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5)

回本書目錄

發表之劑第二 (5)

1. 葛根湯

(仲景)

治太陽病項背𠘧𠘧音殊,無汗惡風(鳥之短羽者,動則引頸𠘧𠘧然狀,病人項背難舒之貌也。無汗惡風,中風而表實也,陽明脈上頸而合於太陽,恐將傳陽明,故加葛根以斷之。此證又名剛痙,乃風寒傷筋,故拘急而強直也,《金匱》治之,亦主此湯,剛痙無汗,柔痙有汗。

仲景又曰:太陽發汗不徹,煩躁短氣者,亦宜此湯更發其汗;經曰: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也。按:傷寒失於汗下而短氣為實,汗下後短氣者為虛,表實宜發汗,表虛宜解肌);亦治太陽陽明合病下利(傷寒有並病,有合病。本經未解,傳入他經,有催併之義,為並病;二經、三經同受邪者,為合病,合病者,邪氣甚也。太陽陽明合病,其證頭痛、腰痛、肌熱、鼻乾、目痛、脈浮大而長。

頭、腰,太陽也;肌、目、鼻,陽明也;浮、大,太陽也;脈長,陽明也。陽經合病,必自下利,邪並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陽外實而不主裡,則裡虛,故下利。吳鶴皋曰:庸醫便謂傷寒漏底不治,與此湯以散經中表邪,則陽不實而陰氣平,利不治而自止矣。按:葛根能引胃中清陽上行,故凡下利多用之。

趙嗣真曰:合病者,二陽經或三陽經同病不傳者也;並病者,一經先受病,又過一經,病之傳者也。如太陽陽明若汗而未盡,是傳未過,仲景所謂太陽證不罷,面赤陽氣怫鬱,在表不得越,煩躁短氣是也,猶當汗之,以各半湯;若並之已盡,是謂傳過,仲景所謂太陽證罷,潮熱,手足汗出,大便硬而譫語是也,法當下之,以承氣湯。是知傳則入腑,不傳則不入腑,並病傳變,有如此。

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主葛根湯;太陽少陽合病,主黃芩湯;少陽陽明合病,主承氣湯。三陰有兩感而無合病。《此事難知》云:足太陽為諸陽之首,故多傳變,太陽傳陽明,水傳土也,謂之微邪,又謂巡經得度傳;太陽傳少陽,謂之越經傳;太陽傳太陰,謂之誤下傳;太陽傳少陰,謂之表裡傳。水勝火,火勝水,此南北二方之變,頃刻害人,辨之不早,必成不救。

太陽傳厥陰,謂之首尾傳,三陰不至於首,唯厥陰與督脈上行,與太陽相接,又名巡經得度傳,災變至重,不為不多矣)。

葛根(四兩),麻黃,生薑(三兩),桂枝,芍藥,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此足太陽藥也。成氏曰: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此以中風表實,故加二物於桂枝湯中(仲景以有汗無汗定傷風傷寒之別:有汗為傷風,用桂枝加葛根湯,不用麻黃;無汗為傷寒,用此湯。張元素曰:二湯加葛根,所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若太陽初病,便服升葛,是反引邪氣入陽明也。

周揚俊曰:不去麻黃,復加葛根,大開肌肉之藥,不慮大汗無制乎,故以桂枝監之,且以芍藥收之。喻嘉言曰:仲景於太陽帶陽明證,其風傷衛,則桂枝湯中加葛根;寒傷營,則麻黃湯中加葛根。太陽帶少陽證,其風傷衛,則桂枝湯中加柴胡;寒傷營,則麻黃湯中加柴胡。合併之病亦然。

則陽明以葛根為主藥,少陽以柴胡為主藥矣。乃少陽經專用小柴胡湯,而陽明經全不用葛根湯何耶,此有二義:太陽而略兼陽明,則以方來之陽明為重,故加葛根;陽明而尚兼太陽,則以未罷之太陽為重,故不加葛根,恐葛根大開肌肉,則津液盡從外泄耳。小兒布痘見點之時亦忌之,今人知忌升麻,而恣用葛根,兒命遭枉者多矣。

又曰:《金匱》論痙病,於風木主事之時,巳申不可汗下之戒,夫妄下損陰,則筋失所養而痙;妄汗亡陽,則脈失所養而拘急。及遇無汗之剛痙,又不得不用葛根湯取其微汗,至於下法,全不示戒,且云可與大承氣湯。見身內之陰,為外熱所耗,容有不得不下之證,但十中不得一二,終非可訓之定法,略舉其端,聽用者之裁酌耳)。

本方除麻黃,名桂枝加葛根湯(仲景):治前證汗出惡風者。本方加半夏,名葛根加半夏湯(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此又以利、不利辨傷寒、傷風之不同也。寒為陰,陰性下行,裡氣不和,故利而不嘔;風為陽,陽性上行,裡氣逆而不下,故嘔而不利,加半夏以下逆氣)。

本方加黃芩,名葛根解肌湯;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白話文:

標題: [葛根湯]

內容: (張仲景)

主治太陽病導致的頸部與背部僵硬,無法伸展,無汗怕風。(就像短羽毛的鳥,動作時脖子會呈現僵硬狀,描繪了病人頸部與背部難以舒展的樣子。無汗怕風,是風邪侵襲而表實的症狀。陽明脈上至頸部並與太陽脈相連,擔心病邪將傳至陽明經,因此加入葛根來阻止其傳播。此病症又稱爲剛痙,是由風寒傷害筋骨,造成肌肉緊張且強直。《金匱要略》中治療此症狀,也推薦此湯,剛痙無汗,柔痙有汗。

