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表裡之劑第五 (3)
表裡之劑第五 (3)
1. 防風通聖散
(河間)
治一切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氣血怫鬱,表裡三焦俱實,憎寒壯熱,頭目昏運,目赤睛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音羊)腫毒,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漏,手足瘛瘲,驚狂譫妄,丹斑癮疹(憎寒壯熱,邪在表也;頭眩目赤,風熱上攻也;耳鳴口苦,邪在少陽也;便秘痔漏,熱結大腑也;小便赤澀,熱蓄膀胱也;瘡瘍癰腫,氣血怫鬱也;丹斑癮疹,風熱在胃也;手足瘛瘲、驚狂譫妄,肝風胃火也)。
白話文:
適用於所有由風寒暑濕、飢餓飽食、勞役、內外各種邪氣所傷、導致氣血淤滯、表裡三焦皆有症狀的情況。症狀包括:怕冷、發高燒、頭昏眼花、眼睛紅腫疼痛、耳朵鳴叫、鼻子堵塞、嘴巴苦、舌頭乾、咽喉不適、唾液和鼻涕濃稠黏膩、咳嗽、氣喘、大便不通、小便又赤又澀、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瘀血便血、腸胃燥熱而造成的痔瘡漏瘡、手腳僵硬麻木、精神錯亂、驚恐不安、皮膚上出現丹斑和皮疹。(怕冷發高燒,邪氣在表層;頭暈目赤,風熱上攻;耳鳴嘴苦,邪氣在少陽經;大便不通、痔瘡漏瘡,熱氣聚集在大腸;小便又赤又澀,熱氣積聚在膀胱;瘡瘍腫毒,氣血淤滯;皮膚上出現丹斑和皮疹,風熱在胃;手腳僵硬麻木,精神錯亂、驚恐不安,是肝風胃火引起。)
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炒),白朮,山梔(炒黑),大黃(酒蒸),芒硝(五錢),黃芩,石膏,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加生薑、蔥白煎。自利去硝黃,自汗去麻黃,加桂枝,涎嗽加薑製半夏。
白話文:
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炒熟)、白朮、山梔(炒至變黑)、大黃(用酒蒸過)、芒硝(五錢)、黃芩、石膏、桔梗(一兩)、甘草(二兩)、滑石(三兩)。加入生薑、蔥白煎煮。大便自然暢通的話就去掉芒硝和黃芩,自汗的話就去掉麻黃,加桂枝,有涎液咳嗽的話,加薑汁半夏。
此足太陽、陽明表裡血氣藥也。防風、荊芥、薄荷、麻黃輕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風熱從汗出而散之於上;大黃、芒硝破結通幽,梔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風熱從便出而泄之於下;風淫於內,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瀉胃;風之為患,肝木受之,川芎、歸芍和血補肝;黃芩清中上之火;連翹散氣聚血凝,甘草緩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猶六一利水瀉火之意),白朮健脾而燥濕,上下分消,表裡交治,而能散瀉之中,猶寓溫養之意,所以汗不傷表,下不傷里也。
白話文:
這些藥材是足太陽經和陽明經的表裡氣血藥物。防風、荊芥、薄荷、麻黃輕浮上升,可以讓風熱從汗液排出,散發在身體表面;大黃、芒硝可以破血結、通暢腸胃;梔子、滑石可以降火利水,使風熱從排泄物排出,在身體底部發散;風淫於內,肺胃受邪,桔梗、石膏可以清肺瀉胃;風的危害,會影響肝木,川芎、歸芍可以和血補肝;黃芩可以清中上之火;連翹可以散氣聚血凝,甘草可以緩和峻猛的藥性,與中重藥一起使用(甘草、滑石,與六一利水瀉火的原理相同),白朮可以健脾燥濕,上下分消,表裡交治,在散瀉之中,仍然有溫養的用意,所以汗不傷表,瀉不傷裡。
本方再加人參補氣,熟地益血,黃柏、黃連除熱,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祛風;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茶酒任下;名祛風至寶丹(喻嘉言曰:此中風門中不易之專方也)。本方除大黃、芒硝,名雙解散(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以解表,黃芩、梔子、連翹、石膏、滑石以解里,復有當歸、芍藥以和血,桔梗、甘草、白朮以調氣,故曰雙解)。
白話文:
這個方劑再添加人參以補益氣血,熟地以滋補血養陰,黃柏和黃連以清熱解毒,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以祛風止痙。製成蜜丸,大小如彈子。每次服用一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這個方劑被稱為「祛風至寶丹」(喻嘉言說:這是治療中風的必備良方)。這個方劑除了大黃、芒硝之外,被稱為「雙解散」(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用於解表,黃芩、梔子、連翹、石膏、滑石用於清熱解裏,再加上當歸、芍藥以和血,桔梗、甘草、白朮以調氣,所以稱為「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