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8)
發表之劑第二 (8)
1. 桂枝湯
本方去桂加茯苓、白朮,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仲景:治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發無汗,心滿微痛,小便不利(表證未退,復增滿痛便秘,邪已內陷,故去桂枝表藥不用,而用芍藥、甘草以除痛,生薑以散滿祛寒,白朮、茯苓以生津導水,合薑棗以和胃,安內即所以攘外也)。
本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仲景):治太陽病下之微喘,表未解也(桂枝湯以解表,杏樸以下逆氣)。本方去芍藥、生薑,加茯苓,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甘瀾水煎(仲景):治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汗後臍下悸者,心虛而腎氣發動也。腎積名奔豚。腎氣逆,欲上凌心,故用茯苓伐腎邪,桂枝治奔豚,甘草、大棗助脾而平腎,益土以制水。
甘瀾水者,用瓢揚萬遍,水性咸而重,揚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也)。本方合麻黃湯,名桂麻各半湯(仲景):治太陽證如瘧狀,熱多寒少寒多為病進,熱多為病退,陽勝陰也。本方二分,合麻黃湯一分,名桂枝二麻黃一湯(仲景):治太陽病已大汗,形如瘧,日再發(再發者為輕)。
本方二分,合越婢一分,名桂枝二越婢一湯(仲景):治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喻嘉言曰:此風多寒少之證。無陽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後人置為闕疑,不知乃亡津液之通稱也,故以發汗為戒。然非汗,風寒終不解,故服桂枝之二以治風,越婢之一以治寒,方為合法。
方中行曰:此即桂枝麻黃之合劑,乃大青龍以芍藥易杏仁之變制耳)。本方倍芍藥,加飴糖,名小建中湯(仲景);再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金匱》,並見寒門);除飴糖,名桂枝加黃耆湯(《金匱》昂按:小建中以飴糖為君,除飴糖即不名建中矣。
今人用建中者,絕不用飴糖,何歟:治黃汗發熱,兩脛自冷,身痛身重,腰上有汗,腰下無汗,小便不利此陽通而陰不通,上下痞隔,故用黃耆以固陽,桂枝以通陰,陰陽通、營衛和,則正汗出,小便利,而諸證悉退矣。)小建中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湯(《千金》):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寒傷血分);若崩傷不止,加地黃、阿膠。本方除甘草,加黃耆三兩,名桂枝五物湯(《金匱》):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本方加栝蔞根,名栝蔞桂枝湯(《金匱》):治太陽證備,身強𠘧𠘧,脈反沉遲,此為痙(龐安時曰:栝蔞根不主項強𠘧𠘧,其意以肺熱,不令移於腎也,加於桂枝湯中則可,以徹熱榮筋,調和營衛矣。𠘧字無鉤,音殊,羽短難飛之狀)。本方加龍骨、牡蠣,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生薑之辛以潤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之,芍藥之酸以收之,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本方加葛根、麻黃,名葛根湯(見後)。
白話文:
桂枝湯
這個方劑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朮,叫做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張仲景說:治療服用桂枝湯後,或腹瀉,仍然頭頸部疼痛,不發汗,胸悶微痛,小便不利的情況(表證未退,又增加了胸悶疼痛便秘,邪氣已經內陷,所以去掉桂枝這個解表藥不用,而用芍藥、甘草來止痛,生薑來散除胸悶和寒邪,白朮、茯苓來生津液利尿,配合生薑、大棗來和胃,安內就能攘外)。
這個方劑加厚朴、杏仁,叫做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張仲景說:治療太陽病腹瀉,稍微氣喘,表證未解的情況(桂枝湯用來解表,厚朴、杏仁用來降逆氣)。
這個方劑去掉芍藥、生薑,加入茯苓,叫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用甘瀾水煎。張仲景說:治療汗後肚臍下悸動,想要發作奔豚病的情況(汗後肚臍下悸動,是因為心虛而腎氣活動旺盛。腎氣積聚就叫做奔豚病。腎氣逆上,想要衝擊心臟,所以用茯苓來瀉腎邪,桂枝來治療奔豚病,甘草、大棗滋補脾胃以平復腎氣,益土以制水。甘瀾水是用瓢舀水,攪動上萬遍,水的性情咸而重,攪動後就甘而輕,取其不助長腎氣)。
這個方劑和麻黃湯合用,叫做桂麻各半湯。張仲景說:治療太陽病症狀像瘧疾一樣,熱多寒少時病情加重,熱多寒少時病情減輕,陽盛則陰衰。
這個方劑兩份,合用麻黃湯一份,叫做桂枝二麻黃一湯。張仲景說:治療太陽病已經大量出汗,症狀像瘧疾,一天發作兩次(二次發作的比較輕)。
這個方劑兩份,合用越婢湯一份,叫做桂枝二越婢一湯。張仲景說:治療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象微弱的人,這是沒有陽氣,不能發汗(喻嘉言說:這是風寒較多的症狀。沒有陽氣這幾個字,張仲景說法不一,後人把它當作疑問,不知道這是津液不足的通稱,所以禁止發汗。但是不發汗,風寒終究不能去除,所以用兩份桂枝來治療風寒,一份越婢湯來治療寒邪,才是合適的療法。方中行說:這就是桂枝麻黃湯的合劑,是大青龍湯用芍藥代替杏仁的變方)。
這個方劑加倍芍藥,加入飴糖,叫做小建中湯。再加黃耆,叫做黃耆建中湯(《金匱要略》,都見於寒門)。去掉飴糖,叫做桂枝加黃耆湯(《金匱要略》昂按:小建中湯以飴糖為主藥,去掉飴糖就不叫建中湯了。現在人用建中湯,絕對不用飴糖,為什麼呢?)。治療黃汗發熱,兩腿冰冷,渾身疼痛沉重,腰上有汗,腰下無汗,小便不利的情況(這是陽氣通暢而陰氣不通,上下痞塞,所以用黃耆來固護陽氣,桂枝來疏通陰氣,陰陽調和,營衛平衡,就會正常出汗,小便通暢,各種症狀都會消失)。
小建中湯加當歸,叫做當歸建中湯(《千金要方》):治療婦女產後虛弱不足,腹部疼痛,牽連腰背,小腹部拘緊(寒邪傷及血分);如果崩漏不止,就再加生地黃、阿膠。
這個方劑去掉甘草,加黃耆三兩,叫做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治療血痹(身體麻木不仁,像風痹的樣子)。
這個方劑加栝蔞根,叫做栝蔞桂枝湯(《金匱要略》):治療太陽病症狀齊全,身體強直拘攣,脈象反而沉遲,這是痙攣(龐安時說:栝蔞根不主治項強拘攣,它的用意是用來治療肺熱,不讓它轉移到腎臟。加在桂枝湯中就可以,用來疏通熱邪,調和營衛)。
這個方劑加龍骨、牡蠣,叫做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金匱要略》):治療男子遺精,女子夢交(桂枝、生薑的辛味來滋潤,甘草、大棗的甘味來滋補,芍藥的酸味來收斂,龍骨、牡蠣的澀味來固攝)。
這個方劑加葛根、麻黃,叫做葛根湯(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