張仲景還說:太陽病發汗不徹底,煩躁且呼吸短促的人,也適合此湯以再次發汗;經書說:如何知道汗出不徹底?因脈象澀的緣故。按:傷寒病在汗下治療失當而出現呼吸短促爲實證,汗下後出現短促呼吸者爲虛證,表實證應發汗,表虛證應調和肌肉。);也主治太陽與陽明經合併病症的腹瀉。(傷寒病有並病與合病。原本的病症未解,邪氣傳入其他經絡,有合併的意義,稱爲並病;兩經或三經同時受到邪氣侵犯的,稱爲合病,合病表示邪氣非常嚴重。太陽與陽明合病,其症狀包括頭痛、腰痛、肌肉發熱、鼻子乾燥、眼睛疼痛、脈象浮大且長。

頭部、腰部屬太陽經;肌肉、眼睛、鼻子屬陽明經;浮、大的脈象屬於太陽經;脈長屬於陽明經。陽經合併病必定會導致腹瀉,邪氣集中在陽經,使陽實而陰虛,陽在外實而不控制裏部,裏部虛,所以發生腹瀉。吳鶴皋說:一般醫生可能認爲這是傷寒病漏診,無法治癒,使用此湯以疏散經絡中的表邪,則陽不再實而陰氣平和,腹瀉不需特別治療就會自行停止。按:葛根能引導胃中的清陽上升,所以凡是腹瀉多用它。

趙嗣真說:合病是指兩陽經或三陽經同時患病且不互相傳遞的情況;並病是指一經先受病,再過一經,疾病傳遞的情況。例如太陽與陽明如果發汗但未完全,是傳遞未完成,仲景所說的太陽症狀未消退,臉紅陽氣鬱結,無法從表面散發,煩躁且呼吸短促就是這種情況,仍然應當發汗,使用各半湯;如果並病已經完成,被稱爲傳遞完成,仲景所說的太陽症狀消失,潮熱,手腳出汗,大便硬且譫語,依法應當使用承氣湯。由此可知,傳遞則進入腑臟,不傳遞則不進入腑臟,並病的轉變就是這樣。

仲景治療太陽與陽明合病,主要使用葛根湯;太陽與少陽合病,主要使用黃芩湯;少陽與陽明合病,主要使用承氣湯。三陰經沒有兩感也沒有合病。《此事難知》說:足太陽經是所有陽經之首,所以多有傳遞變化,太陽傳至陽明,水傳至土,稱爲微邪,又稱循經度傳;太陽傳至少陽,稱爲越經傳;太陽傳至太陰,稱爲誤下傳;太陽傳至少陰,稱爲表裏傳。水勝火,火勝水,這是南北二方的變化,瞬間害人,如果不早辨別,必定無法救治。

太陽傳至厥陰,稱爲首尾傳,三陰經不會到達頭部,只有厥陰與督脈上行,與太陽相接,又稱循經度傳,災難變化極其嚴重,不能說是少見。)

葛根(四兩),麻黃,生薑(三兩),桂枝,芍藥,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這是足太陽經的藥物。成氏說:輕的藥物可以去除實證,像葛根、麻黃這類。這是因爲中風表實,所以在桂枝湯中加入這兩種藥物(仲景根據有汗無汗判斷傷風與傷寒的區別:有汗爲傷風,使用桂枝加葛根湯,不使用麻黃;無汗爲傷寒,使用此湯。張元素說:兩種湯劑加葛根,是爲了阻斷太陽經進入陽明經的路徑,不是太陽經的藥物。如果太陽初病就服用升葛,是反而引導邪氣進入陽明經。

周揚俊說:不除去麻黃,反而添加葛根,這種大開肌肉的藥物,不怕無法控制大量出汗嗎?所以用桂枝監督它,並且用芍藥收斂它。喻嘉言說:仲景對太陽帶陽明症狀,如果風傷衛,則在桂枝湯中加葛根;寒傷營,則在麻黃湯中加葛根。太陽帶少陽症狀,如果風傷衛,則在桂枝湯中加柴胡;寒傷營,則在麻黃湯中加柴胡。合併病也是如此。

那麼陽明經以葛根爲主藥,少陽經以柴胡爲主藥。但是爲何少陽經專門使用小柴胡湯,而陽明經完全不使用葛根湯呢?這有兩個解釋:太陽略帶陽明,因爲從方劑來的陽明症狀較重,所以加葛根;陽明尚帶太陽,因爲未消退的太陽症狀較重,所以不加葛根,擔心葛根大開肌肉,導致津液完全從外部泄漏。小孩出痘疹時也應避免使用,現在人們知道避免使用升麻,卻隨意使用葛根,許多兒童因此喪命。

又說:《金匱要略》討論痙病,在風木主事時,巳申時不可汗下之戒,胡亂使用下法損傷陰分,使筋失去滋養而痙攣;胡亂發汗損傷陽分,使脈失去滋養而拘急。遇到無汗的剛痙,又不得不用葛根湯取其微汗,至於下法,完全沒有警告,甚至說可以使用大承氣湯。看到體內的陰被外部的熱消耗,可能有不得不下的情況,但十中不得一二,最終不是可以教導的固定方法,稍微提出一點,讓使用者酌情裁決。)

本方除去麻黃,名爲桂枝加葛根湯(仲景):主治前面症狀出汗怕風的人。本方加上半夏,名爲葛根加半夏湯(仲景):主治太陽與陽明合併病症,不腹瀉,只嘔吐(這又是通過腹瀉與否區分傷寒與傷風的不同。寒爲陰,陰性向下運行,裏氣不和,所以腹瀉而不嘔吐;風爲陽,陽性向上運行,裏氣逆而不下,所以嘔吐而不腹瀉,加上半夏來緩解逆氣)。

本方加上黃芩,名爲葛根解肌湯;主治發熱怕冷,頭痛頸強,傷寒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