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癰瘍之劑第二十 (3)
癰瘍之劑第二十 (3)
1. 散腫潰堅湯
(東垣)
治同前證。
黃芩(八錢,半酒炒,半生用),知母,黃柏(酒炒),龍膽草(酒炒),花粉(酒洗),桔梗昆布(五錢),柴胡(四錢),升麻,連翹,甘草(炙),三稜(酒洗),廣朮(酒洗炒,三錢)葛根,歸尾(酒洗),芍藥(二錢),黃連(一錢。)每服六七錢。先浸半日,煎。食後熱服,服後仰臥,取藥在上膈。另將半料蜜丸,留藥湯吞之,量虛實服。
此手足少陽、足陽明藥也。柴胡、連翹清熱散結,升麻、葛根解毒升陽,花粉、桔梗清肺排膿,歸尾、芍藥潤肝活血,甘草和中化毒,昆布散痰潰堅,三稜、莪朮破血行氣(三稜破血中之氣),廣朮破氣中之血,黃芩、柏、連、龍膽、知母大瀉三焦之火,而桔梗又能載諸藥而上行也。
白話文:
散腫潰堅湯
這個方子治療和前面提到的病症相同。
藥材包含:黃芩(八錢,一半用酒炒過,一半生用),知母,黃柏(酒炒),龍膽草(酒炒),花粉(用酒洗過),桔梗、昆布(各五錢),柴胡(四錢),升麻,連翹,甘草(炙過),三稜(酒洗),莪朮(酒洗後炒過,三錢),葛根,當歸尾(酒洗),芍藥(二錢),黃連(一錢)。
每次服用六七錢的藥材。先浸泡半天,然後煎煮。飯後趁熱服用,服藥後要仰臥,使藥力作用在上腹部。另外準備一半劑量的蜂蜜丸,用藥湯送服,用量根據體質虛實調整。
這個方子主要作用於手足少陽經和足陽明經。柴胡和連翹能清熱散結,升麻和葛根能解毒並提升陽氣,花粉和桔梗能清肺排膿,當歸尾和芍藥能潤肝活血,甘草能調和中焦並化解毒素,昆布能散痰軟化堅硬腫塊,三稜和莪朮能破血行氣(三稜側重於破血中之氣),莪朮則側重於破氣中之血。黃芩、黃柏、黃連、龍膽草、知母能大瀉三焦之火,而桔梗又能引導所有藥材向上發揮作用。
2. 飛龍奪命丹
治一切疔腫、癰疽、惡瘡初發;或發而黑隱,毒氣內攻者。
天南星,雄黃,巴豆(去油,一錢),黃丹,乳香,硇砂,信石(五分),斑蝥(十六個,去頭足,炒),麝香(少許)。為末,蟾酥和為丸,如麥米大。每服十丸或十四五丸,量人虛實,好酒送下。瘡在上者,食後服;瘡在下者,食前服。忌油膩魚肉葷辛之物。
此十二經通行之藥也。毒氣內攻,瘡瘍黑陷,非平劑所能勝。南星、雄黃、黃丹味辛性燥,能殺毒破痰;巴豆、硇砂大毒大熱,能祛寒化積;斑蝥、蟾酥辛寒至毒,能拔疔腫,下惡物(斑蝥能瀉毒從小便出;巴豆能瀉毒從大便出);信石燥烈(劫痰);麝香香竄通竅;乳香能使毒氣外出,不致內攻。引之以酒,使行經絡,無毒不瀉也。
此乃厲劑,所謂藥不瞑眩,厥疾不瘳,此類是也(《玉機微義》曰:此方世俗多用之。然香竄燥毒之劑,蓋無經不至者,備汗吐下三法。病因食一切禽獸毒發及瘡,脈沉細緊數,毒蘊在裡,並濕毒,用之神效;若大熱大渴,毒氣焮發,脈浮洪在表,及膏粱積熱之人,不宜輕用;世人多不分此。又有以半夏代雄黃者,殊不知雄黃治諸瘡,及百節中大風、中惡者之意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疔瘡、癰疽、惡性瘡瘍初起,或是瘡瘍顏色發黑、隱藏在皮膚下,毒氣向內侵襲的情況。
藥方組成包含:天南星、雄黃、去除油脂的巴豆(一錢)、黃丹、乳香、硇砂、信石(五分)、去除頭足並炒過的斑蝥(十六個)、少量麝香。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再加入蟾酥一起調製成丸子,大小像麥粒。每次服用十丸或十四五丸,根據個人體質虛弱或強壯調整用量,用好酒送服。瘡瘍長在身體上部的,飯後服用;瘡瘍長在身體下部的,飯前服用。服用期間忌吃油膩、魚肉等葷腥辛辣的食物。
這個藥方是能通行全身十二經脈的藥。當毒氣向內侵襲,瘡瘍呈現黑色或凹陷時,一般的溫和藥劑無法有效治療。天南星、雄黃、黃丹味道辛辣、藥性燥熱,能夠殺滅毒素、化解痰液;巴豆、硇砂屬於大毒大熱的藥材,能驅散寒氣、消解積滯;斑蝥、蟾酥藥性辛寒且毒性強烈,能夠拔除疔瘡、排除惡毒之物(斑蝥能將毒素從小便排出,巴豆能將毒素從大便排出);信石藥性燥烈,可以劫除痰液;麝香氣味芳香,能開通阻塞的孔竅;乳香可以使毒氣從體表散發,防止毒素向內侵襲。用酒引導藥力,使其通行經絡,將體內的各種毒素排除。
這個藥方屬於猛烈的藥劑,正如俗語所說「藥不使人產生暈眩等反應,疾病就無法痊癒」,就是指這類的藥物(《玉機微義》提到:這個藥方民間常用,但這類氣味香竄、藥性燥烈的藥物,藥力幾乎能到達全身各處,具備了發汗、催吐、瀉下等三種作用。對於因食用禽獸類食物中毒、或瘡瘍發作,脈象沉細而緊數,毒素蘊藏在體內,以及濕毒等情況,使用這個藥方效果顯著;但是如果出現高熱、極度口渴、毒氣向外擴散、脈象浮大而洪盛等症狀,以及平時喜食肥膩食物、體內積熱的人,就不應該輕易使用此藥;世人常常沒有區分清楚這些狀況。還有人用半夏代替雄黃,卻不知道雄黃具有治療各種瘡瘍,以及身體各關節受到風邪侵襲、中邪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