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利濕之劑第十二 (16)
利濕之劑第十二 (16)
1. 禹功散
(子和)
治寒濕水疝,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囊如水晶,陰汗不絕,謂之水疝,蓋得之醉後,而使內濕熱乘腎虛而流入也。大小便不通,濕鬱為熱而脹秘也。)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每一錢,薑汁調下。或加木香一兩。
此足少陰、太陽藥也。牽牛辛烈,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行水泄濕,兼通大腸風秘氣秘;茴香辛熱溫散,能暖丹田,祛小腸冷氣,同入下焦以泄陰邪也。
白話文:
禹功散
治療寒濕導致的疝氣,症狀為陰囊腫脹,大小便困難(陰囊像水晶一樣透明,陰部汗液不斷流出,稱為水疝,多因醉酒後,體內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腎經所致。大小便不通暢,是因為濕邪鬱結化熱而導致脹滿便秘)。
藥方:黑牽牛四錢,茴香一錢(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汁調服。也可加木香一錢。
此方藥物走足少陰腎經、太陽膀胱經。牽牛性味辛烈,能直達右腎命門,沿精索運行,利水消腫,兼能通利大腸風秘氣滯;茴香性味辛熱溫和,能溫暖丹田,驅除小腸寒氣,與牽牛一同作用於下焦,以排出陰邪。
2. 升陽除濕防風湯
(東垣)
治大便閉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至重病,反鬱結而不通矣,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昂按:通大便有用升麻者,即此意也。)
蒼朮(泔浸,四錢),防風(二錢),茯苓,白朮,芍藥(一錢。)如胃寒泄瀉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薑、棗煎。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白朮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防風辛溫勝濕而升陽,白芍酸寒斂陰而和脾也(劉宗厚曰:飲食入胃輸精心肺,氣必上行,然後下降;若脾胃有傷,不能上升,反下流肝腎而成泄利者,法當填補中氣,升之舉之,不可疏下,此東垣發前人所未發也。此方見於《玉機微義》,《東垣十書》不載。
)
白話文:
升陽除濕防風湯
治療便秘,或是裡急後重,多次想排便卻無法排出,甚至伴隨白色膿液或血便。切勿使用瀉藥,因為使用瀉藥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便秘更加嚴重。此方能提升陽氣,陰氣自然下降。(注:用升麻通便,也是基於這個原理。)
處方:蒼朮(用淘米水浸泡,12克),防風(6克),茯苓、白朮、白芍藥(各3克)。如果胃寒導致腹瀉、腸鳴,可加益智仁、半夏各1.5克,用生薑、大棗煎煮。
此方藥材適用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蒼朮辛溫燥烈,能提升清陽之氣並疏通鬱結,故為君藥;白朮甘溫,茯苓甘淡,輔助健脾利濕;防風辛溫能祛除濕邪並提升陽氣;白芍酸寒能斂陰和脾。(劉宗厚說:飲食進入胃後,經脾輸送到心肺,氣機必定向上運行,然後再下降;如果脾胃受損,氣機無法上升,反而下流至肝腎造成腹瀉,就必須補益中氣,使其上升,不能使用瀉下之法,這是東垣先生開創前人未有之法。此方見於《玉機微義》,《東垣十書》未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