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17)
瀉火之劑第十四 (17)
1. 元參升麻湯
(《活人》)
治發斑咽痛(發斑者,陽明胃熱也:咽痛者,少陰相火也)。
元參,升麻,甘草,等分。
此足陽明、少陰藥也。升麻能入陽明,升陽而解毒;元參能入少陰,壯水以制火;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上可以利咽,而內可以散斑也。
本方除元參,加犀角、射干、黃芩、人參,名陽毒升麻湯:治陽毒發斑,頭項背痛,狂躁罵詈,咽腫吐血。溫服取汗。
白話文:
元參升麻湯
治療發斑點伴咽喉疼痛(發斑點是陽明經胃火旺盛,咽喉痛是少陰經相火旺盛)。
藥方組成:元參、升麻、甘草,三味藥材等量。
此方藥材皆屬足陽明經與少陰經藥物。升麻能進入陽明經,提升陽氣並解毒;元參能進入少陰經,滋陰降火;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疏散和調和的作用,因此,上方可以利咽喉,內裡可以散除斑點。
若將此方中的元參去除,再加入犀角、射干、黃芩、人參,則名為陽毒升麻湯,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發斑、頭頸背痛、狂躁罵人、咽喉腫痛及吐血等症狀。溫熱服用,使其發汗。
2. 消斑青黛飲
(節庵)
治傷寒熱邪傳裡,裡實表虛,陽毒發斑(血熱不散,蒸於皮膚則為斑,輕如疹子,重若錦紋,紫黑者熱極而胃爛也,多死。此或因陽證投設熱藥,或因下早,表熱乘虛入胃,或因下遲,熱留胃中,皆發斑。
斑證有六:曰傷寒發斑,或下早,或下遲也;曰溫毒發斑,冬時感寒,至春始發也;曰熱病發斑,冬時感寒,至夏乃發也;曰時氣發斑,天疫時行之氣也,治略相同;曰內傷發斑,先因傷暑,次食涼物,逼其暑火浮游於表也,宜加香薷、扁豆;曰陰證發斑,元氣大虛,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之火,上獨熏肺,傳於皮膚,淡紅而稀少也,宜大建中湯,誤投寒劑則殆矣)。
青黛,黃連,犀角,石膏,知母,元參,梔子,生地黃,柴胡,人參,甘草。加薑、棗煎,入苦酒(醋也)一匙,和服。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此足陽明藥也。發斑雖由胃熱,亦諸經之火有以助之。青黛、黃連以清肝火,梔子以清心肺之火,元參、知母、生地以清腎火,犀角、石膏以清胃火,此皆大寒而能解鬱熱之毒者。引以柴胡,使達肌表(柴胡清少陽相火;使以薑棗,以和營衛);其用人參、甘草者,以和胃也,胃虛故熱毒乘虛入里,而發於肌肉也。加苦酒者,其酸收之義乎。
白話文:
消斑青黛飲
此方治療傷寒熱邪深入內裡,內實外虛,陽毒導致的斑疹。斑疹是血熱不散,蒸騰於皮膚而形成,輕者如疹子,重者如錦紋,顏色紫黑者,熱邪極盛,胃已受損,多半凶險。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陽證時使用了溫熱藥物,或是瀉下過早,表熱乘虛而入胃,或是瀉下過遲,熱邪滯留於胃中,皆可導致斑疹。
斑疹的成因有六種:傷寒發斑,可能因瀉下過早或過遲;溫毒發斑,冬天受寒,到春天發病;熱病發斑,冬天受寒,到夏天發病;時氣發斑,是流行性疾病;內傷發斑,先受暑熱,後又吃涼物,導致暑熱浮於體表,此時宜加香薷、扁豆;陰證發斑,元氣大虛,寒邪在下,逼迫虛弱的陽氣上浮,熏蒸肺部,傳至皮膚,表現為淡紅色而稀少的斑疹,宜用大建中湯,誤用寒涼藥物則十分危險。
藥方組成:青黛、黃連、犀角、石膏、知母、元參、梔子、生地黃、柴胡、人參、甘草。加生薑、大棗煎煮,再加入一匙苦酒(醋)。大便不通者,去除人參,加大黃。
此方屬於足陽明經藥物。雖然斑疹由胃熱引起,但其他經絡的熱邪也會助長其勢。方中青黛、黃連清肝火,梔子清心肺之火,元參、知母、生地清腎火,犀角、石膏清胃火,這些藥物都屬大寒之品,能解鬱熱之毒。用柴胡引藥達肌表(柴胡清少陽相火),用薑棗調和營衛;人參、甘草和胃,因胃虛則熱毒乘虛而入,發於肌肉。加苦酒(醋)則是利用其收斂的作用。
3. 玉屑無憂散
(陳無擇)
治纏喉風痹,咽喉腫痛,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症,小兒奶癬,及骨屑哽塞。
元參,黃連,荊芥,貫眾,山豆根,茯苓,甘草,砂仁,滑石(五錢),硼砂,寒水石(三錢。)為末。每一錢,先挑入口,徐以清水嚥下。能除三尸,去八邪,闢瘟療渴(硼砂、玄參最能生津,凡瀉火利水之藥,皆能療渴。)
此足陽明、少陰藥也。元參、黃連、寒水石清火,貫眾、山豆根解毒,滑石、茯苓利水,砂仁、硼砂軟堅(並能消骨鯁),荊芥散結,甘草和中,故能統治諸證也(朱丹溪曰:咽痛必用荊芥,虛火上炎必用玄參。又有陰氣大虛,虛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遂成咽痛,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宜濃煎人參湯細細呷之,如用清降之藥立斃)。
白話文:
玉屑無憂散
此方治療喉嚨風痺導致的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或因風涎阻塞引起的口舌生瘡;以及大人酒症、小兒奶癬,甚至骨頭碎片卡喉等症狀。
藥方組成:玄參、黃連、荊芥、貫眾、山豆根、茯苓、甘草、砂仁、滑石(五錢)、硼砂、寒水石(三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先在口中含一下,再慢慢用清水送服。此方能驅除三尸蟲,去除八種邪氣,預防瘟疫和治療口渴。(硼砂、玄參最能生津止渴,凡是瀉火利水的藥物,都能治療口渴。)
此方藥性屬於足陽明經和少陰經。其中,玄參、黃連、寒水石清熱瀉火;貫眾、山豆根解毒;滑石、茯苓利水;砂仁、硼砂軟堅散結(並能消除骨頭卡喉);荊芥散結消腫;甘草調和藥性,因此能治療各種相關症狀。(朱丹溪說:咽喉痛一定要用荊芥,虛火上炎一定要用玄參。如果陰氣大虛,虛火遊走失控,侵犯咽喉,就會導致咽喉疼痛,脈象會浮大而沉澀,應當服用濃煎的人參湯慢慢飲用,如果使用清熱瀉火藥物,反而會危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