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7)

回本書目錄

發表之劑第二 (7)

1. 升麻葛根湯

(錢仲陽)

治陽明傷寒中風,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不得臥;及陽明發斑,欲出不出,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三陽皆有頭痛,故頭痛屬表;六經皆有身痛,在陽經則煩痛拘急;風寒在表,故發熱惡寒;寒外束,故無汗;熱入里,故口渴;陽明脈絡鼻、俠目,故目痛、鼻乾;陽明屬胃,胃不和故臥不安;陽邪入胃,裡實表虛,故發斑。輕如蚊點為疹,重若錦紋為斑)。

白話文:

治療陽明證的傷寒中風,症狀是頭痛身痛、發熱惡寒、沒有汗卻口渴、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無法入眠;還有陽明證的發斑,斑疹出現又消失,忽冷忽熱,大多數人都有傳染病。(三陽證都有頭痛,因此頭痛屬於表證;六經都有身痛,如果在陽經則疼痛煩躁急迫;風寒在表,因此發熱惡寒;寒邪外束,因此沒有汗;熱邪進入裡,因此口渴;陽明脈絡通於鼻子和眼睛,因此眼睛疼痛、鼻子乾燥;陽明屬胃,胃部不調所以無法入眠;陽邪進入胃,裡面實熱外面虛寒,因此發斑。症狀輕微時斑疹像蚊子叮咬,症狀嚴重時斑疹則像錦緞的紋路)。

升麻(三錢),葛根,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炙。)加薑煎。如頭痛,加川芎、白芷(川芎為通陰陽血氣之使,白芷專治陽明頭痛);身痛背強,加羌活、防風(此兼太陽,故加二藥);熱不退,春加柴胡、黃芩、防風(少陽司令,柴芩少陽經藥),夏加黃芩、石膏(清降火熱),頭面腫,加防風、荊芥、連翹、白芷、川芎、牛蒡、石膏(升散解毒);咽痛,加桔梗(清肺利膈咽);斑出不透加紫草茸(音戎。

白話文:

升麻(三錢)、葛根、芍藥(二錢)、甘草(一錢,炒過)加生薑煎服。

  • 如果頭痛,加川芎、白芷(川芎用於疏通陰陽血氣,白芷專治陽明經頭痛)。
  • 如果身體疼痛、背部僵硬,加羌活、防風(這涉及太陽經,所以加這兩味藥)。
  • 如果熱度不退,春天加柴胡、黃芩、防風(少陽經主令,柴胡、黃芩是少陽經的藥物),夏天加黃芩、石膏(清降火熱)。
  • 如果頭面腫脹,加防風、荊芥、連翹、白芷、川芎、牛蒡、石膏(升散解毒)。
  • 如果咽喉疼痛,加桔梗(清肺利膈咽)。
  • 如果斑疹出現但不透發,加紫草絨(音戎)。

紫草涼血潤腸,用茸者,取其初得陽氣,觸類升發);脈弱,加人參;胃虛食少,加白朮;腹痛,倍芍藥和之。

白話文:

紫草涼血潤腸,使用嫩葉時,因為它初得陽氣,類比春季,所以能觸類升發);脈搏虛弱,就加上人參;胃氣不足,食慾不振,就加上白朮;腹痛,按比例增加芍藥。

此足陽明藥也。陽明多氣多血,寒邪傷人,則血氣為之壅滯,辛能達表,輕可去實,故以升、葛辛輕之品,發散陽明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故用芍藥斂陰和血,又用甘草調其衛氣也(云岐子曰:葛根為君,升麻為佐,甘草、芍藥以安其中)。升麻、甘草升陽解毒,故又治時疫(時疫感之,必先入胃,故用陽明胃藥)。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足陽明經的藥方。足陽明經氣血充盛,如果寒邪侵入人體,就會導致氣血瘀滯。辛味藥物可以發散表邪,輕揚升騰,所以用升麻、葛根這種辛輕之品,發散陽明經的表邪。陽邪盛則陰氣虛,所以用芍藥斂陰和血,又用甘草調和衛氣(雲岐子說:葛根為君藥,升麻為佐藥,甘草、芍藥用來調和其中)。升麻、甘草升陽解毒,所以又可以治療時疫(時疫感染,必定先入胃,所以用陽明胃經的藥物)。

斑疹已出者勿服,恐重虛其表也(麻痘已見紅點,則不可服。陽明為表之裡,升麻陽明正藥,凡斑疹欲出未出之際,宜服此湯以透其毒,不可妄服寒劑以攻其熱,又不可發汗、攻下,虛其表裡之氣。如內熱甚,加黃連、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黃芩、黃柏、玄參之類。

白話文:

如果已經出現紅疹,就不要服用此湯,以免外表更虛弱。陽明是外表之內,升麻是陽明用藥。凡是紅疹要出來還沒出來的時候,應該服用這個湯來透發毒素。不能亂服用寒性的藥物來攻熱,也不能發汗、攻下,以免虛損外表裡的元氣。如果內熱很嚴重,可以加入黃連、犀角、青黛、大青、知母、石膏、黃芩、黃柏、玄參等藥材。

若斑熱稍退,潮熱譫語,不大便,可用大柴胡加芒硝、調胃承氣下之)。傷寒未入陽明者勿服,恐反引表邪入陽明也。

白話文:

如果斑疹熱症狀稍退,但仍然有潮熱、胡言亂語,且沒有大便,可以使用大柴胡湯加入芒硝、調胃承氣湯來瀉下。但是,如果傷寒病症尚未進入陽明經,就不要服用這些藥物,因為可能會導致表邪進入陽明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