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16)

回本書目錄

瀉火之劑第十四 (16)

1. 二母散

治肺勞有熱,不能服補氣之劑者(肺虛挾火,或咳嗽發熱,陰虛已甚,再服補陽之藥,則火益亢而陰益虧,故有雖病虛勞不能服溫補藥者)。

白話文:

治療肺部勞損且有熱症,不能服用補氣藥物的情況(當肺虛弱並伴有火旺,或者咳嗽伴有發熱,陰液已經非常虧損,此時如果再服用溫補陽氣的藥物,則會使火勢更加旺盛而陰液更加虧損,因此有些雖然患有虛勞但不能服用溫補藥物的人)。

知母(炒),貝母(炒。等分。)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兩,加巴霜十粒,薑三片,臨臥,白湯嚼服,治咳嗽痰喘,必利下寒痰。

白話文:

將知母(炒過)、貝母(炒過。各等分重)磨成粉末服用。古方中知母、貝母各一兩,加入巴霜十粒、薑三片,睡覺前,用白開水嚼服,治療咳嗽、痰多喘促,一定能順暢排出寒痰。

此手太陰藥也。火旺鑠金,肺虛勞熱,能受溫補者易治,不能受溫補者難治,故又設此法滋陰,用貝母化痰瀉肺火,知母滋腎清肺金,取其苦能泄熱,寒能勝熱,潤能去燥也(二母皆潤燥之藥)。

白話文:

這是手太陰的治療方法。火旺盛,會耗損金,肺虛損、勞熱,能接受溫補治療的容易治癒;不能接受溫補治療的難以治癒,因此再設定此法滋陰,用貝母化痰,瀉肺火;知母滋腎,清肺金,取其苦能瀉熱,寒能勝熱,潤能去燥(二母都是潤澤乾燥的藥物)。

2. 利膈湯

(《本事》)

治脾肺火熱,虛煩上壅,咽痛生瘡(十二經脈惟足太陽在表,別下項不歷膈咽;余經皆循喉嚨歷膈,或實熱上攻,或虛火妄行,痰涎結聚,則成咽痛、咽瘡。實火宜升之散之,若虛火宜用人參、薑、附辛熱之藥,多有過服寒涼而病反甚者。張子和曰:經何以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蓋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嗌乾嗌痛,咽腫頜腫,舌本強,皆君火也;惟喉痹急速,相火也。君火,人火也;相火,龍火也)。

白話文:

治療脾肺過熱,虛火上升,咽喉疼痛生瘡。(十二經脈中,只有足太陽經在表層,從項部向下走而不經過膈肌和咽喉;其餘經脈都循著喉嚨經過膈肌,如果實熱上攻,或虛火妄行,痰液凝聚,就會形成咽喉疼痛、咽喉生瘡。實火宜用昇提的方法治療,虛火宜用人參、薑、附等辛熱藥物,很多人過度服用寒涼藥而使病情加重。張子和說:經書上為什麼說陰陽結聚就會形成咽喉腫痛,因為君火和相火特別旺盛,就會使熱邪結聚在正經絡脈上,所以疼痛且發病快;咽乾咽痛,咽喉腫脹,舌根強硬,都是君火造成的;只有咽喉腫痛發病快是相火所引起的。君火是人火;相火是龍火。)

薄荷,荊芥,防風,桔梗,甘草,牛蒡子(炒),人參,等分。或為末,每服二錢。或加殭蠶(其氣清化,能散相火逆結之痰)。

白話文:

薄荷、荊芥、防風、桔梗、甘草、牛蒡子(炒過的)、人參,各取等分。或者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或者在這些藥材中加入殭蠶(殭蠶的氣息清涼、能散發相火逆結的痰)。

此手太陰、少陰藥也。咽痛咽瘡,由於火鬱,桔梗、甘草,甘桔湯也,辛苦散寒,甘平除熱,為清膈利咽之要藥;加薄荷、荊、防以散火除風,加牛蒡子以潤腸解毒;火者,元氣之賊,正氣虛則邪火熾,故又加人參以補虛退熱(喻氏曰:此方清上焦壅熱,全用辛涼輕清之味,不用苦寒下降之藥,較涼膈散更勝)。

白話文:

此方是手太陰、少陰的藥方。咽喉疼痛、咽喉潰爛,都是由火氣鬱積造成的,桔梗、甘草是甘桔湯的主要藥物,桔梗辛苦可以散寒、甘草甘平可以除熱,是清膈利咽的重要藥物。再加入薄荷、荊芥、防風,可以散火除風;加入牛蒡子可以潤腸解毒。火是元氣的賊,正氣虛就會導致邪火旺盛,所以又加入人參以補虛退熱(喻氏說:此方清上焦壅熱,全部用辛涼輕清的藥味,不使用苦寒下降的藥物,比涼膈散更好)。

