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解》~ 利濕之劑第十二 (13)
利濕之劑第十二 (13)
1. 八正散
(《局方》)
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濕熱下注,少腹急滿,則小便當行矣,而卒不行者,熱秘之也。)
白話文:
治療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小腹急滿,小便不通;或小便淋痛帶血;或因熱導致腫脹。(濕熱下注,小腹急滿,那麼小便應該排泄,但突然排不出尿,是熱祕造成的。)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梔子(炒黑),大黃。加燈草煎。一方加木香(取其辛能利氣,溫能化氣也。)
白話文: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梔子(炒黑)、大黃。加入燈草煮。另一種方法是加入木香(取其辛能利氣,溫能化氣)。
此手足太陽、手少陽藥也。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肺為氣化之源,心為小腸之合也;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絡於陰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麥、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濕而兼瀉熱者也;滑石利竅散結,梔子、大黃苦寒下行,此皆瀉熱而兼利濕者也;甘草合滑石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徑達莖中,甘能緩痛也;雖治下焦而不專於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膀胱藏水,三焦出水,故治小便不利,刺灸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朱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
白話文:
手太陽和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藥物。木通、燈心草能清肺熱而降心火,肺是氣化的源頭,心與小腸相表裡。車前草能清肝熱、通利膀胱,肝的脈絡連於生殖器和膀胱,膀胱是水液的貯藏庫。瞿麥和小豆能降火通淋,它們既能祛除濕邪又能瀉熱。滑石能疏通竅道、散結。梔子和大黃味苦性寒,能瀉熱通便,也能瀉熱除濕。甘草與滑石合用組成六一散,要用甘草的根梢部分,取其藥力直達根莖,甘草能緩解疼痛。雖然治療的是下焦,但不專治下焦,必須三焦通利,水液才能下行。(膀胱貯藏水液,三焦輸布水液,所以治療小便不利,針灸只取三焦的穴位,不取膀胱)朱丹溪說:小便不通,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治療時宜清熱、燥濕、升陽,有隔二、隔三的療法。
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熱,則瀉膀胱,此正治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則清金,此膈二;如因脾濕不運而清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當燥脾健胃,此膈三;車前子、茯苓清肺也;黃柏、黃芩瀉膀胱也,蒼朮、白朮燥脾健胃也。又曰:小便不通屬氣虛、血虛、實熱、痰閉,皆宜吐之以升其氣,氣升則水自降。
白話文:
如果不因為肺燥,但膀胱有熱,那麼就要瀉膀胱,這是正統的治療方法。如果因為肺燥而無法生水,就要清金,這是第二種治療方法。如果因為脾濕不運而清氣無法上升,所以肺不能生水,就要燥脾健胃,這是第三種治療方法。車前子、茯苓可以清肺;黃柏、黃芩可以瀉膀胱;蒼朮、白朮可以燥脾健胃。此外,小便不通是屬於氣虛、血虛、實熱、痰閉,這些都應該用吐法來升其氣;氣升了,水自然就會降下來。
氣虛用參、朮、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就參耆藥中調理吐之;血虛用四物湯先服後吐,或就芎歸湯探吐之;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或加香附、木通;實熱當利之,或八正散,蓋大便動則小便自通矣。或問以吐法通小便其理安在,曰:取其氣化而已。經謂: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白話文:
氣虛的人可以用人參、白朮、升麻等藥物先服用後吐出,或者在人參、耆老藥物中調理吐出;血虛的人可以用四物湯先服用後吐出,或者在芎歸湯中探吐;痰多的人可以用二陳湯先服用後吐出,或者加入香附、木通;實熱的人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可以用八正散,因為大便通暢則小便自然通暢。有人問用吐法通小便的道理在哪裡,回答說:是為了促進氣血運行而已。經書上說:三焦是水液通行的官,水液由此排出;膀胱是水液的儲藏官,水液貯藏於此,促進氣血運行就能排出。
三焦之氣,一有不化,則不得如決瀆而出矣,豈獨下焦膀胱氣塞而已哉。又曰:譬如滴水之器,上竅閉則下竅無以自通,必上竅開而下竅始出也。)
白話文:
三焦之氣,如果有一處不流通,那麼它就不能像決開的溝渠那樣順暢地流出,難道只有下焦膀胱的氣堵塞纔不行嗎?又說:就好比一個滴水的器皿,上面的孔閉塞了,下面的孔就不能自然地通暢,一定要上面的孔打開了,下面的孔才能滴水出來。