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13)
瀉火之劑第十四 (13)
1. 甘桔湯
足少陰腎脈俠舌本,足太陰脾脈連舌本,手少陰心別脈系舌本,三經虛則痰涎塞其脈道,舌不轉運而不能言;或三脈亡血,舌無血榮養而喑。舌喑者,中風不能轉運之類,而咽喉音聲如故;喉喑者,勞嗽失音之類,而舌本則能轉運言語也)。本方除甘草,加枳殼,名枳桔湯:治胸中痞塞,噫氣吐酸,或咳(枳殼、桔梗,苦下氣而散痞,寒消熱而除咳。《活人》云:傷寒應發汗,反下之,遂成痞,枳實理中丸最良。
審知是痞,先用枳殼湯尤妙,緣桔梗、枳殼行氣下膈也)。
白話文:
甘桔湯
腎經、脾經、心經三條經脈都與舌根相連。如果這三條經脈虛弱,就會導致痰涎阻塞經脈,舌頭無法靈活轉動而不能說話;或者三條經脈氣血不足,舌頭缺乏濡養而失音。舌頭不能動但聲音正常,是中風等疾病導致的;喉嚨失音但舌頭能動,則是勞累咳嗽等導致的。
這個方子去掉甘草,加入枳殼,就叫做枳殼湯,用於治療胸部痞塞、呃逆、吐酸水或咳嗽。枳殼和桔梗味苦,能理氣降逆,散解痞塊,寒性能消除熱症,緩解咳嗽。《活人書》記載:傷寒病應該發汗,如果反而用下瀉的方法,就會導致痞塞,此時服用枳實理中丸最有效。
如果確診是痞塞,先服用枳殼湯效果最好,因為桔梗和枳殼能行氣,疏通膈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