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和解之劑第六 (3)

回本書目錄

和解之劑第六 (3)

1. 芍藥甘草湯

治腹中不和而痛(此陰陽氣血不和,肝木乘脾之故也。腹痛有寒、有熱、有虛、有實、有食積、有濕痰、有死血、有蟲。寒痛者,痛無增減,或兼吐利;熱痛者,時痛時止,腹滿堅結;實痛者,痛甚脹滿,手不可按;虛痛者,按之即止;食痛者,痛甚則利,利後痛減;死血痛者,痛有常處;濕痰痛者,脈滑、痰氣阻礙,不得升降;蟲痛者,時作時止,面白唇紅。

白話文:

治療肚子不舒服而疼痛的疾病(這是陰陽氣血不協調,肝木侵犯脾土造成的)。肚子疼痛有寒冷、發熱、虛假、實症、食物積聚、濕痰、死血、寄生蟲等原因。寒冷疼痛的人,疼痛沒有增減,可能會兼有嘔吐和腹瀉;發熱疼痛的人,疼痛時好時壞,肚子脹滿堅實;實症疼痛的人,疼痛很嚴重,肚子脹滿,用手按壓也不行;虛假疼痛的人,按壓後疼痛就會停止;食物疼痛的人,疼痛很厲害,腹瀉後疼痛減輕;死血疼痛的人,疼痛有固定的位置;濕痰疼痛的人,脈搏滑動,痰氣阻礙,不能升降;寄生蟲疼痛的人,疼痛時好時壞,臉色蒼白,嘴脣紅潤。

大抵胃脘下大腹痛者,多屬食積外邪;繞臍痛者,屬痰火積熱;臍下小腹痛者,屬寒,或瘀血,或溺澀)。仲景用治誤表發厥,腳攣吐逆,與乾薑甘草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者,更作此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酸甘相合,用補陰血。王海藏曰: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妙方也)。

白話文:

通常腹部疼痛大多是飲食不節加上外邪侵犯所致;繞臍疼痛是痰火內熱積聚;臍下小腹疼痛是寒邪、或血瘀、或小便不利所引起的)。仲景常用來治療誤將表症發為厥證、腳攣、吐逆的乾薑甘草湯來扶陽,厥症治癒、足部溫暖後,再服用此湯調和陰,腳即伸展(酸甘相合,用於補益陰血。王海藏說: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這是仲景的妙方)。

白芍藥,甘草(炙。各四兩。)脈緩傷水,加桂枝、生薑;脈洪傷金,加黃芩、大棗;脈澀傷血,加當歸;脈弦傷氣,加芍藥;脈遲傷寒,加乾薑。

白話文:

白芍藥和甘草(各四兩,甘草需先炙烤。)如果脈搏緩慢且身體虛弱,則添加桂枝和生薑;如果脈搏洪大且身體虛弱,則添加黃芩和大棗;如果脈搏澀滯且身體虛弱,則添加當歸;如果脈搏弦緊且身體虛弱,則添加芍藥;如果脈搏遲緩且身體虛弱,則添加乾薑。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氣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營氣;炙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又痛為木盛剋土(諸痛皆屬肝木),白芍能瀉肝,甘草能緩肝和脾也(虞天民曰:白芍不惟治血虛,大能行氣,腹痛者,營氣不和,逆於肉裡,得白芍行其營氣,又以甘草之甘緩和其逆氣,此不治之治,乃所以深治之也)。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藥方。由於氣血不和,所以腹痛。白芍酸斂而苦洩,可以運行營氣;炙草溫散而甘緩,可以緩和逆氣。而且疼痛是由於木盛剋土(諸痛皆屬肝木),白芍可以瀉肝,甘草可以緩肝和脾(虞天民說:白芍不只治療血虛,十分擅長運行氣血,腹痛的原因在於營氣不和,逆於肉裡,用白芍運行營氣,再用甘草的甘緩和緩和逆氣,這不是治療,而是根治)。

本方去芍藥,加乾薑(一兩,炮),名甘草乾薑湯(仲景。別見寒門),《金匱》用此治肺痿肺冷,吐涎沫,小便數(以此溫之)。本方加附子,名芍藥甘草附子湯(仲景。別見寒門)。本方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機要》):治熱痢,腹痛後重,膿血稠黏,及鼻衄不止,脈洪數(此即仲景之黃芩湯除大棗)。

白話文:

這個方劑去掉了芍藥,加入乾薑(一兩,炮製),叫做甘草乾薑湯(出自仲景,別見寒門),《金匱》用此方治療肺痿肺寒,吐口水沫,小便次數多(用此方溫暖身體)。這個方劑加上附子,叫做芍藥甘草附子湯(出自仲景,別見寒門)。這個方劑加上黃芩,叫做黃芩芍藥湯(出自《機要》):治療熱痢,腹痛後重,膿血稠黏,以及鼻血不止,脈搏洪數(這個就是仲景的黃芩湯除了大棗)。

本方加白朮,名白朮芍藥湯(《機要》):治脾濕水瀉,身重困弱(《保命集》曰:瀉痢不止,或暴下者,皆太陰受病,故不可離芍藥;人不受濕則不痢,故須白朮;四時下痢,於白芍、白朮內:春加防風,夏加黃芩,秋加厚朴,冬加桂附。更詳外證治之,如身困倦加白朮;自汗逆冷、氣息微,加桂附以溫之;如裡急後重,膿血稠黏,雖在盛冬,於溫藥內亦加大黃)。

白話文:

本方加入白朮,稱為白朮芍藥湯(《機要》):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身體沉重虛弱(《保命集》上說:腹瀉不止,或突然腹瀉的,都是太陰脾臟生病了,所以不能不用白芍;如果人不受溼邪就不會腹瀉,所以必須用白朮;四季腹瀉,在白芍、白朮的方劑中:春天加防風,夏天加黃芩,秋天加厚朴,冬天加桂枝附子。更詳細地結合外在證候治病,如身體疲乏困倦加白朮;自汗冷汗交替,氣短,加桂枝附子溫暖身體;如果裏急後重,膿血粘稠,即使在盛冬,在溫藥中也加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