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湧吐之劑第三 (2)
湧吐之劑第三 (2)
1. 參蘆散
治虛弱人痰涎壅盛。
人參蘆。研為末,水調下一二錢。或加竹瀝和服(竹瀝滑痰)。
此手太陰、足太陽藥也。經曰:在上者,因而越之。痰涎上壅,法當湧之,病人虛羸,故以參蘆代藜蘆、瓜蒂,宣猶帶補,不致耗傷元氣也(朱丹溪曰:人參補陽中之陰,蘆反瀉太陰之陽,亦猶麻黃根節不同)。
白話文:
參蘆散
治療體虛痰多的人。
將人參和蘆根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或者加入竹瀝一起服用(竹瀝能化痰)。
這是手太陰經和足太陽經的藥方。經書上說:「在上者,因而越之。」痰涎阻塞在上,就要把它往下引導。病人虛弱,所以用人參和蘆根代替藜蘆和瓜蒂,既能宣通又能補益,不至於損耗元氣。(朱丹溪說:人參補益陽氣中的陰氣,蘆根則瀉去太陰經的陽氣,就像麻黃的根和節功效不同一樣)。
2. 梔子豉湯
(仲景)
治傷寒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下懊憹;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汗吐下後,正氣不足,邪氣乘虛結於胸中,故煩熱懊憹。煩熱者,熱而煩擾;懊憹者,懊惱憹悶也。晝動為陽,夜臥主陰,陽熱未散,陰氣未復,故不得眠。身熱去而心結痛者,熱盡入里,則為結胸;熱不去而結痛者,客熱散漫為虛煩,熱仍在表,故當越之)。
梔子(十四枚),淡豉(四合。)服令微吐(仲景曰:病人糞微溏者,不可與服)。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煩為熱勝,梔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為君。淡豉苦能發熱,腐能勝焦(腎氣為熱,心氣為焦,豉蒸罯而成,故為腐),助梔子以吐虛煩,故以為臣。酸苦湧泄為陰也。此吐無形之虛煩,若膈有實邪,當用瓜蒂散(王海藏曰:煩氣也,躁血也,煩出於肺,躁出於腎,故用梔子治肺煩,香豉治腎躁。亦用作吐藥,以邪在上焦,吐之則邪散,經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或問煩躁皆心為之,何謂煩出於肺,躁出於腎,曰:熱則煩,熱甚則躁,煩為陽,躁為陰,大抵皆心火為病,火旺則金燥而水虧,惟火獨在,故肺腎合而為煩躁,按:大便軟者為吐證,大便秘者為下證,若大便微溏者,不可服,以裡虛寒在下,雖煩非蘊熱也。若宿食而煩躁者,梔子大黃湯主之)。
本方加甘草,名梔子甘草豉湯(仲景):治前證兼少氣者(甘以補之)。本方加生薑,名梔子生薑豉湯(仲景):治前證兼嘔者(辛以散之)。本方除淡豉,加乾薑,名梔子乾薑湯(仲景):治傷寒誤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以解熱煩,乾薑以溫誤下)。本方除淡豉,加厚朴、枳實,名梔子厚朴湯(仲景):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梔子湧虛煩,枳樸泄腹滿,亦表裡兩解之法)。
本方加大黃、枳實,名梔子大黃湯(仲景):治酒疸發黃,心中懊憹,或熱痛;亦治傷寒食復(輕則消導,重乃吐下)。本方加枳實,名枳實梔子豉湯(仲景):治傷寒勞復(傷寒新瘥,血氣未平,餘熱未盡,作勞動病者為勞復,傷食者為食復)。本方加薤白,名豉薤湯(張文仲):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證(滯下、痢也。梔豉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溫,能開胸痹及大腸氣滯)。
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湯:治斑毒熱甚頭痛。
白話文:
梔子豉湯
治療傷寒病後,出現虛煩失眠的症狀,嚴重者輾轉反側,心下煩悶;以及大便瀉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下絞痛,或痰阻於膈;(汗、吐、瀉之後,正氣不足,邪氣乘虛而入,積聚於胸中,所以煩熱悶煩。煩熱是指發熱煩躁;悶煩是指煩惱、胸悶。白天活動屬陽,夜晚睡覺屬陰,陽熱未消,陰氣未復,所以睡不着覺。身熱退卻而心下絞痛,是因為熱邪內陷,形成胸中結塊;發熱未退而絞痛,則是外邪散佈,造成虛煩,熱邪仍在體表,因此應該疏散之)。
方劑組成:梔子十四枚,淡豉四合。服用後會略微催吐。(仲景說:病人大便略微稀溏者,不可服用此方)。
此方是治療足太陽經、陽明經病證的藥方。煩躁是因為熱邪過盛,梔子性味苦寒,顏色赤紅,入心經,所以作主藥。淡豉性味苦,能發散體內鬱熱,具有腐敗之性,能化解焦熱(腎氣屬熱,心氣屬焦,豉經蒸煮而成,所以有腐敗之性),輔助梔子以治療虛煩,所以為臣藥。酸苦味具有湧泄的作用,屬陰。此方治療的是無形之虛煩,如果膈下有實邪,則應使用瓜蒂散。(王海藏說:煩躁也是病症,煩躁是血液的躁動,煩來自肺,躁來自腎,所以用梔子治療肺熱煩,用香豉治療腎燥。也可用作催吐藥,因為邪氣在上焦,催吐就能使邪氣散去,經書上說:「在上者,因而越之」。)
有人問:煩躁都是心臟引起的,為何說煩來自肺,躁來自腎呢?答曰:發熱則煩,熱盛則躁,煩屬陽,躁屬陰,大多數都是心火引起的疾病,心火旺盛則金燥(肺金)而水虧(腎水),只有火獨盛,所以肺腎合而致煩躁。(按:大便軟者為吐證,大便祕結者為下證,如果大便略微稀溏者,不可服用此方,因為裡虛寒在下,即使煩躁,也不是蘊積的熱邪。如果因為宿食而導致煩躁,則應服用梔子大黃湯)。
此方加甘草,名為梔子甘草豉湯(仲景方):治療上述證候兼見氣短者(甘草補氣)。此方加生薑,名為梔子生薑豉湯(仲景方):治療上述證候兼見嘔吐者(生薑辛溫散寒)。此方去除淡豉,加入乾薑,名為梔子乾薑湯(仲景方):治療傷寒誤用下法,身熱不退,微感煩躁者(梔子解熱煩,乾薑溫中散寒)。此方去除淡豉,加入厚朴、枳實,名為梔子厚朴湯(仲景方):治療傷寒瀉下後,心煩腹脹者(梔子湧泄虛煩,枳實厚朴瀉下腹脹,也是表裡雙解之法)。
此方加入大黃、枳實,名為梔子大黃湯(仲景方):治療酒疸黃疸,心下煩悶,或心痛;也治療傷寒後飲食積滯者(輕者消導,重者則催吐瀉下)。此方加枳實,名為枳實梔子豉湯(仲景方):治療傷寒勞復(傷寒初癒,氣血未復,餘熱未盡,過度勞累而復發者為勞復,傷食者為食復)。此方加薤白,名為豉薤湯(張文仲方):治療傷寒瀉下,大便如爛肉樣,下痢赤白,伏氣腹痛等熱證(下痢、赤白痢。梔子豉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溫,能開胸痺及大腸氣滯)。
此方加犀角、大青葉,名為犀角大青湯:治療斑疹毒熱盛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