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理血之劑第八 (1)

回本書目錄

理血之劑第八 (1)

1. 理血之劑第八

人身之中,氣為衛、血為營。經曰:營者,水穀之精也,調和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溉灌一身,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攝,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髒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出入升降,濡潤宣通,靡不由此也。

白話文:

在人體內,氣為衛氣,血為營血。經典中說:營血是水谷的精華,可以調和五臟,散佈於六腑,才能進入脈絡;它在脾臟中生化,在心臟中統帥,在肝臟中儲藏,在肺臟中宣佈,在腎臟中施瀉,滋潤整個身體,眼睛得到它就能視物,耳朵得到它就能聽聲,手得到它就能握物,足得到它就能行走,臟腑得到它就能充盈,出入升降,濡養宣通,沒有不是由它來完成的。

飲食日滋,故能陽生陰長,取汁變化而赤為血也;注之於脈,充則實,少則澀,生旺則諸經恃此長養,衰竭則百脈由此空虛。血盛則形盛,血弱則形衰,血者難成而易虧,可不謹養乎。

白話文:

飲食每天不斷,所以陽氣增長、陰氣增長,吸收營養後變化為血液;輸送到經脈,充盈了就飽滿,少了就枯竭,生長旺盛的時候,全身的經脈都靠它滋養,衰竭虛弱的時候,全身的經脈都因此空虛。血液旺盛形體就旺盛,血液衰弱形體就衰弱,血液難以形成而容易虧損,難道不該謹慎地保養嗎?

陰氣一傷,諸變立至,妄行於上則吐衄,妄行於下則腸風,衰涸於內則虛勞,枯槁於外則消瘦,移熱膀胱則溺血,陰虛陽搏則崩中,濕蒸熱瘀則血痢,火極似水則色黑,熱勝於陰,發為瘡瘍,濕滯於血,則為癮疹,凝澀於皮膚,則為冷痹,畜血在上則善忘,畜血在下則如狂,跌僕損傷則瘀血內聚,此皆失於攝養變為諸病也。

白話文:

  1. 陰氣一旦受損,各種變化就會立刻出現。陰氣在上部亂動,就會造成吐血、鼻出血;陰氣在下部亂動,就會造成腸胃脹氣;陰氣在體內衰竭枯竭,就會虛弱勞累;陰氣在外表枯槁,就會消瘦;陰氣侵入膀胱,就會小便出血;陰虛陽亢,就會崩漏;濕氣、熱氣、瘀血聚集,就會造成血痢;火氣極盛,就會面色發黑;熱氣勝過陰氣,就會化成瘡瘍;濕氣滯留在血液中,就會變成癮疹;瘀血凝固在皮膚上,就會變成冷痹;瘀血積聚在頭部,就會健忘;瘀血積聚在腹部,就會發瘋;跌倒、受傷造成瘀血,瘀血在體內聚集,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注意保養,導致變成了各種疾病。

2.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及婦人經病(月經先期為熱,後期為寒、為虛、為郁、為痰。朱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上應於月,其行有常,故名曰經。為氣之配,因氣而行,成塊者氣之凝,將行而痛者氣之滯,行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亦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紫者氣之熱,黑則熱之甚也,今人見紫黑作痛成塊,率指為風冷乘之,而用溫熱之劑,禍不旋踵矣。

白話文:

治療一切血虛,以及婦女的經期疾病(月經先期為熱,後期為寒、虛、鬱、痰)。朱丹溪說:月經是陰血,陰必從陽,所以其顏色是紅的,上應於月亮,運行有常,所以稱為經。月經是氣的配偶,因氣而行,成塊的是氣凝結,即將來經而疼痛的是氣滯,行經後疼痛的是氣血俱虛,顏色淺淡也是虛弱,經期錯亂是氣亂,紫色的經血是氣熱,黑色的經血則是熱的厲害。現在的人看到紫黑色的經血疼痛成塊,通常認為是風寒乘虛而入,而採用溫熱的藥劑,這樣做禍害馬上就會跟著來。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熱甚則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若曰風冷,必須外得,設或有之,十不一二也。《玉機微義》曰:寒則凝而不行,既行而紫黑,故知非寒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亢盛則傷人,承接才能制約,熱度太高就會兼併水液變化,所以得很熱就會變成紫紅色,非常熱就會變成黑色,如果說是風寒,必然是外感引起的,假如有這種情況,十次裡面有兩次都是這樣的情形。《玉機微義》上說:寒冷就會凝結而運行不暢,已經運行卻呈現紫黑色,因此知道不是寒冷引起的。

