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攻裡之劑第四 (4)
攻裡之劑第四 (4)
1. 小陷胸湯
(仲景)
治傷寒誤下,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及痰熱塞胸(前證上下俱硬,此則正在心下;前證痛不可近,此則按之則痛。結胸,脈沉緊,或寸浮關沉,或脈浮滑,知熱未深,與此湯以除膈上結熱)。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大者一枚。)
此足少陽藥也。黃連之苦寒以泄熱,栝蔞之寒潤以滌垢,半夏之辛溫以散結。結胸多由痰熱結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熱也(王海藏曰:大陷胸湯,太陽本藥也;大陷胸丸,陽明藥也;小陷胸湯,少陽藥也。大陷胸湯治熱實,大陷胸丸兼喘,小陷胸湯治痞)。
白話文:
小陷胸湯
治療傷寒服用瀉藥錯誤,導致胸部輕微阻塞,阻塞位置在心窩處,按壓時會疼痛,脈象浮滑;以及痰熱阻塞胸部(之前的症狀是上下胸部都硬,這個症狀則是在心窩處;之前的症狀是痛到不能靠近,這個症狀則是按壓才會痛。胸部阻塞,脈象沉緊,或者寸脈浮而關脈沉,或者脈象浮滑,知道熱邪尚未深入,用此方去除膈上積聚的熱邪)。
藥方: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一個(大的)。
這是治療少陽經的藥方。黃連苦寒,能瀉去熱邪;栝蔞寒潤,能清除污垢;半夏辛溫,能散開阻塞。胸部阻塞大多是因痰熱聚集而成,所以用這三味藥來去除痰濁和熱邪。(王海藏說:大陷胸湯是治療太陽經的藥方;大陷胸丸是治療陽明經的藥方;小陷胸湯是治療少陽經的藥方。大陷胸湯治療熱邪實證,大陷胸丸兼治喘息,小陷胸湯治療痞證)。
2. 大陷胸丸
(仲景)
治傷寒結胸,項強如柔痙狀(有汗為柔痙。胸膈實滿,故項強而不能俯,項屬太陽部位)。
大黃(八兩),芒硝,葶藶(炒),杏仁(去皮尖。各半升。)合研。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白蜜三合,煮服。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大黃之苦寒以泄熱,芒硝之鹹寒以軟堅,杏仁之苦甘以降氣,葶藶、甘遂取其行水而直達,白蜜取其潤滑而甘緩。
白話文:
大陷胸丸
治療傷寒導致胸部阻塞,頸項僵硬像痉挛一样(出汗的是痉挛,胸膈胀满,所以颈项僵硬不能低头,颈项属于太阳经脉)。
用大黄八两,芒硝、炒过的葶藶、去皮尖的杏仁各半升,混合研磨成粉末,取药量如弹丸大小的一枚。另外将甘遂研磨成粉末一钱,加白蜜三合,用水煎煮服用。
此方药材出自足太阳经和阳明经。大黄苦寒,泻去体内的热;芒硝咸寒,软化坚硬的结块;杏仁苦甘,能降气;葶藶、甘遂能利水消肿,直达病灶;白蜜能润滑,缓和药性。
3. 十棗湯
(仲景)
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頭痛,心下痞鞕,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表解而里未和,邪熱內蓄,有伏飲者(下利嘔逆,里受邪也;汗出不惡寒,表已解也;頭痛痞硬引脅下痛,乾嘔短氣,邪熱內蓄而有伏飲也;此為水氣上逆,嘔逆頭痛,與表證頭痛稍別。周揚俊曰:此證與結胸頗同,故湯亦與陷胸相仿,表解後攻與結胸之戒不殊也)。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先煮棗去渣,內前藥末,強人服一錢,虛人五分。或棗肉為丸。病不除者,再服,得快下後,糜粥自養。
