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湧吐之劑第三 (1)

回本書目錄

湧吐之劑第三 (1)

1. 湧吐之劑第三

邪在表宜汗,在上焦宜吐,在中下宜下,此汗吐下三法也。若邪在上焦而反下之,則逆其性矣。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又曰:在上者湧之,是也。先賢用此法者最多,今人惟知汗下,而吐法絕置不用,遇當吐者而不行湧越,使邪氣壅結而不散,輕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

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用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之。故予常曰:吐法兼汗,其以此夫。

白話文:

病邪在體表,應該發汗治療;病邪在上焦,應該吐法治療;病邪在中焦或下焦,應該瀉下治療。這就是汗法、吐法、下法三種治療方法。如果病邪在上焦,卻反過來用瀉下法治療,那就違背了病邪的性質。經典上說:「病邪在高處,就要讓它從高處宣洩而出」;又說:「病邪在上焦,就要用湧吐法治療」,就是這個道理。古時候的醫家經常使用這種方法,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發汗、瀉下,而吐法卻完全棄之不用。遇到應該用吐法治療的病人,卻不施行湧吐法,使病邪鬱結而不散,輕症變重症、重症致死的很多。朱丹溪說:「吐法中就含有發散的用意。」

2. 瓜蒂散

(仲景)

治卒中痰迷,涎潮壅盛,顛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壅;及火氣上衝,喉不得息,食填太陰,欲吐不出(痰壅上膈,火氣上衝,食停上脘,並當用吐法)。傷寒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當吐之(汗出惡風,頭痛項強,為桂枝證,俱為邪在表;今無頭痛項強,而脈微浮,胸痞硬,則不在表而未入里,為邪在胸中,胸中與表相應,故宜吐);亦治諸黃急黃(卒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須臾,曰急黃。或服此散,或㗜鼻,或加丁香)。

白話文:

  1. 治療中風痰迷,口水壅盛,精神錯亂,人事昏迷,五臟皆被痰壅塞;以及火氣上升,喉嚨不得休息,食物積塞在太陰(脾經),想要嘔吐又吐不出來(是痰壅塞上膈,火氣上升,食物停留在上脘,都應該使用吐法)。

  2. 傷寒如同桂枝證,但頭不痛、項不僵硬,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喉嚨不得休息的,是胸中有寒,應該用吐法治療(汗出惡風,頭痛項強,是桂枝證,都屬於邪氣在外;現在沒有頭痛項強,而脈搏微浮,胸痞硬,則不屬於外邪,也沒有進入體內,是邪氣在胸中,胸中與表裡相應,所以應該吐法);也治療各種黃疸和急黃(突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之間,叫做急黃。有的人服用此藥散,有的人用鼻子吸藥,有的人加入丁香)。

甜瓜蒂炒黃,赤小豆。共為末,熟水或酸齏水調下,量人虛實服之。吐時須令閉目,緊束肚皮。吐不止者,蔥白湯解之。良久不出者,含砂糖一塊即吐。諸亡血虛家、老人、產婦、血虛脈微者,俱不可服(非尺脈絕者,不宜便服此,恐損胃氣。若止胸中窒塞悶亂,以物探之,得吐即止。

如探不出,方以此湯吐之。如頭額兩太陽痛者,令病人噙水一口,以此散一字吹入鼻中,出黃水,即愈)。

白話文:

將甜瓜的種子炒黃,赤小豆一起磨成粉末,用煮熟的水或酸米湯調和服用,根據個人的體質狀況決定服用量。在嘔吐時,需要閉上眼睛,緊緊地束縛住腹部。如果嘔吐不止,可以用蔥白湯來緩解。如果嘔吐物長時間不出,可以含一塊砂糖來催吐。有氣血虛弱、老人、產婦、血虛脈搏微弱的人,都不能服用(如果脈搏沒有完全消失,不適合服用此藥,以免損傷胃氣。如果只是胸中窒塞悶亂,可以用東西探一下,如果能嘔吐出來就會停止)。