3. 甘桔湯

(《金匱》名桔梗湯)

治少陰咽痛喉痹,肺癰吐膿,乾咳無痰,火鬱在肺(手少陰心脈挾咽,足少陰腎脈循喉嚨,火炎則痛。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少陰君火;一陽,少陽相火也。肺癰者,《金匱》云: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難救。火鬱在肺,則乾咳無痰);亦治心臟發咳,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

白話文:

治療少陰經引起的咽喉疼痛、喉嚨腫痛、肺部膿腫吐膿、乾咳無痰,這是因為火氣鬱結在肺部(手少陰心臟脈絡挾持咽喉,足少陰腎臟脈絡循行喉嚨,火氣旺盛就會疼痛。《黃帝內經》上說:一陰一陽結合,稱為喉痹。一陰,是指少陰君火;一陽,是指少陽相火。肺部膿腫,《金匱要略》上說:熱氣所經過的地方,血液凝滯,蓄積膿腫,吐出的膿液像米粥一樣,剛開始可以治療,膿腫形成後就難以治療了。火氣鬱結在肺部,就會乾咳無痰);也治療心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心臟疼痛,喉嚨中有東西梗阻的感覺。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分。王好古加法: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吐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斑,加荊芥、防風;痰火,加牛蒡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昂按:觀海藏之所加,而用藥之大較亦可識矣)。

白話文: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分。以下是王好古的補法: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吐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耆;發斑,加荊芥、防風;痰火,加牛蒡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註:觀察補藥所加之方,即可看出用藥的概況。)

此手太陰、少陰藥也。甘草甘平,解毒而瀉火;桔梗苦辛,清肺而利膈,又能升提血氣,表散寒邪,排膿血而補內漏;故治咽痛喉痹,肺癰咳嗽,取其辛苦散寒,甘平除熱也(《金匱》曰:咳而胸滿振寒,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為肺癰,此湯主之。

白話文:

此藥就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的藥物。甘草味甘性平,主治解毒瀉火;桔梗味苦辛,主治清肺利膈,還能升提血氣,表散寒邪,排膿血,補益內漏;因此可用來治療咽痛喉痹、肺癰咳嗽,取其苦辛味散寒,甘平味除熱的特性。(《金匱》雲:咳嗽且胸悶心悸,喉嚨乾澀卻無口渴,時常吐出濁臭痰液,是肺癰所致,可用此湯方治療。)

喻嘉言曰;此上提之法,乘其新起,提其敗血,或從唾出,或從便出,足以殺其毒,此因胸滿振寒不渴,病尚在表,用此升提肺氣,若勢已入里,又當引之從胃入腸,此法不中用矣。《綱目》曰:喉痹惡寒,為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忌用膽礬酸寒等劑點喉,使陽郁不得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使陽邪陷里。宜用表藥提其氣,升以助陽也;如不惡寒,脈滑實者,又當用寒劑下之,酸劑收之也。

白話文:

喻嘉言說:這種上提的方法,趁著病邪剛剛發作,提拔敗血,或者從唾液中排出,或者從大便中排出,足以殺死毒素。這是由於胸中滿悶,振寒不渴,病邪還在身體表面,用這種方法升提肺氣,如果邪氣已經進入身體內部,就應該引導它從胃部進入腸道,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綱目》說:喉痹惡寒,是寒邪閉阻在外,熱邪鬱積在內,忌用膽礬、酸寒等藥劑點喉,使陽氣鬱結不得伸展;又忌用硝黃等寒性藥劑下瀉,使陽邪陷落到身體內部。應該使用表藥提拔氣機,升提以幫助陽氣;如果沒有惡寒,脈搏滑實,又應該使用寒性藥劑下瀉,酸性藥劑收斂。

《外臺秘要》曰:五臟之尊,心雖為主,而肺居其上,肺為華蓋,下覆四臟,合天之德,通達風氣,性愛溫而惡寒;心火更炎,上蒸其肺,金被火傷,則葉萎倚著於肝,肝發癢則嗽;因心肝虛弱不能傳於下焦,遂至正陽俱躋,亦成嗽矣。肺主皮毛,遇寒則慄而粟起,肺嗽因痿,倚著於肝而成病,由木能扣金興鳴也,先養肺抑心肝虛熱,和其腎則愈矣)。