當歸(酒洗),生地黃(三錢),芍藥(二錢),芎藭(錢半。)凡血證通宜四物湯。如涼血,心加黃連,肝條芩,肺枯芩,大腸實芩,膽黃連,腎、膀胱黃柏,脾生地,胃大黃,三焦地骨皮,心包絡丹皮,小腸山梔、木通;如清氣,心與包絡加麥冬,肺枳殼,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乾葛、石膏,大腸、三焦連翹,小腸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瘀血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玄參散之,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歸經;婦人經血紫黑脈數為熱,加芩連,血淡脈遲為寒,加桂附;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紅,人瘦有火加黑梔、知母、黃柏;郁者加木香砂仁蒼朮、神麯;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肉桂;氣虛加參耆,氣實加枳樸。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過)、生地黃(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半)。凡是血證,都可通用的四物湯。如果要涼血,針對心臟加黃連,針對肝臟加黃芩,針對肺臟加枯芩,針對大腸加實芩,針對膽臟加黃連,針對腎臟、膀胱加黃柏,針對脾臟加生地黃,針對胃臟加生大黃,針對三焦加地骨皮,針對心包絡加丹皮,針對小腸加山梔、木通;如果要清氣,針對心臟和包絡加麥冬,針對肺臟加枳殼,針對肝臟加柴胡、青皮,針對脾臟加白芍,針對胃臟加乾葛、石膏,針對大腸、三焦加連翹,針對小腸加赤茯苓,針對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瘀血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一起服用,暴血加薄荷、玄參散開,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長時間不止加升麻引血歸經;婦女經血紫黑脈搏數為熱,加芩連,血淡脈搏遲為寒,加桂附;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紅,人瘦有火加黑梔、知母、黃柏;鬱悶加木香、砂仁、蒼朮、神曲;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肉桂;氣虛加人參、耆參,氣實加枳樸。

此手少陰、足太陰、厥陰藥也(心生血,脾統血,肝藏血)。當歸辛苦甘溫,入心脾生血,為君;生地甘寒,入心腎滋血,為臣;芍藥酸寒,入肝脾斂陰,為佐;芎藭辛溫,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為使也(川芎入厥陰心包、肝經,上行頭目,下行血海。

白話文:

這四種藥物,分別屬於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和厥陰肝經。(心臟產生血液,脾臟統治血液,肝臟儲藏血液。)當歸辛、苦、甘、溫,入心、脾經生血,是君藥;生地甘、寒,入心、腎經滋陰補血,是臣藥;芍藥酸、寒,入肝、脾經斂陰,是佐藥;川芎辛、溫,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是使藥。(川芎入厥陰心包、肝經,上通頭目,下達血海。)

《玉機微義》曰:川芎,血中之氣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生真陰之虛也;當歸血中主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溫,分三治,全用活血,各歸其經也;芍藥陰分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血虛腹痛也。此特血病而求血藥之屬者也,若氣虛血弱,又當從長沙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即能生陰血也。

白話文:

《玉機微義》說:川芎是血中的氣藥,能疏通肝經,性味辛散,能化解氣血阻滯;地黃是血中的血藥,能疏通腎經,性味甘寒,能增強虛弱的真陰;當歸是血中的主要藥物,能疏通肝經,性味辛溫,分三種治療方法,全部用於活血,各歸其經;芍藥是陰分藥物,能疏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和血,治療血虛腹痛。這些都是特指血病而求血藥的,如果氣虛血弱,又應當從長沙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即能生陰血。

輔佐之屬,若桃仁、紅花、蘇木、丹皮、血竭者,血滯所宜;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者,血崩所宜;蓯蓉、鎖陽、牛膝、枸杞、龜板、夏枯草益母草者,血虛所宜;乳香沒藥五靈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薑、桂,血寒所宜;苦參、生地汁,血熱所宜。苟能觸類而長,可應無窮之變矣。

白話文:

輔佐的藥物,像桃仁、紅花、蘇木、丹皮、血竭,適合血瘀的情況;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適合血崩的情況;蓯蓉、鎖陽、牛膝、枸杞、龜板、夏枯草、益母草,適合血虛的情況;乳香、沒藥、五靈脂、凌霄花,適合血痛的情況;乳酪、血液類的東西,適合血燥的情況;薑、桂,適合血寒的情況;苦參、生地汁,適合血熱的情況。只要能觸類旁通,就可以應付無窮無盡的變化了。