此足太陽藥也。芫花、大戟之辛苦以逐水飲;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三藥過峻,故用大棗之甘以緩之,益土所以勝水,使邪從二便而出也(十棗湯、小青龍湯主水氣乾嘔;桂枝湯主太陽汗出乾嘔;姜附湯主少陰下利乾嘔;吳茱萸湯主厥陰吐涎沫乾嘔。王海藏曰:表有水用小青龍,里有水用十棗。
或問十棗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皆屬飲家,俱有頭痛項強之證,何也。張兼善曰:太陽經多血少氣,病人表熱微渴,恣飲水漿,為水多氣弱,不能施化,本經血氣,因而凝滯,致有頭痛項強之患,不須攻表,但宜逐飲,飲盡則自安。杜壬曰:里未和者,蓋痰與燥氣壅於中焦,故頭痛乾嘔,汗出短氣,是痰膈也,非十棗不能除,但此湯不宜輕用,恐損人於倏忽)。
本方除大棗,加大黃、黑醜、輕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河間):治壯實人風痰鬱熱,支體麻痹,走注疼痛,濕熱腫滿,氣血壅滯,不得宣通;及積痰翻胃。服二丸後,轉加痛悶,此痰涎壅塞,頓攻不開,再加二丸,快利則止(加牽牛、大黃、大瀉氣血之濕;加輕粉,無竅不入,以去痰積。虛人不可輕用)。
本方各五錢,加黃柏(三兩酒炒)、大黃(煨兩半),粥丸,名小胃丹(丹溪):治胸膈腸胃熱痰濕痰。
白話文:
十棗湯
這是治療太陽中風,伴隨腹瀉、嘔吐,但表症已經緩解的方劑。患者會有持續出汗、頭痛、心下痞滿脹痛、肋下疼痛、乾嘔、呼吸短促、出汗,但不發冷等症狀。這表示表症已解,但裡症未和,體內積聚邪熱和伏飲。腹瀉、嘔吐是裡受邪氣;出汗但不發冷,說明表症已解;頭痛、痞滿脹痛並牽連到肋下,乾嘔、呼吸短促,則是邪熱內蓄並有伏飲。這是水氣上逆,導致嘔吐頭痛,與表證頭痛略有不同。周揚俊說:此症狀與結胸症頗為相似,所以此方也與陷胸湯類似,表症緩解後再用此方攻裡,與治療結胸症的注意事項相同。
藥物組成:芫花(炒黑)、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先煮大棗去渣,再加入研磨好的芫花、甘遂、大戟藥末。體質強健者每次服用一錢,體質虛弱者服用五分。也可以將棗肉做成丸劑服用。病情未好轉者,可以再次服用。藥效發揮後,應以稀粥調養身體。
此方是治療足太陽經的藥方。芫花、大戟味苦辛,能驅逐水飲;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凝聚之處,以攻破邪氣;三味藥性峻烈,故用甘味的大棗緩和藥性,以益土制水,使邪氣從大小便排出。(十棗湯和小青龍湯主治水氣導致的乾嘔;桂枝湯主治太陽經證型伴隨出汗、乾嘔;理中湯主治少陰經證型伴隨下利、乾嘔;吳茱萸湯主治厥陰經證型伴隨吐涎沫、乾嘔。王海藏說:表證有水氣則用小青龍湯,裡證有水氣則用十棗湯。)
有人問:十棗湯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都用於治療水飲,都伴有頭痛項強的症狀,這是為什麼呢?張兼善說:太陽經多血少氣,病人表熱微渴,大量飲水,導致水多氣弱,不能正常運化,經絡氣血凝滯,因此出現頭痛項強,不必攻治表症,只需逐除水飲,飲去則自愈。杜壬說:裡症未和,是因為痰濁和燥熱之氣阻塞中焦,因此頭痛、乾嘔、出汗、呼吸短促,這是痰飲阻塞氣機所致,非十棗湯不能除,但此方不宜輕易使用,以免損傷身體。
本方除去大棗,加入大黃、黑醜、輕粉,製成水丸,名為三花神佑丸(河間張元素方):治療體質強健者因風痰鬱熱導致的肢體麻痺、遊走疼痛、濕熱腫脹、氣血瘀滯不通,以及痰飲逆胃等症狀。服用兩丸後,如果病情加重,出現疼痛、胸悶,說明痰涎阻塞,藥力未能攻破,需再加服兩丸,大便通暢後即可止服。(加牽牛、大黃,可大瀉氣血中的濕邪;加輕粉,無孔不入,可去除痰飲積聚。體質虛弱者不可輕易使用。)
本方各五錢,加黃柏(三兩,酒炒)、大黃(煨半兩),製成粥丸,名為小胃丹(朱丹溪方):治療胸膈、腸胃熱痰濕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