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經產之劑第二十一 (12)
經產之劑第二十一 (12)
1. 固下丸
(子和)
治赤白帶下(帶下起於風寒濕熱所傷,入於胞中,或中經脈,流入臟腑,陰虛陽竭,榮氣不升,衛氣下陷,滯於下焦奇經之分,因帶脈而得名,故曰帶。赤者屬血,白者屬氣,其狀如涕,相連而下,言帶者,亦病形也。
白話文:
治療赤帶與白帶的向下流出(帶下是起因於風邪、寒氣、濕氣和熱氣傷害,進入子宮之中,或經由經脈,流入了臟腑,導致陰虛陽竭,榮氣不升,衛氣下陷,滯留於下焦奇經的部位,通過帶脈而得名,因此被稱為帶。紅色的帶下屬於血,白色的帶下屬於氣,狀似鼻涕,連續不斷地向下流。提到帶,也是疾病的表現。)
有濕熱流滯下焦者,有肝腎陰虛濕勝者,有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者,或思想無窮、而為白淫者,或余經濕熱、屈滯於小腹之下者,病本雖殊,皆為氣血虛損,榮衛累滯而成,其標一也)。
白話文:
濕熱流滯下焦的人,肝腎陰虛濕盛的人,驚恐而肝氣乘脾胃,濁液下流的人,或思想無窮,而為白淫的人,或其他經絡濕熱,屈滯於小腹之下的人,病因儘管不同,但都是氣血虛損,榮衛累滯而成的,其症狀都是相同的。
樗皮(兩半),白芍(五錢),良薑(煅黑),黃柏(煅黑,三錢。)粥丸。米飲下。
樗皮(切成兩半),白芍(五錢),良薑(煅燒至黑色),黃柏(煅燒至黑色,三錢。)粥丸。用米湯送服。
白話文:
樗皮(兩半),白芍(五錢),良薑(煅黑),黃柏(煅黑,三錢。)粥丸。米飲下。
此足少陰、厥陰藥也。陳來章曰:樗皮苦燥濕,寒勝熱,固下,故赤白帶因於濕熱者,用之為君(古方有蒼柏樗皮、芩柏樗皮、芩術樗皮等丸,隨證加香芎歸芍薑芷及星夏等藥);芍藥之酸,斂陰氣、收下溜,為臣;良薑之熱,以散寒濕;黃柏之寒,以祛熱濕。並炒黑以止血收脫,為佐使也。
白話文:
此方是足少陰、厥陰經的藥物。陳來章說:樗皮苦燥濕,因其性寒勝於熱,所以有固下的功效,所以赤白帶因為濕熱所致者,用樗皮為君藥(古方有蒼柏樗皮、芩柏樗皮、芩術樗皮等丸,根據證況加入香芎歸芍薑芷及星夏等藥材);芍藥味酸,有收斂陰氣、收固下溜的作用,為臣藥;良薑味熱,有散寒濕的作用;黃柏味寒,有清熱除濕的作用。三味藥材一起炒黑以止血固脫,為佐使藥。
2. 當歸煎丸
(嚴氏)
治赤白帶下,腹中痛,不飲食,羸瘦(此血虛有熱之證,法當涼補。《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本枯。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漏不止)。
白話文:
治療赤白帶下,腹中疼痛,不思飲食,形容消瘦(這是血虛有熱的證狀,治療方法應該用涼補。《脈訣》說:崩漏日久便會出現白帶,漏下多時骨頭都乾枯了。意思是崩漏日久,血就少了,陽氣又衰竭,所以白滑的東西會一直向下漏)。
當歸,熟地,阿膠(炒),續斷,白芍藥(炒),赤芍藥(炒),牡蠣(煅粉,一兩),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米飲下。
白話文:
當歸、熟地、阿膠(炒過)、續斷、白芍藥、赤芍藥(炒過)、牡蠣(煅燒成粉末,一兩)、地榆(炒黑,三錢),以上配料混合攪拌做成藥丸,用米湯服用。
此足少陰、厥陰藥也。歸、芍、熟地、續斷、阿膠補肝滋腎,以治血虛;牡蠣、地榆清熱收脫,以止帶下;赤芍酸寒,能散惡血,去瘀以生新,散之所以收之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針對足少陰、厥陰經絡的藥方。
歸、芍、熟地、續斷、阿膠這些藥物可以補肝滋腎,用於治療血虛。
牡蠣、地榆可以清熱收斂,用於止住帶下。
赤芍味酸性寒,可以散除惡血,去除瘀血生出新血,所以用散血的藥物來治療收斂的疾病。
3. 白芷散
(《良方》)
治赤白帶下,滑脫不禁(《良方》曰:帶下由於風寒濕熱所傷。傷肝經者,色青如泥;傷心經者,色赤如津;傷肺經者,色白如涕;傷脾經者,黃如爛瓜;傷腎經者,黑如壞血)。
白話文:
治療赤白帶下,漏下不止。出自《良方》的記載:帶下的原因是因為風寒濕熱的侵害。傷及肝經的,顏色青綠色像泥土;傷及心經的,顏色鮮紅色像血水;傷及肺經的,顏色白色像鼻涕;傷及脾經的,顏色黃色像爛瓜;傷及腎經的,顏色黑色像壞血。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個,煅),胎髮(一錢,煅。)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白芷(50克),海螵蛸(10個,煅燒),胎髮(5克,煅燒)。用酒調服,每次服用10克。
此足陽明、少陰、厥陰藥也。白芷辛溫燥濕而祛風;烏鰂即海螵蛸鹹溫收濕而和血;發者血之餘,補陰消瘀,煅黑又能止血也。
白話文:
白芷和烏鰂都是足陽明、少陰和厥陰經的藥物。
白芷辛溫,能燥濕祛風。
烏鰂即海螵蛸,鹹溫,能收濕和血。
發為血的餘氣,補陰消瘀,煅燒成黑色後還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