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明目之劑第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明目之劑第十九 (5)

1. 防風飲子

治倒睫拳毛(倒睫拳毛,由目急皮縮之故也。蓋伏熱內攻,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併火邪,使眼皮緩則眼毛立出)。

黃連(炒),甘草(炙),人參(一錢),當歸(錢半),葛根,防風(五分),細辛,蔓荊子(三分。)食後服,避風寒濕熱。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參甘以補其氣,歸身以濡其血,黃連以清其火,防葛以散其風熱,細辛入少陰而潤腎,蔓荊走頭面而升陽。

本方除人參、當歸、黃連,加黃耆,名神效明目湯東垣:治前證兼赤爛昏痛,冷淚多眵。

又法摘去拳毛,以蝨血點數次即愈。

白話文:

防風飲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倒睫毛的問題,這是因為眼皮收縮所引起的。主要是由於內部的熱邪氣影響到了眼睛,陰氣的表現也讓眼睛出現問題,所以需要去除內部的熱和火邪,讓眼皮放鬆,這樣睫毛就能正常長出來。

這個方子包含了以下的藥材:炒過的黃連、炙甘草、一錢的人參、一個半錢的當歸、葛根、防風五分、細辛以及三分的蔓荊子。飯後服用,並且要注意避風、寒、濕、熱。

這些藥材主要作用於太陰和陽明兩經。人參和甘草是用來補氣的,當歸則有助於滋潤血液,黃連用來清熱解火,防風和葛根則用來驅散風熱,細辛可以滋潤腎臟並進入少陰經,而蔓荊子可以通向頭面部提升陽氣。

此外,這個方子如果將人參、當歸和黃連換成黃耆,則可以命名為“神效明目湯”來治療前面提到的症狀,同時兼顧紅腫、昏痛和冷淚多的情況。

另外的療法還包括用蝨子血點幾次就能療愈。

2. 羊肝丸

(《類苑》)

治目疾內障(倪仲腎曰:經曰:心者,五臟之專精,目者,其竅也,又為肝竅。腎主骨,骨之精為神水,故肝木不平,內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上為內障,此五臟病也。諸脈皆屬於目,相火者,心包絡也,主百脈,上榮於目,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障,此虛陽病也。

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於目,其精氣亦上注為目之精,四腑一衰,則精氣俱敗,邪火乘之,上為內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於陰,白眼赤脈,皆法於陽,陰齊陽侔,故能為視,陰微不立,陽盛即淫,經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上為內障,此弱陰病也。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也)。

夜明砂(淘淨),蟬蛻,木賊(去節),當歸(一兩,酒洗),羊肝(四兩,煮或生用。)以羊肝去筋膜,水煮,搗爛和丸。

此足厥陰藥也。蚊,食血之蟲,夜明砂皆蚊眼也,故能散目中惡血而明目(蝙蝠食蚊而眼不化,其矢為夜明砂);木賊輕揚而善磨木,故能平肝散熱而去障;蟬性善蛻,故能退翳;當歸能入厥陰,養血而和肝;用羊肝者,羊性屬火,取其氣血之屬,能補氣血,引諸藥入肝以成功也(羊肝丸之方頗多,茲量錄其一二)。

《濟生》羊肝丸:黃連一兩,羯羊肝一具,去筋膜,生用,搗爛和丸。《本事方》:煮爛搗用,治肝經有熱,目赤睛痛;及內障青盲(《綱目》云:但是目疾及障翳青盲皆治,忌豬肉冷水。樓全善曰:誠哉!河間之言。目盲耳聾,鼻不聞臭,舌不知味,手足不能運用者,皆由玄府閉塞,而神氣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利也。

故先賢治目昏花,如羊肝丸,用羊肝引黃連等藥入肝,解肝中諸郁,蓋肝主目,肝鬱解則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黃連之類,解熱鬱也,椒目之類,解濕鬱也,茺蔚之類,解氣鬱也,芎歸之類,解血鬱也,木賊之類,解積鬱也,羌活之類,解經郁也,磁石之類,解頭目郁、墜邪氣使下降也,蔓菁下氣通中,理亦同也。凡此諸劑,皆治氣血鬱結目昏之法,河間之言,信不誣矣。

