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明目之劑第十九 (2)
明目之劑第十九 (2)
1. 加減駐景丸
(《易簡》)
治肝腎氣虛,兩目昏暗(目為肝竅,瞳子神光屬腎,故肝腎虛則目昏暗也)。
枸杞子,五味子,車前子(炒,二兩),楮實,川椒(炒,一兩),熟地黃,當歸(五兩),菟絲子(八兩,酒浸。)蜜丸。酒下。本方除當歸、五味、楮實、川椒,名駐景丸:治同。
此足少陰、厥陰藥也。熟地、枸杞補肝滋腎,菟絲、楮實益精強陰,五味斂耗散而助金水(五味子酸鹹居多,能斂肺金、滋腎水、收瞳人散大),當歸和氣血而益肝脾(肝藏血,脾統血,目得血而能視),川椒補火以逐下焦虛寒,車前利水而瀉肝腎邪熱也(車前子清肝明目,利小便而不走氣,得此瀉邪,則補藥更為得力。張子和曰:目赤腫是厥陰肝經風熱,利小便能去肝經風熱)。
白話文:
這個加減駐景丸,主要是用來治療因為肝腎氣虛,導致眼睛昏花看不清楚的症狀。(眼睛是肝臟的開竅之處,瞳孔的光彩屬於腎臟,所以肝腎虛弱就會導致眼睛昏花。)
藥方組成:枸杞子、五味子、炒過的車前子(各二兩)、楮實、炒過的川椒(各一兩)、熟地黃、當歸(各五兩)、菟絲子(八兩,用酒浸泡過)。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用酒送服。這個藥方如果去掉當歸、五味子、楮實、川椒,就叫做駐景丸,它的功效和這個加減駐景丸相同。
這個藥方主要是針對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藥。熟地黃和枸杞子可以補肝滋腎,菟絲子和楮實可以補益精氣、強壯腎陰,五味子可以收斂耗散的精氣並幫助肺金和腎水(五味子味道酸鹹,可以收斂肺氣、滋養腎水,並收縮散大的瞳孔),當歸可以調和氣血、補益肝脾(肝臟儲藏血液,脾臟統管血液,眼睛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看見東西),川椒可以補火以驅除下焦虛寒,車前子可以利水並瀉除肝腎的邪熱(車前子可以清肝明目,利小便但不耗損氣,有了它來瀉除邪氣,補藥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張子和說過:眼睛紅腫是因為厥陰肝經有風熱,利小便可以去除肝經的風熱)。
2. 定志丸
(《局方》)
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者(王海藏曰:目能近視,責其有水;不能遠視,責其無火,法宜補心)。常服益心強志,能療健忘。
遠志,菖蒲(二兩),人參,茯苓(一兩。蜜丸,)硃砂為衣。張子和方無菖蒲,加茯神、柏子仁、酸棗仁,亦名定志丸,酒糊丸,薑湯下:安魂定驚。
此手少陰藥也。人參補心氣,菖蒲開心竅,茯苓能交心氣於腎,遠志能通腎氣於心,硃砂色赤,清肝鎮心,心屬離火,火旺則光能及遠也。
白話文:
此方名為定志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要治療眼睛只能看清楚近處,看不清楚遠處的狀況(王海藏認為:眼睛能看清楚近處,是因為體內有水氣;看不清楚遠處,是因為體內火氣不足,治療方法應該補益心臟)。經常服用此藥可以增強心臟功能,堅定意志,也能夠治療健忘。
藥材包含:遠志、菖蒲各二兩,人參、茯苓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藥丸,再用硃砂包覆藥丸外層。張子和的配方中沒有菖蒲,改為加入茯神、柏子仁、酸棗仁,也叫做定志丸。用酒或米糊做成藥丸,服用時用薑湯送服,具有安定心神、鎮靜驚嚇的作用。
這個方子是屬於手少陰心經的藥物。人參可以補益心氣,菖蒲可以開啟心竅,茯苓可以使心氣與腎氣相互交流,遠志可以使腎氣通達心臟,硃砂顏色為紅色,可以清肝鎮心。心屬離火,火氣旺盛,視力就能夠看得遠。
3. 地芝丸
(東垣)
