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和解之劑第六 (4)

回本書目錄

和解之劑第六 (4)

1. 栝蔞薤白白酒湯

(《金匱》)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胸中者,心肺之分,故喘息而咳唾。諸陽受氣於胸中,轉行於背,氣痹不行,故胸背為痛而短氣)。

栝蔞(一枚),薤白(三兩),白酒(四斤)

白話文:

治療胸中氣血閉塞引起的喘息、咳嗽、咳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

(胸中是心肺的分界處,所以會喘息和咳嗽。全身陽氣在胸中接受氣息,然後循行到背部,氣血閉塞不能運行,所以胸背疼痛,呼吸短促。)

此上焦膻中藥也(膻中,兩乳中間。經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喻嘉言曰:胸中陽氣如離照當空,曠然無外,設地氣一上,則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陰氣上逆之候也。

白話文:

膻中是上焦的藥物(膻中,兩乳中間。經書說:膻中是皇帝派遣使者的官邸,喜悅由此產生)。喻嘉言說:胸中的陽氣就像太陽照耀天空,廣闊無邊,如果地氣上升,就會更加堵塞,所以得知胸痹是陰氣產生的徵兆。

仲景微則用薤白白酒以益其陽,甚則用附子乾薑以消其陰,世醫不知胸痹為何病,習用豆蔻、木香、訶子、三稜、神麯、麥芽等藥,坐耗其胸中之陽,亦相懸矣(薤葉光滑,露亦難佇,故曰薤露,其性滑泄,能通氣滯,故胸痹、下重並用之)。

白話文:

仲景遇到輕微的胸痹,就用薤白配合白酒來增益體內陽氣;嚴重的胸痹,就用附子和乾薑來消解體內陰氣。世俗的醫生不瞭解胸痹是什麼病,常常使用豆蔻、木香、訶子、三稜、神曲和麥芽等藥物,憑空耗盡胸中的陽氣,與仲景的治療方法,真是差之千里。

本方加半夏,名栝蔞薤白半夏湯(《金匱》):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以不得臥,故加半夏)。本方除白酒,加枳實、厚朴、桂枝,名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治胸痹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白話文:

此藥方加入半夏,名為「栝蔞薤白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主治胸痹症狀,導致無法平臥,心痛徹背。(由於不得平臥,所以加入半夏。)本方去掉白酒,加入枳實、厚朴、桂枝,名為「枳實薤白桂枝湯」(出自《金匱要略》),主治胸痹,症狀為氣結在胸,胸悶脹滿,脅下疼痛逆衝至心臟。

2. 溫膽湯

(《集驗》)

治膽虛痰熱不眠,虛煩驚悸,口苦嘔涎(膽以溫為候,虛則寒,寒則不眠;驚悸亦由於膽虛;虛火上溢故口苦;嘔多屬半表半裡少陽膽經之邪;膽虛氣鬱,致脾生痰涎而煩嘔;傷寒病後多有此證)。

白話文:

治療膽虛痰熱不眠,虛煩驚悸,口苦嘔涎(膽以溫熱為正常,虛則寒,寒則不眠;驚悸也是由於膽虛;虛火上升所以口苦;多嘔是半表半裡少陽膽經之邪;膽虛氣鬱,致使脾虛生痰涎而煩嘔;傷寒病後多有此症)。

陳皮(去白),半夏(薑製),茯苓(或用茯神),甘草,枳實(麩炒),竹茹。加薑煎。或加棗。《局方》無茯苓。如心虛加人參、棗仁;心內煩熱加黃連、麥冬;口燥舌乾去半夏(半夏行水耗津),加麥冬、五味、花粉;表熱未清加柴胡;內虛大便自利去枳實,加白朮;內實心煩加黑梔子。

白話文:

陳皮(去除白色外皮),半夏(用生薑製成),茯苓(或用茯神),甘草,枳實(用麩皮炒過),竹茹。加入生薑煎煮。也可以加入紅棗。《局方》中沒有茯苓。如果是心虛,可以加入人參、棗仁;如果心內煩熱,可以加入黃連、麥冬;如果口乾舌燥,就去掉半夏(因為半夏會耗損津液),加入麥冬、五味子、花粉;如果表熱未清,可以加入柴胡;如果內虛導致大便自利,就去掉枳實,加入白朮;如果內實心煩,可以加入黑梔子。

