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癰瘍之劑第二十 (4)

回本書目錄

癰瘍之劑第二十 (4)

1. 雄黃解毒丸

(丹溪)

治纏喉急痹(咽在後主食,喉在前主氣。十二經中,唯足太陽主表,別下項,余經皆內循咽喉,盡得以病之,而統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氣,屬肺金,變動為燥,燥則澀而閉;咽主地氣,屬脾土,變動為濕,濕則腫而脹;皆火鬱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於咽喉。腫達於外,麻癢且痛,為纏喉風;腫於兩旁,為喉痹)。

白話文:

治療纏喉急痹(咽喉在後主食,喉嚨在前主氣。十二經脈中,只有足太陽經主表,別下項。其他經脈都內循咽喉,都可以得病,而統治在君相二火。喉嚨主天氣,屬肺金,變動為燥,燥則澀而閉;咽喉主地氣,屬脾土,變動為濕,濕則腫而脹。都是火鬱上焦,導致痰涎氣血結聚於咽喉。腫達於外,麻癢且痛,為纏喉風;腫於兩旁,為喉痹)。

雄黃(一兩),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醋糊為丸。每服五分,津嚥下(或用巴豆油蘸紙捻上,燃火吹熄,帶煙刺入喉中,出紫血惡涎,即寬;此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義也)。

白話文:

雄黃(一兩)、鬱金(一錢)、巴豆(十四粒,去皮、油)。用醋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五分,用津液吞服(或者用巴豆油蘸紙捻點上,點燃後吹熄,用煙刺入喉嚨,排出紫血和惡涎,症狀即可緩解。這是利用熱攻熱的原理,熱則流通)。

此手足少陰、少陽藥也。吳鶴皋曰:纏喉急痹,緩治則死。雄黃能破結氣,鬱金能散惡血,巴豆能下稠涎。丹溪生平不用厲劑,此蓋不得已而用者乎(單蛾、雙蛾、木舌、子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風,病因於火,故不分也;惟纏喉走馬,殺人最速。張子和曰: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內經》曰:火鬱發之。發謂發汗,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

白話文:

這都是手足少陰與少陽藥。吳鶴皋說:纏喉急痹,治療緩慢則會死亡。雄黃可以消散結聚之氣,鬱金可以散惡血,而巴豆可以瀉下黏涎。丹溪一生不用劇藥,但像此方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吧(單蛾、雙蛾、木舌、子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風,病因在於火,所以不分開論述;只有纏喉與走馬喉風,殺人最快。張子和說:針刺喉痹,放血,是最好的方法。《內經》說:火鬱結,要發散之。發散,就是發散汗液,放血是發散汗液的一個方面)。

2. 皂角丸

(《金匱》)

治肺癰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肺者,五臟之華蓋也,處於胸中,主氣,候在皮毛。勞傷血氣,腠理虛而風邪乘之,內感於肺,汗出惡風,咳嗽短氣,鼻塞項強,胸膈脹滿,久久不瘥,則成肺痿;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熱相搏,氣血稽留,蘊結於肺,則成肺癰。

白話文:

治療肺癰咳嗽、氣逆上衝,經常吐出濁痰,只能坐著不能躺著睡覺。(肺是五臟的華蓋,位於胸中,主司呼吸,分佈在皮毛。勞累損傷血氣,肌膚腠理虛弱而風邪乘虛而入,內感於肺,汗出惡風,咳嗽氣短,鼻塞項強,胸膈脹滿,長久不癒,就會演變成肺痿;風邪損傷皮毛,熱邪損傷血脈,風熱相搏,氣血凝滯,積聚於肺,就會形成肺癰。)

多唾涎沫而無膿者,肺痿也;口乾喘滿,咽燥而渴,甚則四肢微腫,咳吐膿血,胸中隱痛者,肺癰也。瘻為正氣虛,癰為邪氣實)。

皂角(刮去皮弦,酥炙)。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白話文:

不斷吐口水但沒有膿液的是肺癆;口乾、呼吸急促、喉嚨乾燥、口渴,嚴重的話四肢會輕微腫脹,咳嗽吐出膿血,胸部隱隱作痛的是肺癰。(瘻是正氣虛弱,癰是邪氣旺盛。)

此手太陰藥也。喻嘉言曰:火熱之毒,結聚於肺,表之裡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聿成洗盪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

白話文:

