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攻裡之劑第四 (5)

回本書目錄

攻裡之劑第四 (5)

1. 三物備急丸

(《千金》)

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卒暴諸病(食滯腸胃,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故痛脹欲死,內實者,法宜下之)。

巴豆霜,大黃,乾薑等分。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丸。中惡口噤者,折齒灌之。崔氏乾薑易桂枝,名備急散。

此手足陽明藥也。大黃苦寒以下熱結,巴霜辛熱以下寒結,加乾薑辛散以宣通之(乾薑辛溫,開五臟六腑,通四肢關節)。三藥峻厲,非急莫施,故曰備急。

白話文:

三物備急丸

此方治療食物停滯腸胃,寒熱不調,腹部脹痛氣急,痛到想死的症狀;以及中惡、突然發作的各種疾病(因食物停滯腸胃,上焦不通暢,下腹部也不通暢,所以脹痛欲死,內實者,應該瀉下)。

藥物組成:巴豆霜、大黃、乾薑等量。製成蜜丸,如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二至三丸。如果因中惡而嘴巴緊閉無法服藥,可以掰開牙齒灌服。崔氏方劑將乾薑換成桂枝,稱為備急散。

此方藥物作用於手足陽明經。大黃苦寒,瀉下熱結;巴豆霜辛熱,瀉下寒結;加入乾薑辛散溫通,以促進藥效(乾薑辛溫,能開通五臟六腑,疏通四肢關節)。此三味藥性峻烈,非緊急情況不宜使用,所以稱為備急丸。

2. 硇砂丸

(《本事》)

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硇砂,巴豆(去油),三稜,乾薑,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大黃,乾漆(炒。一兩),檳榔,肉豆蔻一個。為末,釅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再下三稜、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熬成膏,和諸藥杵丸,綠豆大。每五丸,薑湯下。

此治肉積、氣積、血積通劑也。硇砂化肉食硇砂性大熱,能爛五金,本草言其能化人心為血,故治膈噎、癥瘕、內積有殊功),乾漆散瘀血,木香、青皮行滯氣,三稜破血而行氣,肉蔻暖胃而和中,白芷散風而治濕,乾薑、胡椒除沉寒錮冷,大黃、巴豆能斬關奪門。方內多辛熱有毒之品,用之以破冷攻堅。

惟大黃苦寒,假之以蕩熱去實,蓋積聚既深,攻治不得不峻。用醋者,酸以收之也(《玉機微義》曰:方中因白芷散水行氣,故更言治痰飲也。潔古曰: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

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之類,得藥則暫快,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善治者,當先補其虛,使氣血旺盛,則積自消,如滿座皆君子,則小人自無容地也。不問何臟,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其本也)。

白話文:

硇砂丸

此方治療各種積聚、痰飲以及心脅疼痛。

配方包含硇砂、巴豆(去油)、三稜、乾薑、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大黃、乾漆(炒,一兩)、檳榔、肉豆蔻一個。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濃醋二升,先煮巴豆五七沸,再加入三稜、大黃粉末,繼續煎煮五七沸,然後放入硇砂熬成膏狀,與其他藥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薑湯送服。

此方可治療肉積、氣積、血積等各種積聚。硇砂具有化解肉食積滯的功效,其性大熱,能溶解金屬,古籍記載其能將人心化為血,因此治療膈噎、癥瘕、內積等症有特殊療效。乾漆可以散瘀血;木香、青皮可以行氣消滯;三稜可以破血行氣;肉豆蔻可以溫暖脾胃,調和氣血;白芷可以散風除濕;乾薑、胡椒可以去除寒邪;大黃、巴豆可以攻破積滯。方中多用辛熱有毒的藥物,目的是破除寒邪,攻克頑固的病症。

雖然大黃性苦寒,但這裡用它來清熱去實,因為積聚已久,治療不得不採取峻猛的手法。用醋是為了收斂藥性。古籍記載,此方因含有白芷,可以利水行氣,所以也能治療痰飲。也有人認為,壯年人少有積聚,虛弱的人才容易產生積聚,都是因為脾胃虛弱,氣血衰弱,受外邪侵襲所致。如果直接用強力攻堅的藥物治療,病症似乎好了,但人卻更加虛弱了。

乾漆、硇砂、三稜、大黃、牽牛子等藥物,服用後可能暫時見效,但停藥後病情又會復發,甚至氣虛加重,病情更嚴重,這樣治療毫無益處。因此,善於治病的人,應該先補益虛弱之體,使氣血充盈,積聚自然會消散,就像滿座都是君子,小人自然無處容身。不論何種臟腑積聚,都應先調理脾胃,使其恢復正常飲食功能,這是治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