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王海藏曰:目能遠視,責其有火;不能近視,責其無水,法當補腎)。
生地黃(焙),天冬(四兩),枳殼(炒),甘菊花(去蒂,二兩。)蜜丸。茶清或酒下(用茶者,欲火熱之下降;用酒者,欲藥力之上行)。
此足少陰藥也。生地涼血生血,天冬潤肺滋腎,枳殼寬腸去滯,甘菊降火除風。
白話文:
這個「地芝丸」的方子,主要是用來治療眼睛看遠清楚但看近模糊的症狀。(王海藏認為:眼睛看遠清楚,是因為體內有火氣;看近模糊,是因為體內缺乏水分,所以治療方法應該要補腎。)
這個藥方裡的組成有:焙過的生地黃、天門冬(各四兩)、炒過的枳殼、去掉蒂的甘菊花(各二兩),把這些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時可以用茶水或酒送服。(用茶水送服,是想讓火氣下降;用酒送服,是想讓藥力向上走。)
這個藥方主要是針對足少陰腎經的。生地黃能涼血並產生血液,天門冬能滋潤肺部並滋養腎臟,枳殼能寬鬆腸道並去除滯積,甘菊花能降火氣並消除風邪。
4. 人參益胃湯
治勞役飲食不節,內障目病(內障者,睛里昏暗,與不病之眼無異,唯瞳人內有隱隱青白者。李東垣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胃,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及因邪氣所並,則損其血脈,故諸病生焉。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不明至理也)。
黃耆,人參(一兩),甘草(炙,八錢),白芍藥(炒),黃柏(酒炒四次,三錢,)蔓荊子(二錢。)每四錢,日二服。本方加升麻、葛根,名益氣聰明湯(別見補門)。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參、耆、甘草大補中氣,以強脾胃;蔓荊升清陽而通九竅,白芍入厥陰而和榮血(目得血而能視),黃柏除濕熱而滋腎水(腎水足則目明),使精氣足而清陽升,則臟腑和而障翳退矣(樓全善曰:治目不明,氣虛而未脫,可於參耆中微加連柏;若氣已脫,連柏等涼藥不可施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導致眼睛內出現問題的(所謂內障,指的是眼睛內部昏暗,外觀看起來和沒病眼的正常眼睛一樣,只是瞳孔內部隱約有青白色的東西。李東垣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來自脾胃,然後向上輸送滋養眼睛。脾是所有陰氣的源頭,眼睛是血氣匯聚的地方。所以脾虛弱了,五臟的精氣就失去主導,無法將精華輸送到眼睛。心是君火,主管精神,應該安靜平和,而相火(包絡)代替它行使職責;相火主管全身的血管,這些血管都滋養眼睛。如果過度勞累運動,相火就會妄動,加上外邪侵入,就會損傷血管,導致各種疾病產生。醫生如果不調理脾胃、不養血安神,只治療表面症狀,不從根本解決問題,就是不明理)。
藥方組成:黃耆、人參(各一兩),炙甘草(八錢),炒白芍藥,酒炒四次的黃柏(三錢),蔓荊子(二錢)。每次服用四錢,一天服用兩次。這個方子再加入升麻、葛根,就叫做益氣聰明湯(在補益類的方子裡有詳細介紹)。
這個方子是調理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的藥。人參、黃耆、甘草大補中氣,用來強健脾胃;蔓荊子可以使清陽之氣上升,暢通九竅;白芍藥可以進入厥陰肝經,調和營血(眼睛得到血的滋養才能看見東西);黃柏可以去除濕熱,滋養腎水(腎水充足,眼睛就明亮)。這樣就可以使精氣充足,清陽之氣上升,那麼五臟六腑就會協調,眼睛的障礙就會消退(樓全善說:治療眼睛不明亮,如果是因為氣虛而沒有完全脫離,可以在人參、黃耆的基礎上少量加入黃連和黃柏;如果氣已經脫離,就不能使用黃連、黃柏等寒涼的藥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