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醫方集解》~ 潤燥之劑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潤燥之劑第十三 (3)

1. 滋燥養榮湯

治火爍肺金,血虛外燥,皮膚皴揭,筋急爪枯;或大便風秘(肺主皮毛,肝主筋爪,肝血不足,風熱勝而金燥,故外見皮毛枯槁、肌膚燥癢,內有筋急便秘之證。)

白話文:

治療肺部灼傷以及體內液體不足,並伴有皮膚乾燥、發癢,筋腱收縮、指甲枯竭;或者大便不通,小便不利,體內風熱的症狀。這是因為肺主導皮毛,肝主導筋腱,肝血不足,風熱病症加重,肺部乾燥,所以表面的皮毛枯槁,皮膚瘙癢,體內筋腱收縮,大便不通。

當歸(酒洗,二錢),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炒),黃芩(酒炒),秦艽(一錢),防風甘草(五分。)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過,二錢),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炒過),黃芩(用酒炒過),秦艽(一錢),防風,甘草(五分。)

此手太陰、足厥陰藥也。前證為血虛而水涸,當歸潤燥養血,為君。二地滋腎水而補肝,芍藥瀉肝火而益血,為臣。黃芩清肺熱,能養陰退陽。艽防散肝風,為風藥潤劑(風能生燥,艽、防味辛能潤,)又秦艽能養血榮筋,防風乃血藥之使(吐血、治崩,皆用為使;)甘草甘平瀉火,入潤劑則補陰血,為佐使也。

白話文:

  • 前面證候的病因為血虛導致水液枯涸,當歸可以潤燥養血,是君藥。

  • 生地黃、熟地黃滋補腎水,同時可以補肝,芍藥可以瀉肝火,同時可以益血,均為臣藥。

  • 黃芩清瀉肺熱,幫助滋陰退火。

  • 秦艽、防風幫助舒散肝風,秦艽可以養血榮筋,防風是通行的血藥,所以一起歸類為風藥潤劑。

  • 甘草甘平可以瀉火,並且入藥具有潤劑的功能可以補益陰血,所以作為佐使藥材。

2. 搜風順氣丸

治中風風秘、氣秘,便溺阻隔,遍身虛癢,脈來浮數;亦治腸風下血,中風癱瘓(風秘者,風生燥也,氣秘者,氣滯也,故大便不通;燥則血澀,津液不行,故遍身虛癢;脈浮為風,脈數為熱,風熱流注大腸,無所施泄,則下血。)

白話文:

治療中風引起的風祕、氣祕,大便不通和小便不暢,全身瘙癢,脈象浮數;也治療腸道受風而下血,中風導致癱瘓。(風祕是指風化燥熱,氣祕是指氣滯,所以大便不通;燥熱則血液乾澀,津液不運行,所以全身瘙癢;脈浮是風,脈數是熱,風熱流入大腸,沒有地方排出,就會下血。)

大黃(九蒸九曬,五兩),大麻仁,郁李仁(去皮),山藥(酒蒸),山茱肉,車前子,牛膝(酒蒸,二兩),菟絲子(酒洗),獨活防風檳榔枳殼(麩炒,一兩。)蜜丸。

白話文:

大黃(經過九次蒸煮九次曬乾的,五錢),大麻子仁,郁李子仁(去皮),山藥(用酒蒸過),山茱萸肉,車前子,牛膝(用酒蒸過,二錢),菟絲子(用酒洗過),獨活,防風,檳榔,枳殼(用麩皮炒過,一錢)。把這些藥材調配好後,製成蜜丸。

此手足陽明藥也。大黃苦寒峻猛,能下燥結而祛瘀熱,加以蒸曬,則性稍和緩,故以為君;麻仁滑利,李仁甘潤,並能入大腸而潤燥通幽;車前利水,牛膝下行,又能益肝腎而不走元氣牛膝引藥下行,車前子利小便而不走氣;燥本於風,獨活、防風之辛以潤腎而搜風;滯由於氣,枳殼、檳榔之苦以破滯而順氣;數藥未免攻散,故又用山藥益氣固脾,山茱溫肝補腎,菟絲益陽強陰,以補助之也(本方云:久服百病皆除。喻嘉言曰:藥有偏峻,可暫用以搜風潤燥順氣,不可久服。

這是治療手足陽明經病症的藥方。大黃苦寒峻猛,能瀉下乾硬的宿便,並驅除淤積的熱邪。經過蒸曬後,藥性稍微平和緩和,所以做為主藥。麻仁滑利,李仁甘潤,都能進入大腸,潤燥通便。車前子利水,牛膝瀉行,又能滋益肝腎,不傷元氣。牛膝引藥下行,車前子利小便但不走氣。燥邪常與風邪有關,所以用獨活、防風辛溫之性來潤腎祛風。氣滯則不暢,所以用枳殼、檳榔苦泄之性來破滯順氣。這些藥都具有攻散的特性,所以又用山藥益氣固脾,山茱萸溫養肝腎,菟絲子益陽強陰,來作為輔助。此方長期服用,百病皆可消除。喻嘉言說:一些藥物雖然偏峻,可是可以暫時使用來祛風潤燥順氣,但不能長期服用。

3. 潤腸丸

(東垣)

治腸胃有優火,大便秘澀,全不思食,風結血結(風結即風秘,由風搏肺臟,傳入大腸,或素有風病者,亦多秘;氣秘由氣不升降;血秘由亡血血虛、津液不足;熱秘由大腸熱結;冷秘由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非燥糞也。仲景曰: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也,此為實,名曰陽結;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李東垣曰:實秘、熱秘,即陽結也,宜散之;虛秘、冷秘,即陰結也,宜溫之。

白話文:

  1. 大黃:一種中草藥,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

  2. 歸尾:一種中草藥,具有溫腎壯陽、補虛益氣的作用。

  3. 羌活: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4. 桃仁: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

  5. 大麻仁:一種中草藥,具有潤腸通便、益氣補血的作用。

  6. 蜜丸:將藥物與蜂蜜混合製成的丸劑。

  7. 防風: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解表、疏風散寒的作用。

  8. 秦艽: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9. 皁角子: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此手足陽明藥也。歸尾、桃仁潤燥活血,羌活搜風散邪,大黃破結通幽,麻仁滑腸利竅。血和風疏,腸胃得潤,則自然通利矣(朱丹溪曰: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氣品劑,蓋肺氣不降,則難傳送,用枳殼沉香訶子杏仁等是也;又老人、虛人、風人津液少而秘者宜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膠等是也。如妄以峻藥逐之,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秘矣,必變生他證。

白話文:

以下的配方加入了防風和皁角仁,以蜂蜜和藥材做成藥丸,名稱叫做活血潤燥丸:主治與皁角湯相同。(皁角遇濕則滑潤,濕潤則中醫裡所說的乾燥結塊的現象自然消除。)

以下的配方去除了羌活,加入升麻、紅花、生地黃、熟地黃,名稱叫做潤燥湯(都是出自東垣的方劑:主治與活血潤燥丸相同,加入升麻者,認為能上升始能下降。)

另一種方劑:用鍛燒過的大黃、泡過酒的當歸、炒過的枳實,各取等量,用蜂蜜和藥材做成藥丸,也稱為潤腸丸:主治痔瘡引起的肛門乾燥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