丹溪治陰虛發熱,於血藥四物湯亦分陰陽:血之動者為陽,芎歸主之;血之靜者為陰,地芍主之;血之陰不足,雖芎歸辛溫,亦不用;血之陽不足,雖薑桂辛熱,亦用之;與瀉火之法正治從治相同。吳鶴皋曰:天地之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身亦然。故血者難成而易虧,夫草木無情,安能生血,以地芍能養五臟之陰,芎歸能調營中之氣,陰陽調和而血自生耳。

白話文:

丹溪醫聖朱震亨治療陰虛發熱的病症,在血藥四物湯中也區分陰陽:血中動的為陽,以川芎、當歸為主;血中靜的為陰,以地黃、芍藥為主;血陰不足,即使川芎、當歸辛溫,也不使用;血陽不足,即使薑、桂辛熱,也會使用;與瀉火的方法正治從治相同。吳鶴皋說:天地之道,陽氣常常有餘,陰氣常常不足,人體也是如此。所以血難以生成而容易虧損,那些草木沒有感情,怎麼能夠生血,但地黃、芍藥能夠滋養五臟之陰,川芎、當歸能夠調和營氣,陰陽調和血就自己生成了。

若夫失血太多,氣息幾微之際,慎勿與之,蓋四物陰類,非所以生物者也,當重用參耆以固欲絕之氣,故曰脫血者先益其氣,否則川芎香竄,反能耗氣,氣血雙亡而死矣。故凡虛損胃虛氣弱之人,皆不宜多服。或問四物湯是女門專藥,於內亦有脾胃藥乎。一陽子曰:四物湯隱潛脾胃治法,人昧久矣。

白話文:

如果因為失血太多,已經出現生命垂危的跡象,千萬不要使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是陰補藥,不能夠增長元氣。應該重點使用人參、黃耆來固護瀕臨崩潰的元氣。所以說大出血的人,首先要益氣。否則川芎香竄,反而耗氣,氣血都亡,人也就死了。因此,所有虛損、胃虛、氣弱的人,都不宜服用過量的四物湯。有人問四物湯是婦科常用方,裡面也有健脾胃的藥材嗎?一陽子說:四物湯中隱含調理脾胃的方法,很多人長期以來都不知道。

脾經少血多氣,當歸、地黃生血溉灌脾經;土畏賊邪,木來剋土,芍藥能瀉木補脾;肝欲散,用川芎之辛以散之,非制木補土脾胃之藥乎。或曰:產後禁用芍藥否,曰:新產血氣未平,恐芍藥酸收作痛耳。芍藥專治血虛氣痛,新產正血氣虛痛之時,醇酒微炒,用之何害。又血塊凝滯作禍,不可泥於產後大補氣血,放膽下之,用玉燭散無妨,推陳致新,亦是補法,只因產後大補氣血一語,致積血而殞者多矣。附:子和玉燭散:歸尾,生地,川芎,赤芍,大黃,芒硝甘草

白話文:

脾經陰血不足,而陽氣偏盛,用當歸、生地黃來生血,以滋潤脾經;脾土畏賊邪入侵,而肝木來剋脾土,芍藥可以瀉肝木,來補益脾土;肝氣想要疏散,用川芎辛散之氣來疏散肝氣,這些不都是制約肝木來補益脾胃的藥物嗎?有人問:產後能不能禁用芍藥?回答說:產後血氣尚未調和,恐怕芍藥酸收之性會引起疼痛。芍藥專門治療血虛氣痛,產後正是血氣虛痛的時候,醇酒微炒後服用,有什麼危害呢?另外,血塊凝結成塊,而造成病痛,不能拘泥於產後要大補氣血的說法,要大膽地瀉下血塊,服用玉燭散沒有妨礙,推陳致新,也是補益的方法,只是因為產後大補氣血一說,導致積血而死亡的人很多。附:子和玉燭散:當歸尾、生地黃、川芎、赤芍藥、大黃、芒硝、甘草。

