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瀉火之劑第十四 (5)

1. 竹葉石膏湯

(仲景)

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傷寒解後,餘熱未盡,津液不足,故虛羸少氣;虛熱上逆,故欲吐);亦治傷暑發渴脈虛。

白話文:

治療傷寒退解以後,身體虛弱,氣短乏力,氣往上逆,想要嘔吐(傷寒退解之後,餘熱並沒有完全清除,津液不足,所以身體虛弱,氣短乏力,虛熱向上逆流,所以想要嘔吐);也治療傷暑引起的口渴,脈象虛弱。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人參(三兩),甘草(炙,二兩),麥冬(一升),半夏(半升),粳米(半升。)加薑煎。

白話文:

竹葉(兩把),石膏(一斤),人參(三兩),甘草(炙烤過的,二兩),麥冬(一升),半夏(半升),粳米(半升)。加上薑煮。

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竹葉、石膏之辛寒以瀉餘熱(竹葉能止喘促、氣逆上衝);人參、甘草、麥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補虛生津;半夏之辛溫以豁痰止嘔;故去熱而不損其真,導逆而能益其氣也。

白話文:

這帖藥可以治療手太陰、足陽明經的病症。竹葉跟石膏的辛寒之性可以瀉除餘熱(竹葉可以治療喘促、氣逆上衝);人參、甘草、麥冬跟粳米的甘平之性可使肺部安靜、胃部舒服,補虛又能生津;半夏的辛溫之性可以使痰液消失、止住嘔吐。所以能清熱卻不損傷元氣,治療逆氣又能增益正氣。

又方: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亦名竹葉石膏湯:治胃實火盛而作渴(李士材曰:陽明外實則用柴葛以解肌;陽明內實則用承氣以攻下;此云胃實,非有停滯,但陽焰勝耳。火旺則金困,故以竹葉瀉火,以桔梗救金,薄荷升火於上,木通泄火於下,甘草、石膏直入戊土而清其中,三焦火平則炎蒸退,而津液生矣)。

白話文:

另有一種治療胃實火盛而作渴的方劑,叫做竹葉石膏湯,它的組成有:竹葉、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李士材說:如果陽明經外實,就應該用柴葛來解肌;如果陽明經內實,就應該用承氣湯來攻下。這裡說的胃實,並不是有停滯的實邪,而只是陽氣太旺而已。火氣旺盛,金氣就會受困,所以用竹葉來瀉火,用桔梗來救金。薄荷可以把火氣提升到上部,木通可以把火氣疏散到下部。而甘草、石膏可以直接作用於戊土,以清熱瀉火。三焦之火平息了,炎熱之氣就會消退,津液也會因此而產生。

2. 升陽散火湯

(東垣)

治肌熱表熱,四肢發熱,骨髓中熱,熱如火燎,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虛得之;及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並宜服此(脾主四肢,四肢熱即五心煩熱也;火性上行,若鬱而不達,則反以銷爍真陰,而肌膚筋骨皆為之熱也;若飲食填塞至陰,則清陽不得上行,故不能傳化也。經曰:火鬱發之)。

白話文:

治療四肢熱病,骨髓中熱,熱得像被火燒那樣,摸起來跟火燙一樣。這種病多是因血虛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胃虛,吃太涼的東西,抑制了脾土的陽氣,這兩種情況都適合服此藥方。(脾主管四肢,四肢熱就代表五心煩熱;火性往上走,如果鬱積著無法疏通,反而會耗損真陰,而肌膚筋骨都會因此發熱;假如飲食造成陰部被填滿,清陽無法往上走,所以不能輸送精華。經書說:火鬱結了就要疏散它。)

柴胡(八錢),防風(二錢五分),葛根,升麻,羌活,獨活,人參,白芍(五錢),炙甘草(三錢),生甘草(二錢。)每服五錢,加薑、棗煎。

白話文:

  • 柴胡:八錢

  • 防風:二錢五分

  • 葛根

  • 升麻

  • 羌活

  • 獨活

  • 人參

  • 白芍:五錢

  • 炙甘草:三錢

  • 生甘草:二錢

每劑五錢,加上薑和棗煎服。

此手足少陽藥也。柴胡以發少陽之火,為君;升葛以發陽明之火,羌防以發太陽之火,獨活以發少陰之火,為臣;此皆味薄氣輕,上行之藥,所以升舉其陽,使三焦暢遂,而火邪皆散矣。人參、甘草益脾土而瀉熱,芍藥瀉脾火而斂陰,且酸斂甘緩,散中有收,不致有損陰氣,為佐使也(吳鶴皋曰:經曰:少火生氣。

