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消導之劑第十六 (5)
消導之劑第十六 (5)
1. 葛花解酲湯
專治酒積,或嘔吐,或泄瀉,痞塞,頭痛,小便不利(酒,大熱有毒,又水之所釀成,故熱而兼濕,濕熱積於腸胃,故見諸證)。
白話文:
專門治療酒積症狀,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胸腹痞塞、頭痛、小便不利(酒性大熱有毒,又是用水分釀造而成,所以又熱又濕,濕熱積聚在腸胃,所以出現了各種症狀)。
葛花,豆蔻,砂仁(一錢),木香(一分),青皮,陳皮,人參,白朮(炒),茯苓(四分),神麯(炒),乾薑,豬苓,澤瀉(三分。)
白話文:
葛花、豆蔻、砂仁(一錢)、木香(一分)、青皮、陳皮、人參、白朮(炒)、茯苓(四分)、神麯(炒)、乾薑、豬苓、澤瀉(三分)。
此手足陽明藥也。過飲無度,濕熱之毒積於腸胃,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從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為君。神麯解酒而化食,木香、乾薑調氣而溫中,青皮、陳皮除痰而疏滯,二苓、澤瀉能驅濕熱從小便出,乃內外分消之劑。飲多則中氣傷,故又參朮以補其氣也(人參補氣,最能解酒。
白話文:
這是一張治療手足陽明經疾病的藥方。過量飲酒,濕熱毒素積聚在腸胃中,葛花單獨進入陽明經,使濕熱從肌肉中釋放出來;豆蔻、砂仁都能辛散解酒,所以作為君藥。神麴解酒並化解食物,木香、乾薑調氣暖胃,青皮、陳皮化痰理氣,茯苓、澤瀉能驅除濕熱從小便排出,這是內外分消的方劑。飲酒過多則中氣受損,所以又加入人參、白術來補氣(人參補氣,最能解酒)。
李東垣曰:酒,大熱有毒,無形之物也。傷之只當發汗,次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氣。今人或用酒為丸,大熱之藥下之,或用大黃、牽牛下之,是無形元氣受傷,反損有形陰血,陰血愈虛,陽毒太旺,元氣消亡,而虛損之病成矣。或曰葛花解酒而發散,不如枳椇。枳椇:一名雞距,一名木蜜,經霜黃赤而味甘,其葉入酒,酒化為水;門外植此木者,屋內釀酒多不佳)。
白話文:
李東垣說:酒,本身大熱又有毒,是一種無形之物。當酒傷身體時,應該發汗來排毒,之後再利小便,讓濕氣從上下兩處消散。現在有些人習慣用酒來做藥丸,再用大熱之藥來服用,或用大黃、牽牛來通便瀉下,這種做法會傷害無形元氣,反而損傷有形陰血,陰血越虛,陽毒越旺,元氣就會消亡,最終導致虛損之病。有人說葛花可以解酒並發散酒氣,但不如枳椇。枳椇,又名雞距,也叫木蜜,經過霜露的洗禮後變成黃紅色而且味道甘甜,它的樹葉泡在酒中,可以讓酒變成水;在屋門口種植這種樹的人,屋內釀的酒通常很難成功。
2. 鱉甲飲
(嚴氏)
治瘧久不愈,腹中結塊,名曰瘧母(瘧久不愈為痎瘧,多成癖於左脅之下,名曰瘧母,乃肝之積也。瘧屬少陽膽經,膽與肝相表裡,久瘧屬在血分,血亦肝所主也,當以鱉甲為君,隨證虛實而施佐使之藥)。
白話文:
治療瘧疾很久都沒有痊癒,腹中出現結塊,稱之為瘧母。(瘧疾長期不癒演變成為痎瘧,多聚集在左脅下方,稱為瘧母,是肝臟的鬱積。瘧疾屬於少陽膽經,膽和肝臟互相表裡,長期的瘧疾屬於血分,血也由肝臟主導,應當以鱉甲為主藥,根據證狀虛實而使用輔佐和引導的藥物)。
鱉甲(醋炙),白朮(土炒),黃耆,芎藭,白芍(酒炒),檳榔,草果(麵煨),厚朴,陳皮甘草,等分。薑三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
白話文:
鱉甲(用醋炙過),白朮(用土炒過),黃耆,芎藭,白芍(用酒炒過),檳榔,草果(用麵粉煨過),厚朴,陳皮,甘草,分量相同。加入薑三片,棗子一枚,烏梅少許,煎服。
此足少陽、厥陰、太陰藥也。久瘧必由脾虛,白朮補脾氣,黃耆補肺氣,使氣足脾運,方能磨積也;川芎補肝而行血中氣滯,芍藥助脾而散肝經火邪,二藥並和厥陰榮氣,榮血調則陰陽和矣陰陽爭故發寒發熱;檳榔下氣而攻積,草果暖胃而祛寒,厚朴破血而散滿,陳皮理氣而消痰,甘草和中而補土,鱉甲鹹平屬陰,色青入肝,專能益陰補虛,清熱散結,故為痎瘧之君藥也。
白話文:
這副藥方適合治療足少陽、厥陰、太陰的疾病。長期的瘧疾一定是因為脾臟虛弱而導致的,白術可以補脾氣,黃耆可以補肺氣,使氣血充足,脾臟運化正常,纔能夠磨滅積滯;川芎可以補肝並且運行肝血中的氣滯,芍藥可以幫助脾臟並且散去肝經的火邪,這兩種藥物合用可以調節厥陰的榮氣,如果榮血調和,那麼陰陽就會調和;檳榔可以下降氣機並且攻逐積滯,草果可以溫暖胃部並且祛除寒邪,厚朴可以破血並且散去滿塞,陳皮可以理氣並且化痰,甘草可以調和中氣並且補益脾土,鱉甲鹹平屬陰,顏色青色可以進入肝臟,專門可以滋陰補虛,清熱散結,所以是瘧疾的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