩,名為七味地黃丸,引導無根之火下降歸元。
本方加五味子三兩,名為都氣丸,治療勞嗽(益肺之源以生腎水)。再加桂枝,也治療消渴。本方加五味子二兩、麥冬三兩,名為八仙長壽丸。再加紫河車一具,也治療虛損勞熱(紫河車又名混沌皮,是人體自身精血所生,所以能大補氣血)。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兩,治療腎虛腰膝痠痛。
本方去掉澤瀉,加益智仁三兩(鹽、酒炒),治療小便頻數(益智仁辛熱,能澀精固氣)。本方用熟地黃二兩、山藥、山茱萸、丹皮、山藥、地骨皮、五味子、柴胡各五錢、茯苓、澤瀉各二錢半,蜜丸,硃砂為衣,名為益陰腎氣丸(即明目地黃丸,東垣方),治療腎虛目昏(加柴胡是為了升陽於上)。附子桂枝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名為腎氣丸(《濟生方》),治療蠱脹(詳見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