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發表之劑第二 (3)

回本書目錄

發表之劑第二 (3)

1. 大青龍湯

(仲景)

治太陽中風,脈浮緊,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成氏曰:此中風見寒脈也。浮為風,風傷衛;緊為寒,寒傷營;營衛俱病,故發熱、惡寒、身痛也,煩為陽為風,躁為陰為寒,風寒兩傷,營衛俱實,故不出汗而煩躁也。仲景又曰: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此,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中風,脈搏浮起來又緊繃,身體疼痛,發燒怕冷,不流汗但煩躁不安(成氏說:這是中風見寒脈。浮是風、風傷衛氣;緊是寒、寒傷營血;營衛俱病,所以發熱、怕冷、身體疼痛;煩是陽是風、躁是陰是寒,風寒兩傷,營衛氣血俱實,所以不流汗但煩躁不安。仲景又說:如果脈搏微弱,流汗怕風,不可以服用這個藥方,服用了就會發生厥逆、筋惕肉瞤,這是逆證。

按此即少陰過汗亡陽之證,故仲景更立真武湯以救其誤)。又治傷寒脈浮數,身不痛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成氏曰:此傷寒見風脈也。傷寒者身痛,此風勝,故不痛;中風者身重,此兼寒,故有輕時。風寒外甚,故不吐利厥逆,無少陰里證也。昂按:成注非也,此湯必脈浮緊浮數,煩躁無汗,方可服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少陰過度出汗陽氣耗盡的證狀,所以仲景又創立了真武湯來補救這個錯誤)。另外,還可以治療傷寒症狀,脈象浮數,身體不痛但沉重,偶爾有輕快的時候,但沒有少陰證的患者(成氏說:這是傷寒見風脈。傷寒的人身體疼痛,風勝的人不痛;中風的人身體沉重,兼有寒氣,所以偶爾有輕快的時候。風寒在外很嚴重,所以不吐不瀉不厥逆,沒有少陰裏的證狀。昂按:成注不對,此湯必須脈浮緊浮數,煩躁無汗,才能服用。

仲景恐少陰煩躁而誤服此則逆,故加無少陰證一句。大法太陽煩躁宜汗,陽明煩躁宜下,陰證煩躁宜溫)。

麻黃(六兩),桂枝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雞子大塊)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煎。一服汗者,止後服。

白話文:

麻黃 ( 六兩 )、桂枝、甘草 ( 二兩,炒過的 )、杏仁 ( 四十顆,去皮尖 )、石膏 ( 像雞蛋塊 )、生薑 ( 三兩 )、大棗 ( 十二顆 )。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服用一劑後流汗,就停止後續服用。

此足太陽藥也。成氏曰:桂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風寒兩傷,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黃髮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處青龍而兩解也。麻黃甘溫,桂枝辛熱,寒傷營,以甘緩之;風傷衛,以辛散之;故以麻黃為君,桂枝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黃以發表;大棗甘溫,生薑辛溫,佐桂枝以解肌(薑棗又能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的藥方。成氏說:桂枝主治中風(風寒感冒),麻黃主治傷寒(風寒感冒),現在是風寒兩傷,想用桂枝解肌驅風,但不能解除寒氣;想用麻黃發汗散寒,但不能祛除風寒;仲景所以用青龍湯來兩者兼治。麻黃味甘溫暖,桂枝味辛熱,寒氣損傷營氣,用甘味溫和來緩和;風寒損傷衛氣,用辛味來驅散;所以用麻黃為君藥,桂枝為臣藥。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輔助麻黃來發散表汗;大棗味甘溫,生薑味辛溫,輔助桂枝來解肌(薑棗又能流通脾的津液而調和營衛)。

營衛陰陽俱傷,則非輕劑所能獨解,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已,營衛俱和,石膏辛甘微寒質重,而又專達肌表,為使也(風寒外盛,人身之陽必鬱而為熱。石膏體重瀉熱,氣輕解肌,故云重輕之別。足太陽膀胱經表病也,而表有營衛之不同,病有風寒之各異。