此足太陽、陽明藥也,胸中痰食與虛煩者不同,越以瓜蒂之苦,湧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天地交而萬物通矣。當吐而胃弱者,改用參蘆(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赤豆、瓜蒂並能行水濕痰涎,頭痛胸滿,寒熱脈緊不大者,並宜此散吐之。

白話文:

這個是足太陽和陽明經的藥物,胸中有痰食和虛煩的人的症狀不一樣,用苦瓜蒂和酸赤小豆來行藥,吐出上焦有形的東西,則肺氣才能正常運行,天地交通而萬物暢通。應該吐卻胃弱的人,改用參蘆散(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就是這一類藥物。)。赤小豆和苦瓜蒂都能夠行水濕、痰涎,頭痛、胸滿、寒熱脈緊且不是很強的人,都可以服用這樣的散劑來吐。

或問何謂木鬱?曰厥陰少陽屬木,於令為春,乃人身生髮之氣也,食者陰物也,脾胃者坤土也。飲食填塞太陰,則土盛而反侮木,生氣不得上升而木鬱矣,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條達,而遂其升生之性矣)。

白話文:

有人問什麼是木鬱?回答說:厥陰少陽屬木,在四時中對應春季,是人體生髮之氣。飲食是陰性物質,脾胃是坤土。飲食填塞太陰,則土盛而反制木,生氣不能向上升發,因而木鬱。吐出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條達,而遂其升生之性。

本方除赤豆,名獨聖散:治太陽中暍(音謁,暑也),身重痛而脈微弱(夏月傷冷水,水漬皮膚中,郁遏其外出之陽,反中入內,故身熱重痛,以瓜蒂㗜去胸中之水,則皮中之水自行)。本方除赤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子和)。本方除赤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

白話文:

這個方劑除了赤小豆之外,稱為「獨聖散」:治療在陽光曝曬下引起的中暑,全身沉重疼痛,脈搏微弱(夏季受了冷水傷害,水浸入皮內,阻遏了身體內陽氣的向外發散,反而中入體內,所以身體發熱沉重疼痛,通過瓜蒂把胸中的水排掉,皮膚裡的水就會自行消退)。這個方劑除了赤小豆之外,加上防風、藜蘆,稱為「三聖散」(和解劑)。這個方劑除了赤小豆之外,加上鬱金、韭汁,用鵝毛伸入口中引發嘔吐,也稱為「三聖散」:治療中風引起的抽搐,痰厥引起的頭痛。

本方除赤豆,加全蠍五分:吐風痰。本方加淡豉,治傷寒煩悶(瓜蒂梔豉皆吐劑。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梔豉吐虛煩客熱,如未經汗下,邪郁胸膈而痞滿者,謂之實,宜瓜蒂散,此重劑也。已經汗吐下,邪乘虛客胸中而懊憹者,為虛煩,宜梔豉湯,此輕劑也。丹溪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等劑累吐,許白雲先生不透,後以附子尖和漿水與之,始得大吐也)。

白話文:

本方除了赤小豆以外,再添加全蠍五分,可以吐出風痰。本方加上淡豉,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煩悶(瓜蒂和梔子,都是會引發嘔吐的藥物。要知道瓜蒂可以吐出痰食和宿寒,梔子和淡豉可以吐出因虛熱引起的煩悶,如果在出汗和嘔吐之前,邪氣鬱結在胸膈,因而感到痞滿,這叫做「實」,適合使用瓜蒂散,這是一種重劑。如果已經出過汗、嘔吐過、洩過後,邪氣趁虛進入胸中,因而感到懊憹,這叫做「虛煩」,適合使用梔豉湯,這是一種輕劑。丹溪使用瓜蒂、梔子、苦參、藜蘆等藥物,累積吐出很多痰,許白雲先生覺得丹溪不透徹,後來用附子尖和漿水給丹溪服用,丹溪才開始大量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