此足少陽、陽明藥也。橘半生薑之辛溫,以之導痰止嘔,即以之溫膽(戴氏云: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人不寐);枳實破滯,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竹茹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肺金即所以平甲木也膽為甲木,金能平木;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經又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又曰: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陰陽,故內經用治不眠,二陳非特溫膽,亦以和胃也(溫膽湯,即二陳加枳實、竹茹。

白話文:

這是針對少陽、陽明的藥方。橘子和生薑性辛味溫熱,用來疏導痰液、止住嘔吐,還能溫暖膽腑(戴氏說:痰液在膽經中,神志不能歸於臟腑,也會令人失眠);枳實可以破除滯氣,茯苓可以滲濕,甘草可以調和中氣,竹茹可以疏胃土之鬱、清肺金之燥、涼肺金,即是平息肝木的方法。膽屬肝木,金能平木;如此一來,就不會寒也不燥,而膽臟經常溫暖了。經書中又說:胃不調和則臥不安;又說:陽氣太盛不能進入陰,陰氣不足所以眼睛不能閉合;半夏能調和胃氣而通陰陽,所以《內經》用半夏來治療失眠,二陳湯不僅可以溫暖膽臟,還能調和胃氣(溫膽湯,就是二陳湯加上枳實、竹茹)。

《三因》云:心虛膽怯,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短氣悸乏,或自汗,並溫膽湯主之。嘔則以人參代竹茹。《內經》半夏湯治痰盛不眠;半夏五合,糯米一升,用清水揚萬遍煮服,汗出即已。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糯米益陰而利大腸,使上下通則陰陽和矣。

白話文:

《三因》說:心虛膽怯,氣血鬱結生成涎水,涎水與氣血搏擊,變生各種證狀,比如遇事膽怯,夢寐不祥,或呼吸短促、心悸乏力,或自汗,都可以用溫膽湯來治療。如果伴有嘔吐,可以用人參代替竹茹。《內經》記載,半夏湯可以治療痰多不眠;將半夏五合,糯米一升,用清水衝洗萬遍後煮成湯服下,汗出即愈。半夏可以化痰利小便,糯米可以滋陰利大腸,上下通暢則陰陽調和。

經又曰: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準繩》云:《內經》半夏湯,皆去飲之劑,無飲者勿服。《金匱》治虛勞虛煩不眠,用酸棗仁湯: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深師加生薑二兩,此補肝之劑。經曰:臥則血歸於肝。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患有水腫的人,躺下睡覺時會感到驚恐、窒息,所以無法入睡,一驚醒就會咳嗽得很厲害。《準繩》中說:《內經》中的半夏湯,都是用來去除體內水飲的藥方,沒有水飲的人不要服用。《金匱要略》中治療虛勞虛煩不眠的方劑是酸棗仁湯: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深師加生薑二兩,這是一款補肝氣的藥方。《黃帝內經》中說:人一躺下睡覺,血液就會迴流到肝臟。

昂按:本草云,棗仁炒用治膽虛不眠,生用治膽熱好眠,竊謂膽熱必有心煩口苦之證,何以反能好眠乎?溫膽湯治不眠,用二陳加竹茹、枳實,二味皆涼藥,乃以涼肺經之熱,非以溫膽經之寒也,其以溫膽名湯者,以膽欲不寒不燥常溫為候耳。膽熱好眠四字,不能無疑也)。

白話文:

昂注:本草綱目中說,棗仁炒熟後使用可以治療膽氣虛弱引起的失眠,生用則可以治療膽火旺盛引起的嗜睡。我認為膽火旺盛必定會有心煩口苦的症狀,為什麼反而能睡得好呢?溫膽湯治療失眠,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加上竹茹、枳實,這兩種藥材都是涼藥,是用來清涼肺經的火熱,而不是溫暖膽經的寒氣。之所以取名為溫膽湯,是因為膽需要不寒不燥,經常溫暖纔是正常的。膽熱好眠這四個字,不能不讓人懷疑。

本方加人參、遠志、棗仁、熟地,名十味溫膽湯:治夢遺驚惕。

白話文:

這個方劑加入人參、遠志、棗仁、熟地,稱為十味溫膽湯。用於治療夢遺驚嚇引起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