白話文:

這是手足少陽藥方。柴胡用來疏散少陽之火,是君藥;升麻用來疏散陽明之火,羌活用來疏散太陽之火,獨活用來疏散少陰之火,是臣藥;這些藥物都是味道淡薄、藥性輕清、能向上疏散的藥物,用來提升和疏散人體的陽氣,使三焦通暢,邪火全部散除。人參、甘草益氣健脾,瀉熱生津。芍藥瀉脾火,斂陰養血。酸味收斂,甘味緩和,為收中帶散,雖能疏散邪火,但不會損傷陰氣。是佐使之藥。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揚之則光,遏之則滅,今為飲食抑遏,則生道幾乎息矣;使清陽出上竅,則濁陰自歸下竅,而飲食傳化,無抑遏之患矣;東垣聖於脾胃,治之必主升陽,俗醫知降而不知升,是撲其少火也,安望其衛生耶;又云:古人用辛散者必用酸收,故桂枝湯中亦用芍藥,猶兵家之節制也)。

白話文:

天地沒有火就不能誕生萬物,人沒有火就不能誕生,火往上升則發光,往下沉則熄滅,現在因為飲食壓抑,生命之道幾乎要停止了;使清陽之氣從上竅而出,那麼濁陰之氣自然歸於下竅,而飲食才能消化吸收,沒有抑鬱的禍患了;東垣先生精通脾胃,治療時一定以升陽為主,世俗的醫生只知道降火而不知道升陽,這是撲滅了人體微弱的陽火,怎麼能希望他們能保護健康呢?此外,古人使用辛散之藥,一定用酸味收斂的藥來節制,所以桂枝湯中也用到芍藥,就像軍事家要控制軍隊一樣。

本方除人參、獨活,加蔥白,名火鬱湯:治同(火鬱者,內熱外寒,脈沉而數,火鬱無焰,故外寒;沉為在裡,沉而數,知為內熱也)。

白話文:

在原有的人參、獨活方劑中,再加入蔥白,叫做火鬱湯。用於治療火鬱的症狀:內熱外寒,脈象沉緩而急促,火鬱無焰,所以外寒;沉脈在裡,沉而數,就知道是內熱。

節庵升陽散火湯:人參,白朮,茯神,甘草,陳皮,麥冬,當歸,芍藥,柴胡,黃芩。加薑、棗,金器煎。治傷寒叉手冒心,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省人事(節庵曰:俗醫不識,誤認風證,不知此乃肝熱乘肺,元氣虛衰,不能主持,名撮空證,小便利者可治。有痰加薑炒半夏;大便燥實、譫語發渴,加大黃;泄瀉加白朮、升麻。

白話文:

節庵升陽散火湯:人參、白朮、茯神、甘草、陳皮、麥冬、當歸、芍藥、柴胡、黃芩。另外加入薑、棗,用金鍋煎煮。用來治療傷寒,症狀為叉手冒心、尋衣摸牀、譫語昏沉,失去知覺(節庵說:一般的醫生不識這種病,誤認為是風證,不知道這其實是肝熱乘肺,元氣虛弱,無法控制,名為撮空證,只要小便順利就能治癒。如果有痰,可以加入薑炒過的半夏;大便乾燥、譫語發渴,可以加入大黃;腹瀉可以加入白朮、升麻。

陽虛,故叉手自冒其心;熱昏其神,故尋衣摸床;小便利則肺氣猶降,膀胱猶能化氣,而腎水未枯,故可治。昂按:此病非升散之證,方中僅柴胡一味,難盡升散之名,而節庵以此名方,何歟)。

白話文:

陽氣虛弱,所以叉手自抱其胸腹,希望振奮心氣;熱烘烘,神智昏亂,所以胡亂搜求衣物,摸索牀榻;排小便則肺氣仍然下降,膀胱仍然能將飲食物轉化為精氣,而腎水還沒有乾枯,所以可以治療。翁昂按語:這種病不是升散的病證,方中只有柴胡一味藥,難以完全概括升散的名義,而節庵以此名方,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