這是手太陰的藥方。喻嘉言說:因火熱引起的毒素,聚集在肺部,無論是表證還是裡證,用溫熱藥物治療或用寒涼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而且毒素很堅實,無法攻破。如果服用這個藥丸,恐怕沒有什麼堅實的地方攻不進去,從而能夠充分發揮洗滌的作用。不要因為藥方中藥物的低廉和卑微而輕視它。

《千金方》用桂枝去芍芍,加皂角,名桂枝去芍藥加皂角湯:治肺痿吐沫。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於乳房,而成乳癰。每服二錢,酒下(此藥能導其汗,散其風邪,汗出而病自愈矣)。

白話文:

《千金方》中有一種藥方,叫做「桂枝去芍藥加皁角湯」,是用桂枝、皁角取代了芍藥,用於治療肺痿吐沫。

這個方子還可以加上等量的蛤粉,研磨成細末,叫做「皁蛤丸」,用於治療婦女因風邪侵犯乳房而引起的乳癰。

每次服用兩錢,用酒送服(這味藥可以發汗,散去風邪,汗出之後病情自然痊癒)。

3. 托裡十補散

(《局方》。即《外科精要》十宣散)

白話文:

(《局方》就是《外科精要》中的「十宣散」)

治癰瘡初發或已發,邪高痛下,瘡盛形羸,脈無力者(若癰疽不因膏粱、丹毒、火熱、胃虛寒、氣鬱者,止宜補形氣、調經脈、自當消散,不待汗之、下之也)。

白話文:

治療癰瘡剛開始發作或已發作、邪氣旺盛疼痛向下發展、瘡勢嚴重、形體消瘦、脈搏無力的人(如果癰疽不是因為暴飲暴食、丹毒、燥熱、胃虛寒、氣鬱的人,應該進行補益形氣,調理經絡,就能自然消散,不需要用發汗、瀉下的方法)。

黃耆,人參,當歸(二錢),川芎,桂心,白芷,防風,厚朴,桔梗,甘草(一錢。)每服二錢,加至六錢,熱酒調下。本方加芍藥、連翹、木香、乳香、沒藥,亦名托裡散:治發背疔瘡。

白話文:

黃耆、人參、當歸(二錢)、川芎、桂心、白芷、防風、厚朴、桔梗、甘草(一錢。)每次服二錢,逐漸增加到六錢,用熱酒調服。如果本方加上芍藥、連翹、木香、乳香、沒藥,也叫做託裡散:用於治療發背疔瘡。

此手足太陰、足厥陰、陽明藥也。參耆補氣,芎歸活血,甘草解毒,桂心、白芷、桔梗排膿,厚朴瀉實滿,防風散風邪,為表裡氣血之藥,共成助陽內托之功也朱(丹溪曰:若冬月腫瘍用之,可轉重就輕;若潰瘍夏月用之,以桂樸之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耆,難為倚仗,世人不分冬夏,無論經絡,不能無誤也。《機要》曰:治瘡須用托裡、疏通臟腑、調和營衛三法。

白話文:

這裏的方劑是手足太陰、足厥陰、陽明的藥物。人參、黃耆補氣,川芎、當歸活血,甘草解毒,桂心、白芷、桔梗排膿,厚朴瀉去實滿,防風散風邪,為表裏氣血的藥物,共同起到助陽內託的作用。朱丹溪說:如果在冬天的時候,用這個方劑治療腫瘍,能使嚴重的病情轉輕;如果在夏天治療潰瘍,用桂樸的溫散藥物,再佐以防風、白芷,我擔心即使有用人參和黃耆,也不能依賴它,世人不知道區分冬夏,不分清經絡,不能沒有誤診。有位醫生說:治療瘡瘍必須使用託裏、疏通臟腑、調和營衛三種方法。

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躁,外無焮赤,痛深於內,其邪深矣,當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行,當先托裡;內外之中者,外無焮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營衛;用此三者,雖未即瘥,必無變證)。

白話文:

內外兼證的患者,脈沉實,發熱煩躁,外表沒有紅腫,疼痛深在體內,病邪很深,應該疏通臟腑,以斷絕病邪的來源;外表內證的患者,脈浮數,紅腫在外,形體症狀在外表顯現,恐怕病邪極盛而內行,應該先扶助正氣;內外兼證的患者,外表沒有紅腫疼痛,內部臟腑也宣通,知道病邪在經絡,應該調和營衛。使用這三種方法,雖然不能立即痊癒,但肯定不會有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