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明目之劑第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明目之劑第十九 (3)

1. 消風養血湯

治目赤腫痛(風熱傷血則赤,風熱作實則腫,風熱攻注則痛。目外向面者為外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目痛赤脈從上下者,為太陽證,宜溫之散之;從上下者,為陽明證,宜寒之下之;從外走內者,為少陽證,宜和解之)。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腫痛(風熱傷血則紅,風熱積聚則腫,風熱攻入則痛。眼睛的外面靠近臉的部位叫做外眥,眼睛的裡面靠近鼻子的部位叫做內眥,上面的叫做外眥,下面的叫做內眥。眼睛疼痛發紅,脈絡從上下運行者,是太陽病證,宜於溫熱藥物發散治療;脈絡從上下運行者,是陽明病證,宜於寒涼藥物治療;脈絡從外向內運行者,是少陽病證,宜於和解藥物治療。)

荊芥,蔓荊子,菊花,白芷,麻黃,防風,桃仁(去皮尖),紅花(酒炒),川芎(五分),當歸(酒洗),白芍(酒炒),草決明,石決明,甘草(一錢)

白話文:

荊芥:具有疏散風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狀。

蔓荊子: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草藥,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瘡癤腫痛等症狀。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狀。

白芷:具有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鼻塞、頭痛、牙痛等症狀。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鼻塞頭痛等症狀。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桃仁(去皮尖):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腸胃不通、胸痹心痛等症狀。

紅花(酒炒):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川芎(五分):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當歸(酒洗):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白芍(酒炒):具有補血養陰、柔肝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草決明: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便祕等症狀。

石決明: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便祕等症狀。

甘草(一錢):具有補益脾胃、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咽喉腫痛等症狀。

此足太陽、厥陰藥也。荊芥、防風、麻黃、白芷、甘菊、蔓荊輕浮上升,並能消風散熱;桃仁、紅花、川芎、歸、芍辛散酸收,並能養血去瘀;兩決明皆除肝經風熱,專治目疾;瘀去血活則腫消,風散熱除則痛止。又目為肝竅,搜風養血,皆以和肝,加甘草者,亦以緩肝而止痛也(《保命集》云:目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易療;久病者在裡難治)。

白話文:

這是足太陽經和厥陰經的藥物。荊芥、防風、麻黃、白芷、甘菊、蔓荊質量輕,能向上升發,都能消風散熱;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芍藥辛散而酸收,都能養血去瘀;決明子清除肝經風熱,專治眼疾;瘀血排出,血活血通則腫脹消退,風散熱除則疼痛停止。另外,眼睛是肝臟的竅門,祛風養血,都以調和肝臟為主,再加甘草,也是為了緩和肝臟而止痛。(《保命集》中說:眼睛的疾病在體表則為表證,應當祛風散熱;在臟腑則為裡證,應當養血安神。突然發作的是表證,容易治療;長久發作的是裡證,難以治療。)

2. 洗肝散

(《局方》)

治風毒上攻,暴作赤腫,目痛難開,隱澀眵淚(凡目赤腫,或六腑秘,脈實有力者,為有里證,宜微利之,瀉青丸、洗肝散之類是也。眵音鴟,眼脂)。

白話文:

治療風毒侵襲頭部,突然紅腫,眼睛疼痛難以睜開,模糊不清並流眼淚(凡是眼睛紅腫,或六腑祕結,脈搏實有力者,屬有內在病證,宜採用輕微瀉下通便的方法,瀉青丸、洗肝散之類的藥物就是如此。眵的發音同「鴟」,是指眼屎)。

薄荷,羌活,防風,當歸,川芎,梔子,大黃,炙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無里證者,除梔子、大黃)。

白話文:

薄荷、羌活、防風、當歸、川芎、梔子、大黃、炙甘草,各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沒有裏證的人,去除梔子和 大黃)。

此足厥陰、陽明藥也。肝屬木而主目,木喜條達,風熱鬱於內,故用薄荷、羌防以升之散之;肝藏血,故用當歸、川芎以和之養之;大黃瀉胃火而通燥結;;梔子降心火而利小便(二便利則熱毒下降而赤腫消);甘草緩肝氣而和中州。

白話文:

這是足厥陰、陽明的藥方。肝臟屬木,主掌眼睛,木性喜歡條達舒暢,風熱鬱結在體內,所以用薄荷和羌防來疏散它;肝臟儲藏血液,所以用當歸和川芎來調和並滋養它;大黃瀉去胃火,並通解燥結;梔子降去心火,利於小便(大小便通暢,則熱毒下降,紅腫消退);甘草緩解肝氣,調和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