治經閉腹痛,體瘦善飢,取《爾雅》四時和氣,謂之玉燭之義也)。

本方加黃柏、知母,名知柏四物湯;再加玄參,名滋陰降火湯:治陰虛有火。知柏四物,蜜丸,名坎離丸:治陰虛嗽血(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蓋自子至以屬陽,自午至亥屬陰,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寤屬陽,寐屬陰,陰虛盜汗,從寐時出;升屬陽,降屬陰,陰虛則氣降,痰涎上逆,吐出不絕;脈浮屬陽,沉屬陰,陰虛則浮之洪大,沉之空虛;宜用四物竹瀝,加炒柏、龜板補陰降火之劑。又須遠嗜欲,薄滋味,靜心調養以助之。

白話文:

本方加上黃柏、知母,名為知柏四物湯;再加入玄參,名為滋陰降火湯:治療陰虛有火熱的病症。知柏四物,做成蜜丸,名為坎離丸:治療陰虛咳嗽咳血(丹溪認爲癆病主因是陰虛,因爲從子時到午時屬陽,從午時到亥時是陰,陰虛則容易上火,在午後子時前發作;醒來屬陽,睡覺屬陰,陰虛發作時盜汗,從睡覺時開始;向上屬陽,向下屬陰,陰虛則氣虛,痰涎往上逆,咳痰不止;脈浮屬陽,脈沉屬陰,陰虛則脈浮大,脈沉空虛;宜用四物湯加竹瀝,再加入炒柏、龜板補陰降火。另外還需要遠離嗜好慾望,飲食清淡,靜心調理來幫助治療。

《準繩》云: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用四物加知柏主之,世醫遵用,百無一效,何哉。蓋陰虛火必上炎,芎歸辛溫,非滋虛降火之藥;川芎上竄,非虛炎短乏者所宜;地黃泥膈,非胃弱痰多食少者所宜;知柏辛苦大寒,雖曰滋陰,其實燥血,雖曰降火,久而增氣,反能助火,至其敗胃,所不待言,不若用苡仁、百合天冬、麥冬、桑皮、地骨、丹皮、酸棗、五味子枇杷葉之類,佐以生地汁、藕汁、人乳、童便等。

白話文:

《準繩》一書中說:朱丹溪討論勞瘵,認為是陰虛所致,用四物湯加知柏來治療。後世醫家都遵循他的方法,但十個病人中沒有一個見效的。為什麼呢?因為陰虛就會導致虛火上炎,而芎歸都是辛溫之藥,不能滋陰降火;川芎是上竄之藥,不適合陰虛而氣短乏力的病人;地黃容易滯留膈上,不適合胃弱痰多、食慾不佳的病人;知柏苦寒,雖然具有滋陰作用,但實際上會燥血;雖然可以降火,但長期服用會增加肝氣,反而會助火。至於敗壞脾胃,更是不言而喻了。還不如用苡仁、百合、天冬、麥冬、桑皮、地骨皮、丹皮、酸棗、五味子、枇杷葉等藥物,輔以生地汁、藕汁、人乳、童便等。

如咳嗽則多用桑皮、枇杷葉,有痰增貝母,有血增苡仁、百合、阿膠,熱甚增地骨,食少增苡仁至七八錢,而麥冬當為之主,以保肺金而滋化源,無不輒效。又曰: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黏滯之物填之,不能實也,精血枯涸,非濡濕之物滋之,不能潤也,當用參耆、地黃、二冬、枸杞、五味之屬,各煎膏,另用青蒿,以童便熬膏,合前諸汁,並麋角膠、霞天膏化服。

白話文:

如果咳嗽,大多使用桑皮、枇杷葉,如有痰,則增加貝母;如有血,則增加薏苡仁、百合、阿膠;熱氣太盛則增加地骨皮;食慾不振則增加薏苡仁至七八錢,而麥冬當為主要的藥材,以保護肺金而滋養化源,無不立竿見影。又說:虛勞之疾,百脈空虛,非黏滯之物填之,不能實也,精血枯涸,非濡濕之物滋之,不能潤也,當用人參、黨參、地黃、二冬、枸杞、五味子的藥材,分別煎煮成膏,另外使用青蒿,以童便熬煮成膏,混合上述諸汁,並加入麋角膠、霞天膏化服。

大抵苡仁、百合之屬治肺虛,參耆地黃膏之屬治腎虛,蓋心肝屬陽,肺腎屬陰,故補肺腎即是補陰,非知柏之類也)。本方加黃連、胡黃連,名二連四物湯(《元戎》:治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夜分發熱血室,衝脈也,沖為血海,晝靜夜熱,陽陷陰中,名熱入血海)。本方加黃柏、黃芩、甘草,名三黃四物湯:治陰虛潮熱。