白話文:

《外臺祕要》中說:五臟的君主是心,但肺位於心之上,肺是保護心的華蓋,下覆四臟,合天之德,通達風氣,喜愛溫暖而討厭寒冷。心火更為炎熱,往上燻蒸肺臟,金屬性的肺被火所傷,就如同樹葉萎蔫倚著肝臟,肝臟發癢就會咳嗽。由於心肝虛弱不能將熱量傳到下焦,所以正陽之氣都會歸集到上焦,也會導致咳嗽。肺主皮膚和毛髮,遇到寒冷就會顫慄起雞皮疙瘩。肺部咳嗽是由於肺萎軟,倚靠肝臟而引起的疾病,這是因為木屬的肝臟能剋制金屬的肺而引起的。首先調養肺臟,抑制心肝虛熱,調和腎臟,就能治癒咳嗽)。

本方除桔梗,名甘草湯(《金匱》):治同。本方加防風,名甘桔防風湯:治同。本方加防風、荊芥、連翹,名如聖湯(宋仁宗):治上焦風熱。本方加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名桔梗湯:治上焦壅熱,喉痹熱腫。又方:桔梗、桑皮、貝母、栝蔞、當歸、枳殼、苡仁、防己(一作防風。

白話文:

本方除了桔梗,叫甘草湯(《金匱》):治療效果相同。本方加入防風,叫甘桔防風湯:治療效果相同。本方加入防風、荊芥、連翹,叫如聖湯(宋仁宗):治療上焦風熱。本方加入連翹、薄荷、竹葉、梔子、黃芩,叫桔梗湯:治療上焦壅熱,喉嚨痹症熱腫。還有方劑:桔梗、桑皮、貝母、栝蔞、當歸、枳殼、苡仁、防己(有人寫成防風)。

各五分),黃耆(七分),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加薑煎,亦名桔梗湯(《濟生》):治肺癰吐膿,嗌乾多渴;如大便閉,加大黃;小便赤,加木通。本方加訶子,名訶子清音湯,加童便服;治中風不語(肺屬金,主音,金空則有聲,風痰壅塞,則不能言。訶子斂肺清痰,散逆破結;桔梗利肺氣,甘草和元氣,童便降火潤肺,或加木通以利機竅也。

白話文:

各取其中藥五分重量的:黃耆七分重量、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重量。中藥加薑一起煎服,此湯藥又叫做桔梗湯,治療肺癰吐膿、咽喉乾燥、多渴;若有大便不通,可加入大黃;小便赤熱,可加入木通。此方加上訶子中藥,就叫做訶子清音湯,可以加童便一起服用;用於治療中風失語(肺屬金,金主聲音,金受空則有聲音,風痰壅塞,則不能說話。訶子收斂肺氣,清肺化痰,通暢經絡;桔梗通利肺氣,甘草調和元氣,童便清熱潤肺,有時也會加入木通來利竅)。

足少陰腎脈俠舌本,足太陰脾脈連舌本,手少陰心別脈系舌本,三經虛則痰涎塞其脈道,舌不轉運而不能言;或三脈亡血,舌無血榮養而喑。舌喑者,中風不能轉運之類,而咽喉音聲如故;喉喑者,勞嗽失音之類,而舌本則能轉運言語也)。本方除甘草,加枳殼,名枳桔湯:治胸中痞塞,噫氣吐酸,或咳(枳殼、桔梗,苦下氣而散痞,寒消熱而除咳。《活人》云:傷寒應發汗,反下之,遂成痞,枳實理中丸最良。

審知是痞,先用枳殼湯尤妙,緣桔梗、枳殼行氣下膈也)。

白話文:

足少陰腎脈經過舌根,足太陰脾脈連接舌根,手少陰心別脈連繫舌根,三條經絡虛弱,痰液阻塞其脈道,舌頭不能轉動而不能言語;或三脈血虛,舌頭沒有血液濡養而不能言語。舌頭不能言語的人,通常是中風導致不能轉運,但咽喉和聲音仍然正常;喉嚨不能言語的人,通常是勞累咳嗽導致聲音嘶啞,但舌頭仍然能轉動並說話。本方除了甘草,再加入枳殼,稱為枳桔湯:治療胸中痞塞,打嗝吐酸,或咳嗽(枳殼、桔梗,苦寒而降氣,散結化痰,消熱除咳。《活人書》說:傷寒應該發汗,卻反過來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痞塊,枳實理中丸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