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12)
發表之劑第二 (12)
1. 葛根湯
則陽明以葛根為主藥,少陽以柴胡為主藥矣。乃少陽經專用小柴胡湯,而陽明經全不用葛根湯何耶,此有二義:太陽而略兼陽明,則以方來之陽明為重,故加葛根;陽明而尚兼太陽,則以未罷之太陽為重,故不加葛根,恐葛根大開肌肉,則津液盡從外泄耳。小兒布痘見點之時亦忌之,今人知忌升麻,而恣用葛根,兒命遭枉者多矣。
又曰:《金匱》論痙病,於風木主事之時,巳申不可汗下之戒,夫妄下損陰,則筋失所養而痙;妄汗亡陽,則脈失所養而拘急。及遇無汗之剛痙,又不得不用葛根湯取其微汗,至於下法,全不示戒,且云可與大承氣湯。見身內之陰,為外熱所耗,容有不得不下之證,但十中不得一二,終非可訓之定法,略舉其端,聽用者之裁酌耳)。
本方除麻黃,名桂枝加葛根湯(仲景):治前證汗出惡風者。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湯(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此又以利、不利辨傷寒、傷風之不同也。寒為陰,陰性下行,裡氣不和,故利而不嘔;風為陽,陽性上行,裡氣逆而不下,故嘔而不利,加半夏以下逆氣)。
本方加黃芩,名葛根解肌湯;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白話文:
葛根湯
陽明經以葛根為主要藥物,少陽經則以柴胡為主要藥物。既然少陽經專用小柴胡湯,為什麼陽明經卻完全不用葛根湯呢?這有兩種情況:如果太陽經略微兼及陽明經,那麼就以方劑中陽明經的症狀為重,所以要加入葛根;如果陽明經還兼及太陽經,那麼就以尚未痊癒的太陽經症狀為重,所以不加葛根,因為擔心葛根過度疏通肌肉,導致津液大量外洩。小孩子出痘時也要忌用葛根湯,現在的人知道忌用升麻,卻濫用葛根,因此導致許多兒童枉死。
《金匱要略》論述痙攣疾病,在風木之氣主事的巳申時段,已經告誡不可汗下。因為妄下會損傷陰液,導致筋脈失養而痙攣;妄汗會耗損陽氣,導致脈絡失養而拘急。遇到無汗的頑固性痙攣,不得已才用葛根湯使其微微出汗,至於下瀉的方法,書中完全沒有禁忌的說明,甚至說可以與大承氣湯合用。這指的是體內陰液因外感熱邪而耗損,可能不得不使用下瀉的方法,但這種情況十個病人中最多只有一兩個,終究不是可以遵循的固定方法,我只是略微提及,使用者需要自行斟酌。
本方去掉麻黃,叫做桂枝加葛根湯(出自張仲景),用於治療上述症狀,並伴隨汗出惡風的患者。本方加入半夏,叫做葛根加半夏湯(出自張仲景),用於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患病,沒有下瀉,卻嘔吐的症狀(這也是用有無下瀉來區分傷寒和傷風的不同。傷寒屬陰,陰性向下走,裡氣不調,所以會下瀉而不嘔吐;傷風屬陽,陽性向上走,裡氣逆亂而不向下走,所以會嘔吐而不下瀉,加入半夏是用來下行逆氣)。
本方加入黃芩,叫做葛根解肌湯,用於治療發熱惡寒、頭痛項強的傷寒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