至於東垣、丹溪用參耆補氣血,亦能明目,蓋目主氣血,盛則玄府得利,出入升降而明,虛則玄府無以出入升降而昏,此則必用參耆四物等劑,助氣血運行而明也)。

白話文:

羊肝丸

這種藥方用於治療眼睛的疾病和內障。儒家經典提到,心臟是五臟中的主宰,眼睛是其通道,而肝臟則也屬於這個通道。腎臟主宰骨骼,骨髓的精華(神水)因此受損,當肝木失衡,心火亢盛時,就會影響到眼睛,導致內障的發生。這是一種五臟的病變。所有的經脈都與眼睛相連,如果心包絡的火氣過旺,則脈絡會煩熱,進而導致眼睛內障,這是虛陽的情況。

膀胱、小腸、三焦和膽經都與眼睛息息相關,它們的精氣會影響眼睛的健康。如果四腑中的某一個虛弱,將影響到精氣,邪火便會趁機而入,進而造成內障,這是六腑的問題。眼睛的神水與陰有關,而眼白和紅脈則與陽有關,當陰陽失調時,視力就會受到影響。火氣旺盛則容易傷陰,這種情況稱為弱陰病。這些問題皆是因為陰虛而不能配合陽氣的結果。

製作羊肝丸的材料包括夜明砂(品質要好)、蟬蛻、木賊(去掉節)、當歸(一兩,酒洗過)、羊肝(四兩,可以煮熟或生用)。用羊肝去掉筋膜後,水煮,搗爛混合成丸。

這是一種足厥陰的藥物。蚊子是食血的昆虫,而夜明砂也可以清除眼中的病血,從而明亮眼睛(蝙蝠以蚊為食,因此眼睛不會受損,夜明砂就是其糞便);木賊可以輕易磨平木材,幫助平肝散熱,去除眼部障礙;蟬蛻則其性質良好,有助於消除眼中的雲翳;當歸進入厥陰經,可以滋養血液並調和肝臟;羊肝本身屬於火,能夠補充氣血,推動其他藥物進入肝臟以便發揮功效(羊肝丸的配方眾多,這裡僅呈現其中的一部分)。

《濟生》提到羊肝丸的製作方法是:使用一兩黃連,一具羯羊肝,去除筋膜,生用,搗爛混合成丸。《本事方》提到的做法是將其煮爛搗碎,適用於肝經有熱的情況,眼睛發紅、視力疼痛,以及內障和青盲。《綱目》指出,無論是什麼眼疾或內障都可以治療,但需避免豬肉和冷水。樓全善提到,這些都是正確的意見。眼盲、耳聾、鼻子無法嗅到氣味、舌頭無法識別味道、手腳無法活動等現象,皆因為身體的玄府閉塞,導致神氣的出入、升降受阻。

古代賢士在治療目昏、花眼時會用羊肝丸,因為羊肝能引導黃連等藥物進入肝臟,解除肝中的鬱結,而肝主宰眼睛,肝鬱得到緩解,眼睛的玄府就會通暢而視力變得明亮。黃連等藥物能夠解熱鬱,椒目類的藥物能夠解濕鬱,茺蔚類能夠解氣鬱,芎歸類的用以解血鬱,木賊類則用於解積鬱,羌活類藥物能夠解經鬱,磁石類的藥物則能解除頭部和眼部的鬱結,並驅逐邪氣,使其下降。蔓菁能夠通利氣息,原理也相似。所有這些藥物都有助於治療因氣血鬱結導致的視力模糊,這些都是可信的見解。

至於東垣和丹溪的治療方法,使用參和耆來補充氣血,這樣也能明亮眼睛,因為眼睛主宰氣血,氣血充足則玄府運作良好,視力明亮;如果虛弱則運作不暢,眼睛便會昏花,因此需要使用參、耆以及四物等藥方來促進氣血的運行,讓視力變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