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瀉火之劑第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瀉火之劑第十四 (4)

1. 白虎湯

(仲景)

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里有寒(浮為在表,滑為在裡。裡寒指傷寒,即病熱之本因也);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腹滿身重、口不仁、讝語,陽明證也;面垢,少陽證也;遺尿,太陽證也;三證之中,陽明為多,屬表裡有邪。

白話文:

治療傷寒,脈搏浮滑,表有熱,裡有寒(浮為在表,滑為在裡。裡寒指傷寒,即病熱的根本原因);以及三陽合病,脈搏浮大,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脣麻木,面色晦暗,言語不清,遺尿,發汗則言語不清,瀉下則頭上出汗,手腳冰冷,自汗(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口脣麻木,屬於陽明病的症狀;面色晦暗,屬於少陽病的症狀;遺尿,屬於太陽病的症狀;三種病症之中,陽明病最多,屬於表裡有邪)。

發表則燥熱益甚,故讝語:攻裡則陰氣下竭,而虛陽上脫,必額汗出而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三陽熱甚也,與此湯以解內外之熱);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乾,不得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邪熱盛,故脈洪大;熱在表而淺,邪惡正,故惡寒;熱入里而深,邪甚無畏,故不惡寒,反惡熱;中風有汗,傷寒無汗,傳入陽明,則有汗,謂之熱越,故陽明病法多汗;裡熱故作渴;陽明主肌肉,故肌熱;脈交額中,故目痛;脈夾鼻,金燥故鼻乾;胃不和,故臥不安。

白話文:

病情一旦發作,就容易更加燥熱,所以有句諺語說:“攻裡則陰氣下竭,而虛陽上脫,必額汗出而手足逆冷”。如果自汗出者,是三陽熱盛,用這個湯藥來解除裡熱外熱。治療陽明病,脈搏洪大而長,不惡寒,反而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頭紅沒苔,眼睛痛,鼻子乾燥,不能入睡,心煩意亂,下午和傍晚潮熱。或者陽熱發斑,胃熱諸病。邪熱盛,所以脈搏洪大。熱在表而淺,邪氣和正氣交爭,所以惡寒。熱入裡而深,邪氣強盛沒有畏懼,所以不惡寒,反而惡熱。中風有汗,傷寒無汗,傳入陽明,則有汗,謂之熱越,所以陽明病的病法多汗。裡熱所以口渴。陽明主肌肉,所以肌肉熱。脈絡交會額頭中部,所以眼睛痛。脈絡夾鼻,金燥所以鼻子乾燥。胃不和,所以臥不安。

人之陽氣,晝日行陽二十五度,平旦屬少陽,日中屬太陽,日晡屬陽明;傷寒證中,日晡潮熱為胃實,無虛證;胃熱失下則發斑)。

白話文:

人體的陽氣,白天運行於陽經二十五穴位,早晨屬少陽,中午屬太陽,傍晚屬陽明。傷寒證的症狀中,傍晚發熱,是胃氣實證,沒有虛證;胃熱沒有向下走,就會發斑。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先煮石膏數十沸味淡難出,再投藥、米,米熟湯成溫服。

白話文: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先把石膏煮沸數十次,讓味道變淡難以去除,然後投入藥物和米,直到米熟湯成,趁溫熱的時候服用。

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故以知母苦寒為君;熱則傷氣,必以甘寒為助,故以石膏為臣(石膏、滑石,味皆甘寒,凡藥帶甘者,皆瀉中有補);津液內爍,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之為使,不致傷胃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中醫中的足陽明、手太陰藥。對於體內熱邪盛行的情況,用苦味藥物發散熱邪,所以以苦寒的知母為君藥;熱邪會損傷人體氣分,必定要使用甘寒藥物輔佐,所以用石膏為臣藥(石膏、滑石,味道均為甘寒,凡是藥物中帶有甘味的,都有在瀉中有補的作用);津液內耗,所以用甘草、粳米甘平益氣緩解,使藥性不至於傷胃。

又煩出於肺,躁出於腎,石膏清肺而瀉胃火,知母清肺而瀉腎火,甘草和中而瀉心脾之火,或瀉其子肺,或瀉其母心,不專治陽明氣分熱也(石膏、甘草不但清裡,兼能發表,然必實熱方可用。或有血虛身熱,脾虛發熱,及陰盛格陽,面赤煩躁,類白虎湯證,誤投之不可救也。

白話文:

焦躁、煩悶出自肺部,躁熱出自腎臟。石膏清瀉肺部熱邪,同時瀉胃火;知母清瀉肺部熱邪,同時瀉腎火;甘草調和中焦,同時瀉清心、脾之火。既可以瀉其子肺,又可以瀉其母心,不是專治陽明氣分的熱證。

