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13)
瀉火之劑第十四 (13)
1. 普濟消毒飲
(東垣)
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染者多不救。泰和間多有病此者。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
東垣視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而為腫盛,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是為誅伐無過,病以適至其所為,故遂處此方,全活甚眾,遂名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薄荷(一錢),殭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一方無薄荷,有人參三錢。亦有加大黃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此手太陰、少陰、足少陽、陽明藥也。芩連苦寒,瀉心肺之熱,為君;玄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補氣,為臣;連翹、薄荷、鼠黏辛苦而平,藍根甘寒,馬勃、殭蠶苦平,散腫消毒定喘,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之陽氣不得伸,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為使也(此解本之東垣,而稍加刪潤。然《十書》中無此方,見於《準繩》)。
白話文:
普濟消毒飲
此方治療大頭瘟疫。初期症狀是畏寒、身體沉重,接著頭面腫脹厲害,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腫痛,口渴舌燥。(俗話說:得了大頭瘟疫,親戚都不敢探望,染病者大多救不活。泰和年間很多人患此病。醫生用承氣湯加藍根瀉下,症狀稍微緩解,但第二天又復發,再瀉下又緩解,最終無法痊癒,病情逐漸危重。)
張元素(東垣)診斷後說:身體上半部屬天之氣,下半部屬地之氣,這種瘟疫邪熱之氣侵犯心肺之間,上攻頭部導致腫脹。用承氣湯瀉除胃中實熱,就好比濫殺無辜,疾病會因此加重,所以才制定此方,救活很多人,因此命名為普濟消毒飲。
藥方組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黏子、薄荷(一錢)、殭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湯送服,隨時服用。也可以用蜂蜜拌成丸藥,含服溶化。有些方子不加薄荷,另加人參三錢。也有人加用大黃治療便秘,大黃可用酒浸泡或煨制。
此方藥材分別歸屬於手太陰、少陰、足少陽、陽明經。黃芩、黃連苦寒,瀉去心肺之熱,為君藥;玄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補氣,為臣藥;連翹、薄荷、鼠黏子辛苦平性,板藍根甘寒,馬勃、殭蠶苦平,散腫解毒、平喘,為佐藥;升麻、柴胡苦平,疏通少陽、陽明二經的陽氣,使之暢達;桔梗辛溫,引藥上行,防止藥物下瀉,為使藥。(此為根據張元素的本意稍加潤飾而成。但《十書》中沒有此方,見於《準繩》)。
2. 清震湯
(河間)
治雷頭風,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一雲頭如雷鳴,風動作聲也。李東垣曰: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誅伐無過,處清震湯治之。三陽之氣,皆會於頭額;從額至顛,絡腦後者屬太陽;從額至鼻下面者屬陽明;從頭角下耳中、耳之前後者屬少陽)。
升麻,蒼朮(五錢),荷葉(一枚)
此足陽明藥也。升麻性陽,味甘氣升,能解百毒;蒼朮辛烈,燥濕強脾,能闢瘴癘,此《局方》升麻湯也;荷葉色清氣香,形仰象震震仰盂,為雷,述類象形以治之,能助胃中清陽上行。用甘溫辛散藥以升發之,使其邪從上越,且固胃氣,使邪不傳裡也。
白話文:
清震湯
治療雷頭風,症狀為頭面長疙瘩腫痛,畏寒發熱,類似傷寒(也有人說像頭部雷鳴,風吹作響的聲音。李東垣說:此病在三陽經,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猛烈攻伐,應用清震湯治療。三陽經的氣都彙集於頭額;從額頭到頭頂,連接後腦勺的屬於太陽經;從額頭到鼻子的下方屬於陽明經;從頭角到耳中、耳前後屬於少陽經)。
藥方:升麻、蒼朮(五錢)、荷葉(一片)
這是足陽明經的藥方。升麻性溫,味甘性升,能解百毒;蒼朮辛辣,燥濕健脾,能祛除瘴癘,這是《局方》升麻湯的組成部分;荷葉顏色清淨,氣味芳香,形狀向上似震卦的仰盂,代表雷,用類比象形的療法,能幫助胃中清陽之氣上升。運用甘溫辛散的藥物來使邪氣從上排出,同時固護胃氣,防止邪氣侵入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