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除痰之劑第十五 (7)
除痰之劑第十五 (7)
1. 三子養親湯
(韓𢘅)
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痰不自動,因火而動。氣有餘便是火。氣盛上湧故喘,痰火塞胸故懶食)。
紫蘇子(沉水者),白芥子,萊菔子。各微炒、研,煎服。或等分,或看病所主為君。
此手足太陰藥也。白芥子除痰,紫蘇子降氣,萊菔子消食,然皆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矣(吳鶴皋曰:治痰先理氣,此治標耳,終不若二陳能健脾去濕,有治本之功也。李士材曰:治病先攻其甚,若氣實而喘,則氣反為本,痰反為標矣,是在智者神而明之,若氣虛者非所宜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老年人因為氣實痰多而引起的喘滿、不想吃飯的情況。(痰液本來不會自己動,是因為體內有火才會動。氣太旺盛就會產生火。氣往上衝就會喘,痰火堵塞在胸口就會不想吃飯。)
藥材包含紫蘇子(要用沉在水裡的)、白芥子、萊菔子。這三種藥都稍微炒過、研磨成粉,然後煎煮後服用。用量可以三種藥等份,也可以根據病症的主要情況來決定哪種藥做為主藥。
這個方子是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藥。白芥子能化痰,紫蘇子能降氣,萊菔子能消食。這三味藥都是可以疏通氣機、化痰的藥,氣機順暢了,火就會降下來,痰也就消散了。(吳鶴皋說:治療痰要先調理氣,這只是治標的方法,最終還是比不上二陳湯健脾去濕,有治本的功效。李士材說:治病要先攻擊最嚴重的問題,如果因為氣實而喘,那麼氣反而是根本原因,痰反而是表面現象,這要靠有智慧的人去靈活判斷。如果屬於氣虛的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
2. 滌痰湯
(嚴氏)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心在竅為舌,心別脈系舌根,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腎脈俠舌本,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其脈道,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脈亡血,不能榮養而喑者,又當加補血藥。風痰塞其經絡,舌強不能言,其證為重;若壅熱上攻,舌腫不能轉者,其證為輕)。
半夏(薑製),膽星(三錢五分),橘紅,枳實,茯苓(二錢),人參,菖蒲(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加姜煎。
此手少陰、足太陰藥也。心脾不足,風邪乘之,而痰與火塞其經絡,故舌本強而難語也。人參、茯苓、甘草補心益脾而瀉火;陳皮、南星、半夏利氣燥濕而祛痰;菖蒲開竅通心;枳實破痰利膈;竹茹清燥開鬱,使痰消火降,則經通而舌柔矣(喻嘉言曰:此證最急,此藥最緩,有兩不相當之勢。審其屬實,用此湯調下牛黃丸;審其屬虛,用此湯調下二丹丸,庶足開痰通竅)。
(附:二丹丸:丹參,熟地,天冬(兩半),麥冬,茯神,甘草(一兩),丹砂,人參,菖蒲,遠志(五錢。蜜丸)。安神養血,清熱息風,服之得睡。有風中心脾者,有痰塞心竅者,有風寒壅滯者,致舌本木強;又有氣虛、血虛、腎虛,及老人暴不能言者,宜十全大補湯加菖蒲、遠志)。
白話文:
滌痰湯
這個藥方是治療中風導致痰迷心竅,使得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的狀況。(心臟的表現是在舌頭,心臟有一條經脈聯繫著舌根,脾臟的經脈連接舌本、分布於舌下,腎臟的經脈則夾著舌本。當這三條經脈虛弱時,痰涎就會趁虛堵塞經脈,導致舌頭無法轉動說話。如果這三條經脈是血虛,無法滋養而導致失聲,則需要加入補血的藥物。風痰阻塞經絡,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如果痰熱壅盛向上攻擊,導致舌頭腫脹不能轉動,則情況比較輕微。)
藥方組成:
- 半夏(用薑炮製過):三錢五分
- 膽南星:三錢五分
- 橘紅:二錢
- 枳實:二錢
- 茯苓:二錢
- 人參:一錢
- 菖蒲:一錢
- 竹茹:七分
- 甘草:五分
用水加生薑一起煎煮。
這個藥方主要是針對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因為心脾氣血不足,風邪趁虛侵入,使得痰和火堵塞經絡,所以舌頭僵硬難以說話。人參、茯苓、甘草能補益心脾,並有瀉火的作用;陳皮、膽南星、半夏可以理氣燥濕,祛除痰液;菖蒲可以開竅通心;枳實可以破痰利膈;竹茹可以清熱燥濕,疏理鬱悶,使痰消散,火氣下降,經絡通暢,舌頭自然就柔軟了。(喻嘉言說:這種病症來得急,但這個藥方藥效較慢,有兩者不相符的情況。如果病症屬於實證,可以用這個藥湯調服牛黃丸;如果病症屬於虛證,可以用這個藥湯調服二丹丸,這樣才能有效開痰通竅。)
(附:二丹丸:丹參、熟地、天冬(各兩錢半)、麥冬、茯神、甘草(各一兩)、硃砂、人參、菖蒲、遠志(各五錢),用蜂蜜製成藥丸。主要作用是安神養血,清熱息風,服用後能幫助睡眠。因為風邪侵襲心脾,或是痰液阻塞心竅,或是風寒壅滯,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也有因為氣虛、血虛、腎虛,以及老年人突然失語的情況,適合用十全大補湯加上菖蒲、遠志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