白話文:

一般而言,像是薏仁、百合這類的藥物治療肺虛,而像是參耆地黃膏這類的藥物治療腎虛,因為心肝屬於陽,肺腎屬於陰,所以補肺腎即是補陰,而非知柏之類的藥物。這個藥方加上黃連、胡黃連,稱為二連四物湯(《元戎》:治療虛勞血虛,心煩意亂,熱入血室,半夜發燒血室是衝脈,衝脈為血海,白天平靜晚上發燒,陽氣陷於陰中,稱為熱入血海)。這個藥方加上黃柏、黃芩、甘草,稱為三黃四物湯:治療陰虛潮熱。

本方用生熟(二地,加黃耆、丹皮、升麻、柴胡,名三黃補血湯:治亡血血虛,六脈俱大,按之空虛二地補血,丹皮涼血,黃耆補氣,升柴升陽,氣旺則能生血,陽生則陰自長矣)。本方加桃仁、紅花、名元戎四物湯:治臟結便秘,撲損瘀血。本方加羌活防風(一用秦艽),名治風六合湯:治風虛眩運,風秘便難。

白話文:

此方採用生、熟(地黃),加上黃耆、丹皮、升麻、柴胡,稱為三黃補血湯:治療失血及血虛,六脈皆大,按之空虛。二地補血,丹皮涼血,黃耆補氣,升麻、柴胡升陽,氣旺就能生血,陽氣生長陰氣自然增長。

此方加上桃仁、紅花,稱為元戎四物湯:治療臟器結締便祕,跌撲損傷瘀血。

此方加上羌活、防風(也有用秦艽),稱為治風六合湯:治療風虛造成的眩暈,及風祕導致排便困難。

蜜丸,名補肝丸(肝以散為補也)。本方加木香、檳榔,名治氣六合湯:治血虛氣滯,或血氣上衝。本方加羌活、天麻、蜜丸,名神應養真丹:治足厥陰經受風寒暑濕,癱瘓不遂;語言謇澀,及血虛腳氣。本方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治半身不遂,在左者屬瘀血(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故用桃仁、紅花活血去瘀,加竹瀝、薑汁者,以痰無分左右也)。本方去白芍,加防風,名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而成痙證,宜去風養血。

白話文:

蜜丸,名叫「補肝丸」,因為肝臟以舒暢分散為補養。在這個方子中加入木香、檳榔,就改稱「治氣六合湯」:用來治療氣血虛弱,或血氣上衝。在這個方子中加入羌活、天麻、蜜丸,就改稱「神應養真丹」:用來治療足厥陰經受到風寒暑濕,而導致癱瘓不遂;說話蹇澀,以及血虛腳氣。在這個方子中加入桃仁、紅花、竹瀝、薑汁:用來治療半身不遂,長在左邊的屬於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以用桃仁、紅花活血祛瘀,加上竹瀝、薑汁,是因為痰沒有區分左右)。在這個方子中去除白芍,加入防風,就改稱「防風當歸散」:用來治療發汗過多而導致痙攣,適宜祛風養血。

本方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治婦人血虛,心腹㽲痛(㽲音鳩、又音絞,急痛也)。本方加阿膠、艾葉、甘草,名膠艾湯:治衝任虛損,經水淋瀝,及血虛下痢(別見經產門)。本方加艾葉、四制香附(童便、鹽水、酒、醋各浸三日),醋丸,名艾附曖宮丸:治子宮虛冷。再加阿膠,名婦寶丹:治虛寒經水不調。

白話文:

這個處方去除地黃,加上乾薑,叫做「四神湯」:用於治療婦女血虛,心腹劇烈絞痛的疾病。這個處方再加入阿膠、艾葉、甘草,叫做「膠艾湯」:用於治療衝任虛損,經血淋瀝不止,以及血虛泄瀉的疾病(另見婦產科疾病的治療)。這個處方再加入艾葉、四種方法泡過的香附(分別用童便、鹽水、酒、醋浸泡三天),做成醋丸,叫做「艾附曖宮丸」:用於治療子宮虛寒的疾病。再加入阿膠,叫做「婦寶丹」:用於治療虛寒導致的月經不調的疾病。