白話文:

如果人體的營衛、陰陽同時受傷,那麼單用輕劑是不能完全解除的,必須要重劑和輕劑一起使用,才能使陰陽之邪全部祛除,營衛調和。石膏辛甘微寒,質重沉降,而專達肌表,為發揮散寒的作用(風寒外盛時,人體的陽氣必然鬱而化熱。石膏體重瀉熱,氣輕解肌,所以說重輕之別。足太陽膀胱經是表證,而表證又有營衛不同,病證又有風寒不同。

仲景治分三證,桂枝解肌驅風,麻黃髮汗散寒,青龍風寒兩解,各分疆界,鼎足三大綱也。按大青龍為發汗之重劑,陶節庵曰:此湯險峻,須風寒俱甚,又加煩躁,乃可與之。喻嘉言曰:解肌兼發汗,義取青龍者,龍興而云升雨降,鬱熱頓除,煩躁乃解,非龍之為靈,何以得此乎。青龍湯為太陽無汗而設,與麻黃證何異,因兼煩躁一證,煩為風,躁為寒,非此法不解也。

白話文:

仲景治療感冒,分為三種證型:桂枝湯解肌驅趕風寒;麻黃湯發汗散寒;青龍湯風寒兩解。各有分界,是三個主要的綱領。其中,大青龍湯是發汗湯劑中的重要方劑,陶節庵說:此湯藥性險峻,必須風寒症狀都很嚴重,又加上煩躁不安,才能使用。喻嘉言說:解表兼發汗,其道理取義於青龍。青龍興起時,意味着雨水降臨,鬱熱頓時消除,煩躁也隨之解除。如果不是青龍的靈驗,怎麼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青龍湯是專為太陽病無汗證而設立的,跟麻黃湯證有何不同呢?因青龍湯兼有煩躁這一證候,煩是風,躁是寒,不採用此方無法解決。

然不汗出之煩躁,與發汗後之煩躁迥別;下後之煩躁,與未下之煩躁亦殊。若少陰煩躁而誤服此,則有亡陽之變矣。又曰:石膏一物,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夫風寒皆傷,宜從辛甘發散矣;而表裡又俱熱,則溫熱不可用,欲並風寒表裡之熱而俱解之,故立白虎一法,以輔青龍之不逮也。

白話文:

然而,沒有出汗的煩躁,和出汗後所引起的煩躁症狀截然不同;下痢後的煩躁,與尚未下痢前的煩躁症狀,也有不同的區別。所以,少陰證的煩躁症狀,一旦誤服了承氣湯類的藥物,就會演變成亡陽證的變化。另外說:石膏這種藥物,加入甘溫的隊伍,就變成青龍湯;加入清涼的氣候,就變成白虎湯。風寒都容易損傷人體,應該用辛甘的藥物,發散治療;而人體內外均有熱象的話,溫熱的藥物就不能使用,所以想要同時治療表裡的風寒熱象,從而讓疾病痊癒,因此制定了白虎湯這一個條例,用來補救青龍湯不足的地方。

按:煩躁有在表者,此證不汗出而煩躁是也;有在裡者,不大便而煩躁是也;有陽虛者,汗下後病不去而煩躁是也;有陰盛者,少陰病吐利厥逆、煩躁欲死是也。內熱曰煩,為有根之火;外熱曰躁,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治)。

白話文:

按:煩躁有些是屬於表的證狀,例如不流汗就煩躁;有些是屬於裡的證狀,例如大便不通就煩躁;有些是陽虛的證狀,例如汗出後或瀉下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煩躁;有些是陰盛的證狀,例如少陰病的患者出現嘔吐、腹瀉、昏迷、煩躁,甚至想要死的症狀。

內部的熱叫做煩,是紮根生長的火;外部的熱叫做躁,是無根而生的火;所以,只有躁而沒有煩,或是先躁後煩的,都不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