(石膏、甘草不僅可以清裡,也能發表,但必須是實熱證方可使用。有些人有血虛身熱、脾虛發熱,及陰盛格陽的情況,面赤煩躁,和白虎湯證相似,誤被投以白虎湯就會危及生命。)

按:白虎證脈洪大有力,類白虎證脈大而虛,以此為辨。又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證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於外,外熱而內寒;陽盛極而格陰於外,外冷而內熱;經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是也。當於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必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

白話文:

註解:白虎證的脈象洪大有力,類似於白虎證的脈象很大但虛,以此來區分。另外註解:陰氣盛而阻礙了陽氣,陽氣盛而阻礙了陰氣,這兩種證狀是很難辨別的。因為陰氣盛到極點而阻礙了陽氣在外面,外面熱而裡面冷;陽氣盛到極點而阻礙了陰氣在外面,外面冷而裡面熱;經書上所謂的重陰必定陽,重陽必定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就是這個道理。應該從小便來區分:小便清的人,外雖然乾燥熱,但裡面必定寒冷;小便赤的人,外雖然手足冰冷,但裡面實際上是熱的。

再看口中燥潤及舌苔淺深,蓋舌為心苗,應南方火,邪在表則未生胎,邪入里津液搏結則生胎;而滑胎白者,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邪在半表半裡也;熱入漸深,則燥而澀,熱聚於胃則黃,宜承氣及白虎;若熱病口乾舌黑,乃腎水刑于心火,熱益深而病篤矣。然亦有胎黑屬寒者,舌無芒刺,口有津液也,又當用溫補之劑,尤其細辨。

白話文:

再觀察診斷口中的燥潤程度和舌苔的厚薄,舌是心之苗,主南方屬火,邪氣在表則沒有發展到生成胎像,邪氣入裡津液搏結則生胎;又滑胎的是白色,是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邪氣在半表半裡;熱氣進入越來越深,則乾燥而澀,熱氣聚集於胃中則黃,治療應該用承氣湯和白虎湯;如果熱症患者口乾舌黑,是腎水剋制心火,熱氣反覆加深而病情嚴重了。但是,也有胎像發黑屬於寒症,舌頭沒有芒刺,口中津液充足,又應該用溫補的藥劑治療,這有待細心辯別。

李東垣曰:邪在陽明,肺受火克,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有白虎之名,白虎,西萬金神也。吳鶴皋曰:如秋金之令行,則夏火之炎退。成氏曰:立秋後不可服,為大寒之劑。易老曰:有是病則投是藥,苟拘於時,何以措手。若以白虎為大寒,承氣又何以行於冬令乎。太陽發熱無汗而渴,忌白虎,表未解也,陽明汗多而渴,忌五苓、豬苓,津液大耗也)。

白話文:

李東垣說:邪氣在陽明經,肺受到火邪剋制,所以用辛寒之藥來清肺,因此有白虎湯之名,白虎是西方萬金之神。吳鶴皋說:如果秋金之令行,則夏火之炎退。成氏說:立秋後不能服用,因為是極寒之劑。易老說:有這種病則用這種藥,如果拘泥於時間,怎麼能夠應付。如果認為白虎湯是極寒之劑,承氣湯在冬令怎麼還能服用呢。太陽經發熱無汗而口渴,不能用白虎湯,因為表邪未解;陽明經汗多而口渴,不能用五苓散、豬苓湯,因為津液大量消耗。

本方加人參三兩,名人參白虎湯(仲景):治傷寒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解熱,人參生津。凡身發熱為熱在表,渴欲飲水為熱在裡,身熱飲水,表裡俱有熱,身涼不渴,表裡俱無熱。

白話文:

這個藥方加入了三兩人參,是仲景有名的《白虎湯》(《傷寒雜病論》)。主要治療傷寒,症狀是口渴、想喝水,但沒有表證(外感風寒)。

白虎湯可以清熱降溫,人參可以生津止渴。通常來說,身體發熱是表證,口渴想喝水是裡證,如果身熱且想喝水,就表示表裡都有熱;如果身體涼爽且不口渴,就表示表裡都沒有熱。

欲飲水者,不可不與,不可過與,恣飲則有水結胸、心下悸、喘咳、噦噎、腫脹、癃秘、下利諸變證;亦治傷寒無大熱,口澡渴,心煩,背微惡寒者背為陽,背惡寒、口中和者,少陰病也,宜附子湯;今熱未退而微惡寒,為表未全罷,尚屬太陽,然燥渴心煩為裡熱已熾,與白虎湯解表邪,清裡熱,加人參補氣生津。