本方加丹皮、地骨:治婦人骨蒸。本方除芍藥、地黃,名芎歸湯;為末,名佛手散;又名一奇散,又名君臣散:治產後血虛頭痛;胎動下血,服此自安;子死腹中,服此即下;催生神效。本方合四君子,名八珍湯:治心肺虛損,氣血兩虛(四君補氣,四物補血)。

白話文:

這個方劑加入丹皮、地骨:治療女性骨蒸。這個方劑去掉芍藥、地黃,稱為芎歸湯;做成粉末,叫做佛手散;又叫做一奇散,又叫做君臣散:治療產後血虛頭痛;胎動出血,服用這個方劑可以自然安穩;胎兒死在腹中,服用這個方劑就可以下胎;催生效果神奇。這個方劑和「四君子」合用,叫做「八珍湯」:治療心肺虛損,氣血兩虛(「四君」補氣,「四物」補血)。

再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湯:兼助陽固衛(王海藏曰:桂枝、甘草,小建中也,加黃耆即黃耆建中也;參朮苓草,四君也;芎歸芍地,四物也;以氣血俱衰,陰陽並弱,法天地之成數,故曰十全散)。十全湯去白芍,加山茱、五味、防風、蓯蓉,入薑、棗煎,名大補黃耆湯(《寶鑑》):治氣血兩虛,自汗不止(黃耆畏防風,合用最能止汗;及陽虛發厥)。四物四君合小柴胡,名三合散(河間):治產後日久虛勞。

白話文:

再加入黃耆、肉桂,稱為十全大補湯:是兼具幫助陽氣、鞏固人體防禦機能的藥方。(王海藏說:桂枝、甘草,就是小建中湯;加入黃耆就成了黃耆建中湯;參、朮、苓、草,就是四君湯;芎、歸、芍、地,就是四物湯;因為氣血都虛弱,陰陽都衰弱,效仿天地之法則,所以稱之為十全散)。十全湯去掉白芍,加入山茱萸、五味子、防風、肉蓯蓉,加入生薑、大棗煎煮,稱為大補黃耆湯(《寶鑑》):治療氣血兩虛,自汗不止(黃耆畏防風,一起使用最能止汗;以及陽虛引起的暈厥)。四物湯、四君湯跟小柴胡湯合在一起,稱為三合散(出自河間):治療產後日子久了而出現的虛勞。

本方四物各七錢,加防風一兩,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每服五錢,如脈實,加大黃,名生地黃連湯海藏:治婦人血風證,去血過多,因而燥涸,循衣摸床,撮空閉目,揚手擲足,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男子去血過多,亦有此證。

白話文:

這個方子四味主藥各七錢,再加入一兩防風、三錢梔子、三錢黃芩、三錢黃連,每次服用五錢。如果脈搏有力,可以加入大黃,這個方子叫做「生地黃連湯」,出自《海藏經》。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婦女血崩,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身體燥熱、乾涸,東摸西抓,走路跌跌撞撞,閉著眼睛亂抓東西,亂揮手亂踢腳,說胡話、恍惚迷糊,脈搏弦細浮浮的,而且很虛弱。(男性失血過多,也會出現這種症狀。

陶節庵曰:大承氣湯,氣藥也,自外而之內者用之;生地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之外者用之;氣血合病,循衣摸床,證同自氣之血、血而復之氣者,大承氣湯下之;自血之氣、氣而復之血者,生地黃連湯主之。二者俱不大便,此是承氣湯對子,又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裡,是皆三焦包絡虛火之病也,病既危急,只得以此降血中之伏火耳。

白話文:

陶節庵說:大承氣湯是宣散氣滯之藥,用於病情由外入內的患者;生地黃連湯是清熱涼血之藥,用於病情由內向外發展的患者。氣血同病,病情反覆,證候時而像氣滯時而像血瘀的,用大承氣湯瀉下;時而像血凝阻滯時而像氣滯的,用生地黃連湯治療。這兩種方劑都有大便不暢的症狀,所以大承氣湯與生地黃連湯可以互相為應,還和三黃石膏湯相互表裡,這些方藥都用於治療三焦包絡虛火之證。病情危急,只能用這些方藥來清除血中的伏火啊。

《綱目》曰:四物與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承氣、涼膈等,皆可作各半湯,此易老用藥大略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裏說:四物湯和桂枝、麻黃、白虎、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承氣、涼膈等中藥,都可以配成各半湯,這是年老體弱者用藥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