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15)

回本書目錄

瀉火之劑第十四 (15)

1. 白朮除濕湯

(東垣)

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又治汗後發熱(午後發熱,熱在陰分,陽陷明中也;背為陽,腹為陰,背惡風者,陽不足也;脾主四肢,四肢沉困,濕勝而脾不運也;小便黃,濕兼熱也;汗後而熱不退,陽虛也)。

人參,赤茯苓,甘草(炙),柴胡(五錢),白朮(一兩),生地黃,地骨皮,知母,澤瀉(七錢。)每服五錢。如有刺痛,加當歸七錢;小便利,減苓、瀉一半。

此足太陰、少陰、少陽藥也。陽陷陰中,熱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陰,而以知母、地骨瀉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陽以解其肌(陽陷陰中,故以柴胡提出其陽),苓瀉利濕兼清其熱,參朮甘草益氣助脾,氣足陽升,虛熱自退,脾運而濕亦除矣(方名除濕,而治在退熱,欲熱從濕中而下降也)。

白話文:

白朮除濕湯

此方治療午後發熱、背部怕風、四肢沉重倦怠、小便顏色發黃的症狀;也治療汗後發熱(午後發熱,熱在陰分,陽氣不足;背部怕風,是陽氣不足;脾臟主司四肢,四肢沉重倦怠,是濕邪過盛導致脾臟運化功能失常;小便發黃,是濕熱並存;汗後發熱不退,也是陽氣虛弱)。

藥方組成:人參、赤茯苓、炙甘草、柴胡(五錢)、白朮(一兩)、生地黃、地骨皮、知母、澤瀉(七錢)。每次服用五錢。若有刺痛感,加當歸七錢;若小便通暢,則茯苓和澤瀉減半。

此方藥物作用於足太陰經、少陰經、少陽經。由於陽氣陷於陰分,熱在血分,因此用生地黃滋養少陰經,知母、地骨皮瀉去血分中的伏火;柴胡升提陽氣以疏解肌表(陽氣陷於陰分,故用柴胡提升陽氣);茯苓、澤瀉利濕清熱;人參、白朮、甘草益氣健脾。氣足則陽氣上升,虛熱自然退去,脾臟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濕邪也就自然消除。(方名雖為除濕湯,但治療重點在退熱,目的是使熱邪從濕邪中下降)。

2. 清骨散

治骨蒸勞熱(火炎水竭,真陰銷鑠,故肌骨之間,蒸蒸而熱也。李東垣曰:晝熱夜靜者,是陽氣旺於陰分也;晝靜夜熱者,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熱夜熱,是重陽無陰也;當亟瀉其陽,峻補其陰。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

銀柴胡(錢半),胡黃連,秦艽,鱉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一錢),甘草(炙,五分。)

此足少陽、厥陰藥也。地骨皮、黃連、知母之苦寒,能除陰分之熱,而平之於內;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膽之熱,而散之於表;鱉,陰類而甲屬骨,能引諸藥入骨而補陰;甘草甘平,能和諸藥而退虛熱也。

白話文:

清骨散

治療骨蒸勞熱(因體內陰虛火旺,導致肌骨間持續發熱。李東垣認為:白天發熱晚上安靜,是陽氣過盛;白天安靜晚上發熱,是陽氣下降進入陰分,稱為熱入血室;白天晚上都發熱,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應該迅速瀉去多餘的陽氣,大力補充陰氣)。

藥方組成:銀柴胡少量、胡黃連、秦艽、鱉甲(用童尿炙烤)、地骨皮、青蒿、知母少許、炙甘草少許。

此方為治療足少陽經、厥陰經的藥方。地骨皮、黃連、知母味苦性寒,能清除陰分之熱,內調陰虛;柴胡、青蒿、秦艽味辛性寒,能清除肝膽之熱,外散表邪;鱉甲屬陰,性平,能引導藥物入骨,滋補陰氣;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消除虛熱。

3. 石膏散

(《外臺》)

治勞熱骨蒸,四肢微瘦,有汗,脈長者(勞熱之證,不盡屬陰虛,亦有陽邪入里,傳為骨蒸,令人先寒後熱,漸成羸瘦者,有汗,胃實也;脈長,陽明證也)。

石膏。研細。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熱退為度。

此足陽明藥也。石膏大寒質重,能入里降火;味辛氣輕,能透表解肌;雖寒而甘,能緩脾益氣;火勞有實熱者,非此不為功,《外臺秘要》、《名醫錄》皆載之(《玄珠》曰:五行六氣,水特其一耳,一水既虧,豈能勝五火哉。醫不知邪氣未除,便用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至死不悟。

夫涼劑能清火養水,熱劑能補火燥水,理易明也。勞為熱證明矣,尚可補乎;惟無熱無積之人,脈微無力,方可補之。必察其胃中及石腎二火果虧,後用補劑可也。《證治要訣》云:治虛勞獨用熱藥者,猶釜中無水而進火也;過用冷藥者,猶釜下無火而添水也,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白話文:

石膏散

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發熱、骨蒸潮熱、四肢消瘦、出汗、脈象有力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屬於勞熱,但不完全是陰虛,也可能是陽邪入侵內臟,轉化為骨蒸,表現為先冷後熱,逐漸消瘦,出汗,胃部實熱;脈象有力,是陽明經的表現)。

將石膏研磨成細粉。每天傍晚用新汲取的水服用一小匙(約一寸),以退熱為度。

這是足陽明經的藥物。石膏性寒質重,能深入內臟降低火邪;味道辛辣氣味輕,能透達表層解肌;雖然寒涼卻帶甘味,能緩解脾胃、益氣。對於因勞累導致的實熱症狀,非此藥不可。 《外台秘要》、《名醫錄》都記載了此方。(《玄珠》中說:五行六氣,水只佔其一,如果水虧損了,怎能克制五種火邪呢?醫生不懂邪氣未除,就用補藥,邪氣反而因補藥而進入經絡,到死都不明白。)

涼藥能清熱滋陰,熱藥能溫補陽氣、燥濕,道理很容易明白。勞累導致的發熱已經很明顯了,還能補嗎?只有沒有發熱、沒有積滯、脈象微弱無力的人,才可以補。一定要先觀察患者胃部和腎部的火邪是否虧損,然後才能用補藥。《證治要訣》說:治療虛勞只用熱藥,就像鍋裡沒水卻猛火燒一樣;過度使用寒涼藥,就像鍋下沒火卻加水一樣,不僅無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