白話文:

如果想喝水,不能不給,但也不能過度給予。過度飲用會導致水結胸、心下悸動、喘咳、噁心、嘔吐、腫脹、小便不通、腹瀉等各種不良症狀。同時也適用於治療沒有高熱的傷寒患者,患者口乾舌燥、心煩,背部微惡寒。背部為陽,背部惡寒、口中溫熱者,屬於少陰病,應服用附子湯。現在熱症尚未消退,但又有輕微的惡寒,表證尚未完全消除,仍屬於太陽病,但燥渴心煩表示裡熱已經很嚴重,可以配合服用白虎湯來解表邪、清裡熱,並加入人參來補氣生津。

太陽病在表故惡寒,少陽在半表半裡亦微惡寒,陽明在裡故不惡寒,反惡熱,間有惡寒者,與太陽合病也。許叔微曰:仲景云: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表裡俱熱,大渴煩躁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又云: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又云: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

白話文:

太陽病在表,因此怕冷畏寒。少陽病在半表半裡,也有輕微的怕冷畏寒。陽明病在體內,因此不怕冷,反而怕熱。偶爾有怕冷畏寒的患者,是與太陽病合併症狀。許叔微說:仲景說:傷寒吐瀉後,七八天不癒合,表裡同時發熱,非常口渴煩躁的患者,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即可治癒。另外又說:脈搏浮滑,表示表有熱,裡有寒,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即可治癒。還說:傷寒脈搏浮浮的,發燒不流汗,表示表尚未解,不可服用白虎湯。

林億校正謂;於此表裡差矣,余謂不然,大抵白虎能除傷寒中渴,表裡發熱,前後二證,或云表裡俱熱,或云表熱裡寒,皆可服之。一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全是麻黃與葛根證,安可行白虎也);亦治太陽中暍(音謁。

白話文:

林億校對並認為我的學說有表裡不合之處, 我認為不是這樣,大體上白虎湯能夠去除傷寒中的口渴,表裡發熱,前後兩種症狀,有的說表裡同熱,有的說表熱裡寒,都可以服用白虎湯,一種發熱無汗,表證不解,都是麻黃與葛根的證狀,怎麼能用白虎湯呢。也能治療太陽中暑。

暑也),身熱,汗出,惡寒,足冷,脈微而渴(身熱惡寒,為在表;足冷脈微,又不可表);亦治火傷肺胃,傳為膈消(喻嘉言曰:肺消以地黃丸治其血分,腎消以白虎湯治其氣分,病不能除,醫之罪也)。本方加蒼朮,名白虎加蒼朮湯:治濕溫脈(沉細者沉細屬濕,先受暑,後受濕,暑濕相搏,名濕溫。其證脛冷,腹滿,頭痛,身痛,多汗,渴而譫語。

白話文:

在夏季,身熱,汗出,畏寒,腳冷,脈搏弱而口渴(身熱畏寒,是表證;腳冷脈搏弱,又不能用發表藥);也治療因火熱傷及肺胃,傳變為膈消(喻嘉言說:肺消用地黃丸治療其血分,腎消用白虎湯治療其氣分,病症不能消除,是醫生的罪過)。本方加入蒼朮,稱為白虎加蒼朮湯:治療濕溫脈(沉細者沉細屬濕,先受暑熱,後受濕氣,暑濕相結合,稱為濕溫。其證狀為小腿冷,腹滿,頭痛,身痛,多汗,口渴而神志不清。

李東垣曰:動而傷暑,火熱傷氣,辛苦之人多得之,宜人參白虎湯;靜而傷暑,濕勝身重,安東之人多得之,宜白虎蒼朮湯)。本方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湯(《金匱》):治溫瘧,但熱無寒,骨節疼痛,時嘔。本方加柴胡、黃芩、半夏,名柴胡石膏湯:治暑嗽喘渴。本方除粳米,加人參,名化斑湯:治胃熱發斑脈虛者。

白話文:

李東垣說:勞動過度會傷害夏季暑氣,火熱之氣會傷害氣,辛苦勞累的人多會得這種病,應當服用人參白虎湯;靜養不動也會傷害夏季暑氣,濕邪勝重,安東地區的人多會得這種病,應當服用白虎蒼朮湯。這個方劑再加桂枝,名為桂枝白虎湯(《金匱》):治療溫瘧,只有發熱沒有惡寒,骨節疼痛,時常嘔吐。這個方劑再加柴胡、黃芩、半夏,名為柴胡石膏湯:治療暑熱引起的咳嗽、氣喘、口渴。這個方劑除掉粳米,再加人參,名為化斑湯:治療胃熱發斑點,脈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