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4)

回本書目錄

發表之劑第二 (4)

1. 小青龍湯

(仲景)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噎、或喘、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滿,短氣不得臥(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屬太陽表證。仲景書中,凡有里證兼表證者,則以表不解三字賅之。

白話文:

治療外在的感冒症狀,結果沒有治好,導致心窩以下部位有水氣,出現乾嘔、發熱、咳嗽,或者出現噎塞、氣喘、口渴、腹瀉、小便不利,小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無法平躺(發熱惡寒、頭痛、全身痠痛這都屬於太陽經的外部症狀。仲景的書上所有的內在症狀伴隨外在症狀的,都以“表不解”三個字歸納之)。

內有水飲,則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乾嘔而噎;水寒射肺,故咳而喘;水停則氣不化、津不生,故渴;水漬腸間,故下利;水蓄下焦,故小便不利而少腹滿;短氣者,氣促不能相續,與喘不同,有實有虛、有表有里,此為水停心下,亦令短氣;水氣內漬,所傳不一,故有或為之證。《金匱》云: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有水飲,寒水相互交搏,水停留在胃中,所以會乾嘔而堵塞;水寒襲擊肺臟,所以會咳嗽氣喘;水停滯會導致氣血不化、津液不生,所以會口渴;水滲入腸道,所以會腹瀉;水積蓄在下焦,所以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短氣是指氣息短促,不能持續,與喘不同,有實有虛,有表有裏,這是水停在心下的緣故,也會引起短氣;水氣內在積聚,傳遍全身,所以有不同的症狀。金匱要略上說:普通人不發熱,短氣而不能呼吸的,這是實證。

又云:膈上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丹溪治許白雲脾疼腹痛而短氣,大吐下之,二十日吐膠痰一桶而安)。

麻黃(去節),桂枝,芍藥(酒炒),細辛甘草(炙),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渴,去半夏,加花粉(半夏溫燥;花粉苦寒),去熱生津;喘,去麻黃,加杏仁(喘為氣逆,麻黃髮陽,杏仁降氣);形腫,亦去麻黃(喘呼形腫,水氣標本之病,故並去之),噎,去麻黃,加附子(經曰:水寒相搏則噎,附子溫經散寒);小便秘,去麻黃,加茯苓(便秘忌發汗,宜滲利)。

白話文:

  1. 麻黃(去掉枝節)、桂枝、芍藥(用酒炒過)、細辛、甘草(炙烤過的)、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

  2. 口渴時,去除半夏,增加花粉(半夏溫燥;花粉苦寒),可以清熱生津。

  3. 喘息時,去除麻黃,增加杏仁(喘息是因為氣逆,麻黃髮陽,杏仁降氣)。

  4. 身體腫脹時,也去除麻黃(喘息、呼氣困難會導致身體腫脹,是水氣標本之病,所以一起去除)。

  5. 噎塞時,去除麻黃,增加附子(經典說:水寒相搏則噎,附子溫經散寒)。

  6. 小便不通時,去除麻黃,增加茯苓(便祕忌諱發汗,宜滲利)。

此足太陽藥也。表不解,故以麻黃髮汗為君,桂枝、甘草佐之解表,為佐;咳喘,肺氣逆也,故用芍藥酸寒,五味酸溫以收之(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發汗以散邪水,收斂以固真水);水停心下則腎燥,細辛、乾薑辛溫,能潤腎而行水(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細辛又為少陰腎經表藥);半夏辛溫,能收逆氣,散水飲,為使也。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的藥方。表證不解,所以用麻黃發汗為君藥,桂枝、甘草輔助它解表,為佐藥;咳嗽喘息,是肺氣逆引起的,所以要用芍藥的酸寒、五味的酸溫來收斂它(經書上說:肺氣欲收,趕快吃酸來收斂它。發汗散去邪水,收斂固守真水);水停留在心下,則腎臟燥熱,細辛、乾薑辛溫,能滋潤腎臟而行水(經書上說:腎臟苦燥,趕快吃辛來滋潤它。細辛又是少陰腎經的表藥);半夏辛溫,能收斂逆氣,散去水飲,為使藥。

外發汗,內行水,則表裡之邪散矣(此證為水寒相搏而傷肺,若寒從外出,而水不內消,必貽異日之患。《金匱》曰: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小青龍湯並主之。程郊倩曰:水氣之渴與白虎湯中之渴,不特寒熱有殊,亦且燥濕各異。《金匱》云:先渴後嘔者,水停心下,小青龍湯主之,不治渴而專治水,水去,而渴自止矣。

白話文:

引發出汗,促進內部水分代謝,邪氣就會從體表和體內驅散。(這種病症是水寒搏擊傷肺,如果寒氣從體外出,而水氣不從體內消散,必然會埋下日後生病的隱患。出自《金匱要略》的記載:得水腫的病人,應該讓他發汗,大小青龍湯都適用。程郊倩曾經說:水病引起的口渴與白虎湯中的口渴,不只是因為寒熱,而且濕燥也不同。《金匱要略》上說:開始是口渴,後來開始嘔吐的,那是因為水停留在心臟下部,治療這種情況,可以用小青龍湯,專門治療水病,不去治療口渴,水氣消除了,口渴自然會停止。

李時珍曰:仲景治傷寒太陽證,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乾嘔發熱或喘或利,小青龍湯主之;表已解,有時頭痛惡寒,心下有水,乾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十棗湯主之。蓋青龍散表邪,使水從汗出,《內經》所謂開鬼門也;十棗逐里邪,使水從二便出,《內經》所謂潔淨府、去陳莝法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仲景治療傷寒太陽症,外證沒有解除,心下有水而咳嗽、乾嘔發熱、喘息或腹瀉,可用小青龍湯治療。外證已經解除,有時頭疼惡寒,心下有水,乾嘔疼痛牽引兩脅,或喘息或咳嗽,可以用十棗湯治療。小青龍湯散表邪,使水從汗中排出,《內經》中所謂「開鬼門」;十棗湯逐裡邪,使水從小便和大便排出,《內經》中所謂「潔淨府、去陳莝」的方法。

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心下有水,脈浮(此去水飲、散風寒之重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加入石膏,就叫做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治療肺部脹滿咳嗽而上氣,煩躁不安而喘息,心下有水,脈象浮(這是去除水飲、散發風寒的重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