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攻裡之劑第四 (5)

回本書目錄

攻裡之劑第四 (5)

1. 三物備急丸

(《千金》)

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卒暴諸病(食滯腸胃,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故痛脹欲死,內實者,法宜下之)。

白話文:

治療食物停留在腸胃中,冷熱交替不調,腹部脹滿,氣息急促,疼痛難忍,有想要死的感覺;以及中邪、客忤、突然發生的各種疾病(食物滯留在腸胃中,上焦不暢通,下脘不通暢,所以疼痛脹滿欲死,內有實邪者,治療方法應當是瀉下)。

巴豆霜,大黃乾薑等分。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丸。中惡口噤者,折齒灌之。崔氏乾薑易桂枝,名備急散

白話文:

巴豆霜、大黃、乾薑等分。用蜂蜜製成小丸,每一丸的大小與綠豆一樣。每次取二到三丸服用。如果因食物中毒而導致口不能言語,必須將其牙齒掰開,然後將藥丸灌進去。崔氏方將乾薑換成了桂枝,稱為「備急散」。

此手足陽明藥也。大黃苦寒以下熱結,巴霜辛熱以下寒結,加乾薑辛散以宣通之(乾薑辛溫,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三藥峻厲,非急莫施,故曰備急。

白話文:

這是手足陽明經的用藥。大黃味苦性寒,可以清除熱結;巴霜味辛性熱,可以清除寒結;再加入乾薑味辛性溫,可以發散宣通(乾薑味辛溫,可以打開五臟六腑,疏通四肢關節)。這三種藥性峻烈,不是緊急情況不要使用,所以叫做「備急」。

2. 硇砂丸

(《本事》)

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硇砂巴豆(去油),三稜乾薑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大黃乾漆(炒。一兩),檳榔,肉豆蔻一個。為末,釅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再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熬成膏,和諸藥杵丸,綠豆大。每五丸,薑湯下。

白話文:

硇砂、巴豆(把油去除)、三稜、乾薑、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大黃、乾漆(炒。一兩)、檳榔、肉豆蔻一個。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二升濃醋煮巴豆五到七次,然後加入三稜、大黃末,一起煮五到七次,加入硇砂熬煮成膏,將所有的藥材混合均勻後搗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同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五丸,用薑湯送服。

此治肉積、氣積、血積通劑也。硇砂化肉食硇砂性大熱,能爛五金,本草言其能化人心為血,故治膈噎、癥瘕、內積有殊功),乾漆散瘀血,木香、青皮行滯氣,三稜破血而行氣,肉蔻暖胃而和中,白芷散風而治濕,乾薑、胡椒除沉寒錮冷,大黃、巴豆能斬關奪門。方內多辛熱有毒之品,用之以破冷攻堅。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可以治療肉積、氣積、血積。硇砂可以消化肉食,因為硇砂性大熱,能融化金屬,本草說它能將人心化為血液,因此治療膈噎、癥瘕、內積有奇效。乾漆可以散瘀血,木香、青皮可以疏通瘀滯的氣,三稜可以破血而行氣,肉蔻可以溫暖胃部並調和腹部,白芷可以散風治濕,乾薑、胡椒可以祛除沉寒和冷氣,大黃、巴豆可以攻堅破積。方中多辛熱有毒之藥,用來破除寒邪攻堅。

惟大黃苦寒,假之以蕩熱去實,蓋積聚既深,攻治不得不峻。用醋者,酸以收之也(《玉機微義》曰:方中因白芷散水行氣,故更言治痰飲也。潔古曰: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

白話文:

大黃性味苦寒,常被用來瀉熱去實(積滯)。因為積聚較深,必須用峻烈的手段治療。用醋的原因是,要以酸味來收斂它。《玉機微義》中說到:這個藥方中加入白芷散,可以行氣、散水,所以再說它能治療痰飲。潔古說:壯實的人沒有積聚,體虛的人可能有積聚,都是因為脾胃虛弱,氣血兩虧,四季感受外邪,都有可能形成積聚。如果忽然用磨堅破結的藥來治療,疾病似乎消除了,但人也變得虛弱了。

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之類,得藥則暫快,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善治者,當先補其虛,使氣血旺盛,則積自消,如滿座皆君子,則小人自無容地也。不問何臟,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其本也)。

白話文:

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之類的藥物,服食後暫時會覺得症狀減輕,但藥效一過,症狀又會出現,而且氣虛的狀況更加嚴重,疾病也更加嚴重,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因此,善於治療的醫生,應該先補益患者的體虛,使氣血旺盛,那麼積聚的病症自然會消失,就像一個大廳裡坐滿了君子,那麼小人自然就沒有容身之地了。不論哪個臟腑的疾病,首先要調養好患者的身體,使他們能夠飲食,這是治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